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活动系统要素与结构分析及启示

2018-11-14刘永刚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要素目标环境

刘永刚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一、前言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①。无论在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系统形式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普遍状态,不同的系统表现不同的功能,系统功能主要是通过要素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系统的构成至少要有三个条件:要素、结构与功能。

其一,系统必是由若干要素构成,无要素不系统,故一个可以称之为系统的实物则至少应包含两个及以上的要素;

其二,系统内的各要素间是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构成系统的各要素在时空上的分布状态以及通过能量、物质、信息流动等所表现出来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统称为系统的结构。“结构”一词的本意是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见百度百科),西方结构主义借用该词来表示“构成系统的各要素间的有机关联性”,以及由这一“有机关联性”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作用形式”;

其三,系统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可以完成专门任务。一般情况下系统研究就是研究系统中各构成要素及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如何协调、平衡各要素的关系,从而使系统运行正常并实现其特定功能。

二、高校教育活动系统中的要素分析

如果将高校教育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考量,那么如何确定该系统所包含的各种要素则是首要任务。“要素”在英语为“element”,但该词还有基本、实质、必要等含义,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有机综合体”,针对我国目前教育现状,一般高校教育活动系统主要由教师、学生、教育目标(简称为目标)、教育内容及方法(分别简称为内容、方法,也是介体)、教育环境(简称为环境)六要素组成②③,该六要素能够直接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活动系统的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会使教育活动系统不完整,高校教育活动系统要素构成如图1所示:

首先,教师是本系统的施动者,也被定位于系统主体,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调节者;

其次,学生是本系统的受动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他们是施教对象,是教育内容的接受者,也是教育效果的体现者,但随着教育活动系统的发展演变,他们会成为系统的主体,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教育的本质决定的;

图1高校教育活动系统要素

其三,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系统的出发点——它规定且制约着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要素的变化(能力及成分)。目标既可以约束教育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方向行进,也可以检验其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内容与方法可统称为高校教育活动系统的介体,它们共同服务于教育目标。内容是目标的具体体现,而方法是教师为了向学生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目标所选择的培养措施与教学手段。有效且可行的教育内容与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决定学生核心能力素养的重要保证;

最后,高校教育活动系统中的环境要素的一般主要构成就是“校、企、政”,但针对我国目前教育现状,“政”的影响要居于主导地位,这是我国社会权力的运行模式及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图2可以很好地表现“政、企、校”三者之间的关系。

图2“政、企、校”关系

三、高校教育活动系统各要素的互动关系

高校教育活动系统中主要存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环境、教师与环境、目标与介体(内容、方法)、目标和介体分别与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各要素间一定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如果有的要素居于主导地位,那么其它要素就要居于非主导地位,在我国当前教育环境下,高校教育活动系统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可简略用图3来表示:

图3高校教育活动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从上面的高等教育活动系统要素相互关系结构图我们可以了解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系统的主体,负责并控制着系统中目标、内容及方法要素;

其次,中间深灰色区域为“校”,教育活动的五要素都限于校环境中;校的外围为“企”,但二者之间隔离明显;

其三,学生虽然是整个教育活动系统的指向中心,但客体属性、被动属性非常明显,其功能表现就是吸收与接纳;

其四,“企”环境虽然是“学生”要素的最终接纳之地,但“企”与“校”隔离明显而融合性不高,故“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企”环境要素的影响强度不够;

其五,“政”在上,统领企“业、校”,手段虽然直接;但对整个教育活动系统运行的关键要素如目标、内容、方法等无法做到具体影响,等等。如果仔细研究上面的结构图还可以有许多要素关系需要表述,但限于篇幅原因,就不在一一列出。

四、高校教育活动系统各要素互动关系分析的启示

基于高校教育活动系统要素的互动关系运行图,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当下一些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措施,如:

其一,“企”环境作为“学生”要素的主要归宿,但在“学生”要素的整个培养过程其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或几乎没有);

首先,要扩大“企”环境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域,扩大企在人才培养中话语权(包括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取舍、教师队伍的优化等方面),就必须要蚕食掉一部分“校”环境的作用域。如“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就是非常不错的方法,具体做法如委托培养、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卓越班及“3+1”模式等等;

其次,鼓励教师到相应的行业、企业去兼职,则可以拉近“企”与“校”之间的关系,也利于扩大“企”环境在人才培养中的话语权;

再次,如果鼓励校办企业及教师自己创办的企业,使教师自己的角色部分融入到“企”环境中,会更容易使“企”环境在人才培养中挣得话语权;

最后,“校企项目合作”或“校企科研合作”也可以扩大“企”环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域,但该种方式不如前三种影响大。

其二,是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学生”要素对其余要素的反作用与能动作用效果有限,地位比较弱化。要改变“学生”要素的客体地位为同“教师”要素对等的主体地位,使其在与系统要素如教师、目标、内容、方法等交互作用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如当下在高校中流行的学生信息员制度与学生评教系统,对于改变“教师”主体的思想认识,使其认识到其主体地位是依存于“学生”要素的客体地位的这一事实意义重大。但做为研究者也要留意当系统过于强化“学生”要素主体作用时会对整个教育活动系统运行产生的消极影响,如“教师”可能会为了取悦“学生”,而会对其它要素施加不正确干预,如简化教学内容,降低考核标准等,这反而伤害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的功良性运行。

其三,要突出“目标”要素在整个教育活动系统中的核心关联作用,教育目标伴随着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育的目标设定的是否科学、有效,将直接关系到教育活动的开展及效果。当下在地方高校系统中流行的基于OBE理论下的人才培养计划调整就是很好的诠释,整个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遵循“培养目标——毕业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规范化流程,从而使以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更加精细化。

其四,要弱化“政”环境对整个教育活动系统过度影响。基于我国社会政治制度运行的基础,政府在整个高校教育活动系统中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政府并不是办学主体,也不是最后人才的完全吸纳之地,故不能过于强化政府以及行政力量对教育活动的干预,但这并不是说要完全忽略政府及行政力量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政府、企业以及大学之间的关系研究读者可参考纽约州立大学的社会学家亨瑞·埃茨科瓦茨(Henry·Etzkowitz)和阿姆斯特丹科技学院教授勒特·雷德斯道夫(Loet·Leydesdorff)提出的三螺旋理论(Triple Helix Theory)。三螺旋理论不刻意强调谁是主体,而是强调政府、产业和大学的合作关系,三者应共同成为一个良性发展的动态体系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三者除保持自身的特有作用外,在新体系中三者要相互作用、互惠互利,彼此重叠④。有关三螺旋理论的详细深入研究在此不再详细阐述。基于以上分析,高校教育活动系统要素运行全新互动关系可用下图4表示:

图4教育活动系统要素运行的全新互动关系

五、结语

在此必须指明两点:其一是本文探讨的不是教育系统论,也不是教育生态论,本文行文初衷是帮助自己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来认识当下正在进行的有关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活动;其二是本文所提出的高校教育活动系统模型的并不完整,还欠缺许多要考虑的因素,如能量、信息是如何在各要素之间进行流动的就非常重要;最后限于篇幅原因,文中有许多需深入论述之处并未展开,但仍希望本文能对阅者产生一定的启示。

注释:

①曾光荣,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概要[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3-8.

②李晓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③吕国光.教学系统要素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3(02):25-28

④梁东荣,袁飞,于中军.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的大学治理创新[J].当代教育科学,2014(17):35-38.

猜你喜欢

要素目标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