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儿童陶艺课程
2018-04-08胡瑜槟
胡瑜槟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北海536000)
陶艺带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仅能带给幼儿无穷的新鲜感,还可以令儿童自发地爱上陶艺艺术。学陶艺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而捏陶不仅可以释放孩子的天性,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艺术审美能力。那么,作为一名老师,如何上好一节陶艺课呢?
1.代入情景,激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但是儿童往往自主学习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若是一味照本宣科,课堂枯燥无味,孩子便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将情景代入课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要上一节陶艺课叫《我最喜欢的小动物》,那么我们便可以情景假设,将“动物园”代入到课堂中,让孩子说出自己最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喜欢的动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气氛;二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概括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讲解知识,学习理论,了解了陶艺的常识才能做出好的作品。学习任何东西理论知识都少不了,就如同盖房子,只有打好打稳了地基,才能建起更高更好的大楼。学习亦如此,理论知识就犹如地基,打好了基础才能学一门好手艺。但是学习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枯燥,这就需要我们课前准备好浅显易懂的知识框架和内容。因为我们上课的对象比较特殊,大部分是青少年儿童,所以我们更应该运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讲授方法,例如可以将游戏融入到课堂;在制作PPT 的时候尽量避免过多的文字,可以多试试图片、视频、结构图等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边讲解知识,一边让学生动手,学习揉、搓、捏等基本技法。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教学效果会事倍功半。
3.动手实践,投入体验,做到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宋代诗人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便道出了动手实践的重要性。道理学得再精透,还是要自己动手才可以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书本上的知识总归是来源于实践,动手实践对于陶艺课程来说十分重要,在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把理论投入到实践才是硬道理。动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捏陶的手法、力度等等都需要通过实践体会才可以慢慢掌握,让孩子动起手来,自己体会掌握泥的干湿度,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学习陶艺中揉、搓、捏、拍等手法,再运用这些基本手法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当孩子能够做出一些作品来的时候,他们也会信心倍增,越学越好。
4.鼓励创新,注重个性,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儿童的想象力异常丰富,他们总能做出一些稀奇古怪而又充满生气的作品。陶艺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体现了儿童丰富又离奇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身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鼓励孩子创新,打破常规,大胆想象。老师对于异于常规的作品不要急于反驳,相反更需要夸赞和鼓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表象储备;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再来我们要学会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然后我们需要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最后我们还有经常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在常规的基础上加以改变创造,做出一些新奇的陶艺作品。
5.作品展示,多方评价,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自信。作品完成后,我们可以套用第一点的情景代入,简单地办一个展览会。大家一起评价、欣赏孩子们创作的陶艺作品。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点评一下别人的作品,还可以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以及喜欢的原因。在适当的时候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避免学生墨守陈规,想象力得不到发挥。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最后可以由大家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再适当地准备一些小礼品。欠佳的作品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总结做的不好的地方,以便下次做得更好。老师最后也需要对这一节课做出总结,激励学生更进一步。
陶艺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将陶艺教育融入到校园教育中也尤为重要。陶艺教育需要动手动脑,寓教于乐,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总之,通过现代理念的陶艺教学和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可以在玩陶中学到真正的东西,树立自信,勇于创新。启智、陶情、健体才是陶艺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所以上好每一堂课,培养新一代青少年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