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日本美人画

2018-04-08陈媛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蚊帐浮世绘画家

陈媛媛

(湖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当作为瓷器包装纸的浮世绘,不远万里到达西方世界时,其独特的线条描绘方式和浓郁的东方风情色彩,以及平面化造型方式,都令整个西方画坛为之震惊,由此,在江户时代的日本,被本国视为庸俗文化的浮世绘逐步向世人展示其真正的文化价值,完成了一次次全新的蜕变。

“浮世”一词,源自佛教用语,意指繁华放任,却又虚无短暂的尘世,最初是指江户时代以描写风景和百姓风俗为主题的彩色版画,表现题材则多是歌舞伎与封建社会的生活场景与风土人情。画面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表达出浮世绘这一词语的含义。

经历三百多年的发展,浮世绘的绘制技术和表现内容都有极大的变化,浮世绘美人画则是浮世绘发展后期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来源于肉笔浮世绘,区别于最初的木刻印制,肉笔是指单纯用色彩笔墨而作,多表现女性之美,这与日本当时的社会生活日趋成熟、歌舞伎风靡繁荣、主流审美取向的变化密切相关。

美人画的发展带动了画师技艺的提升,风格也各不相同,作为美人画“大首绘”样式的创造者,喜多川歌麿是浮世绘美人画最有成就和影响力的代表画家之一。

1792 年至1793 年左右,喜多川歌麿推出了迎合当时世风的美人画新样式,称为“大首绘”,将通常的全身美人像构图拉近至半身乃至头像特写,体态的描绘与技法的运用极度符合当时社会时尚的理想,浮世绘美人画被推向登峰造极的境地。

《妇人相学十体》是喜多川歌麿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旨在表现不同女性的性格和表情,都以半身像表现,画中以袒露的细嫩肌肤,极力表现肉体的柔软弹性和人物的细腻情感,色彩结构极为简练,省略了间色繁复的线条与背景,以单纯平坦的套色手法渲染理想美人的表情、姿态与时代感,用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和色彩将理想化的女性形象表现得尽善尽美。

从浮世绘“三杰”的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安藤广重到后来的铃木春信、鸟居清长,再到明治时期的上村松园,美人画经历百年的时间,从人物造型、线条的勾勒、色彩的铺陈和画面风格都发生了变化,清丽的画风中,平面化的造型和雅致的色彩体现出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明治时期的美人画,虽然延续了传统风格,但随着社会的审美发展以及其它绘画方式在日本的传播,绘画风格和技法也产生了变化,出现了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画家。

这一时期,有被称为天才画家的女性画家上村松园,以其雅致的画风为大家所喜爱。上村松园出生于日本中产家庭,12 岁便考入“京都画府学校”(京都画府学校是日本最早的纯美术学校,也是中国美术留日学生的重要留学目的地之一),而后投入铃木松园门下,15 岁,作品《四季美人图》参加“第四回国内劝业博览会”荣获一等奖,被英国政要收藏,从此被传为京都天才少女。

松园一生留下许多描绘女性生活的美人画,“我的母亲常常到梳头店去,或请梳头的女师傅到家里来。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梳头,所以总是乖乖地坐在一旁,入神地看着在发上灵动的指尖。”从她的文字中不难看出,她的绘画大多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和观察。作品《萤》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性,在夏夜入睡之前系蚊帐的一个瞬时场景,从画面的构思和构图以及色彩来看,都是一幅极具生活气息又优美雅致的作品。画面并无过多过复杂的背景来交代时间或空间,但画家通过描绘的内容让人感知时间,蚊帐、萤火虫都成为交代时间最好的安排,画面中人物处于中心位置,是视觉焦点所在,人和蚊帐共同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面积,显得构图饱满,画家通过人物的动态,非常巧妙地构思出了女性优美的动作和纯真的心理,画面中的女性一手做系蚊帐的动作,而眼睛却被画面左下角一只发着光的萤火虫吸引,回首顾盼,将浓浓的生活趣味表达的淋漓尽致。

从人物的造型来看,延续了美人画的平面化风格,但亦有所个性的表达,对于面部和头发的刻画,有较微妙的层次区分,体现技法上的变化,另外蚊帐上层次的分染,也是画家自身风格的体现。整幅画面的用色非常雅致,色彩关系和谐统一,大部分用色平面,只在人物衣服上花精力完成了大量图案的描绘,符合当时的审美,同时也表现了画家的独特细腻风格。

上村松园的其它许多作品都表达出极高的画面格调,并且难得的是至今仍保留有许多画作的底稿,在底稿上保存下来画家修改、定位、渲染制作的种种痕迹,通过这些痕迹能了解画家创作的思路和对画面的调整,也理解到画家对生活和艺术的真实感知。

总之,浮世绘美人画的本质是以展现社会万象为创作基础的艺术,每一时期浮世绘的形式演变都是符合当时时代的审美需求的,是社会审美取向的反映,由此可见,不论历史上经历了多少变迁,浮世绘美人画依旧以独特的形式表现社会审美价值观和对雅俗风格的精神追求。

猜你喜欢

蚊帐浮世绘画家
《蚊帐》
挂蚊帐
挂蚊帐
酷炫小画家
挂蚊帐
浮世绘
浮世绘
浮世绘
月月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