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促进职业技能提升的路径研究
——以殡仪服务专业为例
2018-04-08刘荣军
刘荣军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
一、前言
志愿精神体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它要求不求回报地付出,与人为善、平等尊重,体现了志愿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价值取向。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是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殡仪服务专业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依托行业优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行业提供具有专业品质和职业素质的志愿者, 对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现代殡葬改革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志愿服务促进职业技能提升的内涵
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服务,而是结合专业技能的服务,是将志愿服务与课程实习实训、专业实践相结合,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可以弥补实习实训教学的不足,是课堂实践性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殡仪服务专业学生通过周末、清明、寒暑假等课外专业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常规教学引向课外社会实践,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前期规划、目标预想、方案设计到实践与反思,将学生置于志愿服务现场和实践环境中,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通过志愿服务提升职业技能是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以外的活动,但又与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密不可分,课堂上不能达到的技能提升效果能在志愿服务中完成,志愿服务实现了技能提升的目的。同时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服务社会对自己人生成长的意义,建立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志愿服务促进技能提升的意义
(一)志愿服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技能
志愿服务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其服务内容与技能、实践相结合,与行业、专业相结合。殡仪服务专业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前要接受专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将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广泛查阅资料、认真研究讨论、深入研究各地习俗,最终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增强专业技能。同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强化、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推动学生自发地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延伸与拓展了专业知识。殡葬行业由于服务对象年龄的差异、知识结构的参差不齐、信仰以及民俗习惯的差异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志愿服务中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产生专业学习的新需求和新动力,进而在后续的课堂学习里更为积极主动,形成自我专业提升的内驱力。
(二)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效果
殡仪服务对技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服务人员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但许多学生毕业后缺乏自信,担心提供的服务不能让丧属满意。因此,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将专业学习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突出专业化、技能化和知识化的特点,将志愿服务项目与职业技能融入到志愿活动中。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熟练掌握了具体的服务技能,比如仪式服务中的主持策划技能,遗体处理中的防腐整容技能,临终关怀中的沟通技能和陪护技能,文明殡葬宣传中的政策法规掌握技能等,学生拥有了专业的知识和专业服务技能,在志愿服务中反过来又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质量。
四、志愿服务促进专业技能提升的实施路径
(一)将志愿服务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将志愿服务贯穿于三年的学科教育之中,志愿服务与实习实训教学一起,共同构建三年不间断的实践体系,保证学生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交替进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年级、专业及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水平、不同内容的志愿服务。
如大一阶段志愿服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素质,明确专业服务的要求目标为主,以事先的观摩锻炼和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来实现。志愿服务以义工的方式设置为熟悉志愿服务的流程、组织形式、了解服务的基本内容等,服务设置为引导丧属、业务介绍、分发宣传册等;
大二阶段以培养志愿服务专业技能为主,志愿服务目标设置为熟悉服务流程、掌握服务操作程序,内容设置为礼仪服务、文明殡葬讲解、遗体防腐基本处理方法等;
大三的目标设置为独立完成服务内容,服务内容设置为仪式的策划、高难度的遗体防腐整形处理以及危机处理等。将培育学生志愿服务意识作为必修的实践课程,并纳入培养计划,以学分的形式加以考核,设置一定的志愿服务学分,规定每年参与志愿服务要达到80 小时以上,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二)建立一批长期稳定并做出长远规划的志愿服务基地
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到各种服务项目中去,能帮助他们更多地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为学生技能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依托实习基地,设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以此作为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与志愿服务基地进行长期规划,根据实习基地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如殡仪专业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组建了十余个殡仪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客户引导服务、礼仪服务、殡葬改革宣讲、临终关怀、心理抚慰等系列实践活动,培育具有鲜明职业特点的专业志愿服务团队。
充分利用本行业资源,建立了40 余个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一批志愿服务基地,已持续多年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志愿服务,活动针对性强,服务特色鲜明,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既能提高技能,又能获得工作经验。
(三)突出专业与职业,采取项目管理形式开展志愿服务
以“志愿服务+项目”的协同培养方式打造一支高品质、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团队。为使志愿服务项目更加规范,制定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考核标准,使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明确的目标。通过发布项目、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运作、项目验收等程序,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项目小组独立完成,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开展以安抚家属、便民助民、殡葬文明引导、殡仪服务、殡葬宣传服务、敬老助老服务等志愿服务项目:
1.志愿服务+绿丝带义工服务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利用清明期间分赴全国各地的殡仪馆和陵园,通过分发传单、礼仪展示、设立咨询服务点等方式向民众普及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宣传殡葬惠民、文明殡葬、生态殡葬、文明祭祀等殡葬新规,倡导殡葬文明新风。
2.志愿者服务+生命体验项目,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引导人们尊重生命、关爱生命。配合各地殡仪馆、陵园的开放日活动,让民众在殡仪馆、陵园体验人生的最后一站,启发民众对生命有更多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能正确看待死亡。
3.志愿服务+爱心服务项目,关爱老人、关注弱势群体,促进人文关怀。通过走进福利院与敬老院陪伴探望高龄老人,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对老人实施生前关怀,增强对老年群体的关爱。
4.志愿服务+应急服务项目,培养学生危机处理能力、决策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组建了殡葬志愿者应急服务队,主要任务是协助国内重大事故、灾难发生后的救援工作,提供遗体清理整容、礼仪服务、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志愿援助服务。如2015 年6 月“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发生后,殡葬志愿者应急服务队奔赴监利,与当地的殡葬同行一起投入到遗体清理、清洁工作中,他们敬业的态度和专业的水准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提高了应对突发事故的殡葬援助能力。
5.志愿者服务+国际服务项目,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殡葬专业学生积极投入到博览会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具体负责开幕表演、文明引导、展位咨询、嘉宾帮扶、礼仪展示等工作,在服务过程作中,为民众提供了贴心、合意的服务。
五、成效与经验
(一)志愿服务活动更加专业化
专业化志愿服务能快速有效地进行任务对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通过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专门的志愿服务活动,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殡仪技术服务,比如对遗体防腐整容的服务、对遗体告别及追思的服务、对骨灰寄存及安葬的服务等,使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积累专业的职业技能,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化。
(二)志愿服务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志愿服务是人道利他主义,是爱的情感付出,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地区的社会文明发展水平。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和塑造学生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使他们融入社会,丰富他们的阅历,从实践中锻炼各种能力,把道德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培育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志愿服务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自信心
项目化管理使学生可以精确找到自己兴趣或者专业相匹配的志愿服务团队,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学生借助志愿服务平台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志愿服务内容,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有效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自如应对工作难题,建立就业自信心,为真正走上就业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