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宋金杂剧考》对《宋元戏曲史》的继承和创新

2018-04-08王溢凡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南戏宋元渊源

王溢凡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生院,北京100027)

《宋金杂剧考》从“戏剧”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角色、演出、内容等皆在研究范围之内,这比《宋元戏曲史》仅从曲调使用着眼,要全面得多。

《宋金杂剧考》第一章就先解释了“宋杂剧”和“金院本”名称的误解,杂剧包含有宋代以前即已普遍流行的滑稽戏、唐代盛行的歌舞戏,还有傀儡戏,另外还补充了小杂剧和哑杂剧的内容。《宋金杂剧考》对于“金院本”的解释提出了和《宋元戏曲史》不同的概念,胡忌认为《宋元戏曲史》中对于“金院本”的解释过于狭隘局限,“金院本应该是伎者、伶人、乐人、乞者,在古代的界限是不易区分的,所以他们所演唱的底本是可以通同使用的”;

第二章“渊源与发展”中除了讲述了唐代有大面、拨头戏、踏摇酿、参军戏、窟礧子五种歌舞戏之外,还对院本的演剧形式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得出了院本与北曲杂剧的密切关系:“宋、金院本的发展,它不但继承了宋杂剧的传统,并加入了新的内容;而且给北曲杂剧的演出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三章“角色名称”中,分别讲述了杂剧院本中的主要角色“末、净”的来源,参军戏中参军色的地位、戏头和引戏的来源,并且分别对旦、孤、酸、木大、卜儿等角色解释了含义和来源;

重点在第四章“内容与体制”中,不仅列出了“宋官本杂剧段数”和“院本名目”,而且在对比中分类研究了院本名目中十二类院本的内容,这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没有做到的。

此外,《宋元戏曲史》仅仅将宋金杂剧当作中国戏剧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待,而《宋金杂剧考》不仅将其看作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戏剧,更将其看作是中国戏剧的一个重要类别。

宋杂剧渊源于唐、元院本,并一线传替到明清,所以就我国戏剧史的整体来看,宋杂剧和金院本不能不说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如果说宋杂剧和金院本是十分幼稚、简单的戏剧,那么南戏一出现就具有完整的形式,就说明它们肯定是受到了宋杂剧和金院本演剧形式和剧本内容的影响。现存元杂剧的剧本比较丰富,可给予我们研究的原始资料也最多,可是并不能说院本和南戏就不足以重视了。

我们对元杂剧固然要重视,但不能对其他缺乏原始资料的戏剧置之不理。但是宋杂剧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没落,变得影踪俱无。金元院本继承了宋杂剧的原来搬演方式,还在民间流行了一个很久的时间,正是出于这样的现象更说明宋杂剧不仅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更是一个对后来南戏、北曲杂剧影响深远的重要戏剧类别。我们应该正视宋杂剧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做到溯其渊源、明其流变,正确的研究中国戏曲史。

最后,在资料使用方面,《宋金杂剧考》也搜集利用了许多《宋元戏曲史》未及采用的文献和文物,故其对《宋元戏曲史》的超越也是必然的。

比如在第二章“渊源与发展”中,胡忌列举了“献香添寿院本”、“双门医院本”、《金瓶梅》词话中的“王勃院本”、李开先“园林午梦”四种院本,得出院本的演出可分为三个部分:(1)开呵;(2)布置;(3)收住,总结全剧之赞导语。

另外,在《宋金杂剧考》中经常引用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宋元戏曲史》是开山之作,所以这是王国维所不能的。比如多次引用孙楷第先生的《傀儡戏考员》来论证补充“小杂剧”的概念,借郑振铎先生《行院考》一文来反驳王国维对院本的解释——“则行院者,大抵是金元人谓倡伎所居,其所演唱之本,即谓之院本云尔”。引用任二北先生的《敦煌曲初探》来证明唐时已经有代言曲子的应用。

另外,还有一些散篇,如杨阴浏先生的《唐人大曲与近世南北曲和梵音间的渊源关系》,《宋史乐志》及《三朝北盟会编》,《王矮虎大闹东平府》剧,《咸淳临安志》卷十九等。后来文献和文物的增多,有利于作者做出更接近历史真实的研究和结论。

在《宋元戏曲史》之后,对戏曲发展史的研究更加进步、创新也是历史发展的必要趋势,这种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研究资料的丰富和完善,更体现在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转变上。

但是也不要以偏概全的否认《宋元戏曲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和地位,要客观看待每一个学术成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更大的成果。

猜你喜欢

南戏宋元渊源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南戏《张协状元》中古庙和鬼神的功能探析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
“印度戏剧输入说”的生发与南戏研究的专门化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