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新时期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及服务

2018-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数字

杨 锐

(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广西 南宁530023)

一、引言

文化馆是由各级政府设立的,直接面向群众开放,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它承载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群众文化素质提升的必要途径。在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潮流中,文化馆建设对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引导力量。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机构,必然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改革创新,只有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才能将社会主流文化广为传播,才能促使文化馆走向更快更长远的发展,发挥其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二、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文化部为了消除“数字鸿沟”,提出了数字文化馆理念,更是直接将其列入“十三五”规划。当前我国的文化馆采取的仍然是传统运行模式,这就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要做到与群众的紧密联系,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旧模式。数字文化馆的出现,能够直接把技术和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集成,通过互联网达到技术实现,它具备传统文化馆所无法达到的先进、开放和便捷等优势,其中以下几个优点较为突出:

(一)比传统模式更具优越性

文化馆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数字文化馆即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将文化的发展与网络技术融合。相比传统文化馆,它拥有更海量的文化资源,群众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即时获取、存储以及发布信息等便捷功能,它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最大程度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节约了受众的时间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二)传播对象更为广泛

通过身边的数据观察可知,老人与幼龄儿童是传统文化馆服务及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主要对象,而中青年人群数量明显较少,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是由于传统文化馆开展的活动内容太过单一所致。由此,只有加强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才能吸引各年龄层的人群加入体验服务,才能更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信息传播的效率显著提升

效率的明显提升是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的又一显著特征,通过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人民群众可以更直接获取多元文化的呈现,避免传统模式和服务的弊端,带来更高效的水平以及提供给受众选择信息自主性,从而提高效率,更方便快捷的为受众提供服务。综合这些优点,在新时期下,文化馆朝着创新型、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且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三、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以及现有设备、技术资源不足

尽管目前各级政府都重视对文化领域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大对地方数字文化建设的投入,总体上呈现向上发展态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数字文化馆建设中的设备资源、技术缺乏,海量数据存储困难,各省、市、地级之间缺乏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造成的资源浪费等问题非常严峻。

(二)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

由于数字文化馆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就会节省在专业人才资金上的投入,因此通常会采用兼职或外聘人员,直接导致文化馆高素质人才储备薄弱、人手短缺现象严重。文化人员结构存在弊端,无法满足文化馆运营的实际需求和效率,阻碍了数字化文化馆发展的脚步。

(三)资金分配问题

各省市地级文化馆的建设与其地方经济水平发展情况相关,比如经济发达地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大,也就更重视文化馆的运营完善建设。而对于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更注重在经济建设上,从而导致文化活动开展的不足,群众缺乏对文化的认识。此外,还可能因为某些文化馆自身遗留的债务问题,致使文化馆的基础设施、软件设施仍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四)思想认识不到位

数字文化馆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应用而产生的新兴事物,但普及程度还非常有限,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依旧滞留在传统的文化馆运营模式上,群众在思想上一时无法接受或领悟到数字文化馆的积极意义,因此对群众思想教育的脚步还需跟上。

(五)模式太过单一

目前,许多已建成的数字文化馆,虽然已有配套设施,但模式大都千篇一律,没有根据当地的发展和需求进行调整,导致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产生的效果也并不明显。

四、措施和方向

(一)出台相关政策支持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首先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各地数字资源整合,打破地域的限制,减少资源的浪费。其次要加强对设备和技术的投入,下达给各级政府,重视起来对公共文化的建设,在技术、资源等方面提供充足的保障,引导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储备

在文化馆的建设过程中,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文化服务意识。从文化馆的管理方面着手,可对员工的岗位职责有明确规定,对服务流程和目标进行具体细化要求,跟踪核查活动过程和完成结果,并将员工工作成绩纳入年终考核体系中,严格落实奖惩制度,提升人才服务质量。

(三)加大资金的投入

文化馆的建设基础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各地区政府除保留其文化馆建设所需充足的的资金外,还可根据实际规划和要求,向中央申报专项资金,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及“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努力建设地方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打破传统,鼓励创新

打破传统守旧的思想,鼓励群众尝试新兴事物,发挥创新性观念,与时俱进、紧跟国家和时代的思想,使人民群众从精神意识上产生改变,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

(五)发展的具体方向

1.从群众需求出发,可提供更多艺术类课程和网上阅读观看服务,并通过网站或社交工具对用户实行远程辅导服务。还可发展线上与线下互动的模式,群众在数字化文化馆接收到信息之后,再通过线下的方式到实体文化馆去实地体验和感受,直接服务于群众现实生活,加深文化馆对人民群众的实际作用和联系。

2.推行个性化服务。可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反馈等活动,采纳群众的意见,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解百姓之所需;增加互动点评环节,实时反映群众想法,既增强受众和文化馆的交流,还能够起到督促作用,以便信息的及时更新与修改。群众也从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索取和参与者,全方位挖掘数字文化馆的资源,达到资源最合理的利用化。

五、对广西地区数字文化馆建设及服务的看法

近年来,广西地区文化馆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不仅改善了文化馆的办馆条件,而且在人才队伍素质的建设上也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今年,广西第一家数字文化馆在防城港建成,总面积1200 多平方米,涵盖了包括书画、音乐、摄影、舞蹈等九大互动体验区,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给本地区群众提供前所未有的视听观感。让市民在真实体验文化艺术项目的同时,激发学习艺术文化的积极性,完全发挥了文化馆在百姓文化生活中的正面影响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优势。

有了成功的先例,就有了借鉴的范本。在高科技发展迅猛的当下,广西作为后发地区,更应该抓住此次机遇,扩大数字化文化馆的发展地区和规模,使各地群众都能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精神文化食粮,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统筹资源安排,优化数字化文化馆整体布局,加快推进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步伐。

六、结语

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整合网络资源,结合各地区实际,实现资源共享,加大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储备等措施,急需落实到实际。

猜你喜欢

文化馆数字化数字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