团结与协作在杂技艺术中的具体体现
2018-04-08田永亮
田永亮
(沧州杂技团,河北 沧州 061000)
一、团结协作是团队工作的必然要求
如今中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知识技能更新换代速度快,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求也趋于多样化。依靠个人能力处理问题高效工作的情况根本不存在,依靠团体团结协作,成员之间相互依靠,共同合作,协调行动,凝聚合作的力量,才能完成当代社会的工作任务。团结协作精神是团队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杂技艺术——在继承中发展
艺术总是在不断传承中发展的,前代的艺术成果继承给后代,后代的艺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补充和发扬。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不论是艺术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不论是创作方法还是技艺技巧,都是一代一代的继承发展而来的。
在现代杂技节目中可以找到很多古代杂技的影子。例如:现代手技节目《抛球》就是由战国时期楚国的《弄丸》演化而来的,表演者两手抛接多个弹丸,弹丸不落地;再有,今天舞台上的《扛杆》就是《国语》中记载的“侏儒扶卢,蒙瞍脩声”演化而来,《狮子舞》的原型则是先秦时期的动物戏。现代杂技艺术是在继承了古代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音乐,舞蹈,灯光,舞美等因素,增加了杂技艺术的艺术观赏性和层次感,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但不管如何发展,杂技艺术始终以团体协作为形式展现美感和艺术感的观赏性表演艺术,团体合作精神是贯穿杂技艺术发展全过程的原则性精神,是每一位杂技艺术表演者需要融会贯通的精神。
三、杂技艺术——在团结中进步
(一)杂技艺术需要表演者之间的团结协作
杂技艺术表演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表演,而是一个团队的表演。杂技艺术追求的新、高、难的技巧动作,这需要每一位表演者的配合,从而表现出节目的情感。例如,在节目《千斤担》的表演中,一名演员用手举脚蹬的方式举起四个石担和八名演员,负重可达千斤,这体现了第一位演员的力量非凡,同时,这个节目也离不开其它八名演员的有序配合。又如,在进行双人配合的杂技表演时,常会有“扛人”的动作。这个动作需要底座演员用肩部承力进行腾翻等动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演者的身体重心将会不断移动。因此,底座演员要及时调整重心,保持平衡,做好稳固的支撑;被扛演员要有强劲的力量和良好的平衡感,在底座演员的肩上完成一系列翻转腾越的动作;底座演员和被扛演员之间要相互默契配合,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表演的成功。再有,杂技表演中常见的双人表演“晃”的动作。要求表演者自身的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和腰、腿部力量。并且,表演者双方的要形成一个即分又合的整体,身体扭、摆的动作协调一致,共同控制平衡,使整个表演过程如行云流水般赏心悦目,为观众带来紧张刺激的视觉体验。
杂技艺术是考验表演者默契配合的艺术。这里的配合不只是常规的语言交流或眼神交集,它是一种完全合二为一、合三为一等,达到浑然一体的默契配合,是不用交流就达到的一种本能配合。这是需要表演者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不断磨合而形成的特定的默契合作。
(二)杂技艺术需要表演团队的团结合作
一场完美的表演离不开杂技表演团队的团结合作:(1)在节目创作初期,首先要进行选材。从有限的人员条件中,合理地选择人才,根据个人的年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平衡能力、反应能力、高空表演能力等条件选择各部分人员,并且注意各表演者之间的配合情况。(2)根据学员各自的条件,统筹考虑节目编排工作,有机融入舞蹈动作和音乐舞曲。(3)进行动作要领指导,安排体能训练和技巧训练,培养默契度。(4)进行必要的心理素质培养,明确风险,增强信心,克服恐惧。
整个团队上下一心,在团体协作中提升个人的工作成果,通过各成员共同努力,共同奉献,调动每一位成员的才智和精力,实现杂技艺术的极限美、突破美。全体人员齐心协力,注重创新,改进技巧,保证表演者举手投足,坐卧跑跳,都为展现节目技巧动作和情感内涵服务,创作出高难度、高技巧、有特色的经典节目,为弘扬优秀的杂技艺术贡献力量。
四、结语
杂技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是一项团体形式的表演类艺术。表演者通过训练力量、平衡性、协调性实现表演动作的流畅自然,通过训练过程中的相互合作也获得高度的默契配合度。团体合作常常会激发出巨大的潜力,集体协作的成果远远超过个人努力的总和。
总之,杂技艺术是需要每一位艺术家团结协作,在杂技艺术创作团体中激发潜能,创造出广为流传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