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曲《鹧鸪飞》的演奏风格分析
2018-04-08朱为国
朱为国
(盐城市歌舞剧院,山东 盐城224000)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乐曲《鹧鸪飞》先后被赵松庭、陆春龄和蔡敬民改编为三种不同版本的竹笛作品。这三种不同版本的笛曲,在思想内容、演奏艺术表现形式、曲体结构,以及演奏技巧的运用等方面,既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个性特征,又有着艺术力表现的共性特征。本书采用的是陆春龄先生改编的版本。
鹧鸪,一种吉祥鸟,《鹧鸪飞》可以说是一首标题音乐作品。正如标题所提示的那样,当我们聆听此曲时,那幽雅婉转、柔美动听的旋律,醇厚甜润、清丽透明的音色,忽强忽弱的力度变化,忽快忽慢的节奏对比,都不由得使人联想到鹧鸪在空旷的天际中忽高忽低、忽远忽进、时隐时现、自由飞翔的美丽场景。与此同时,音乐所表露出来的深邃的音乐意境,也使人感受到曲作者深沉高远的志向和对自由美好的追求。
该乐曲由引子、慢板、快板、尾声四个部分组成。该曲充分发挥了曲笛圆润丰厚的音色特点,并通过对气息的控制,使强弱对比分明,速度快慢有致。加之乐曲韵律古朴、深沉含蓄,使听众醉心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情怀意蕴之中。
其旋律加花变奏,在民间称为“快简慢繁法”,前段慢板速度较慢,加入新的因素,具有悠长深远的形象特征;后段快板速度加快,只保留骨干音,具有清新活跃的形象特征。
[引子]散板,旋律悠长宁静。在这个由四个简单的音符组成的引子中,运用了气颤音、打音和虚指等技巧,再结合气息的强弱变化,把鹧鸪在空中拍翅翻飞的艺术形象,在乐曲的开始即展现出来。同时,这四个长音与其后主要乐句的落音形成了一定的对应关系,具有统一结构力的作用。
[慢板]这个段落主要以级进、小的迂回手法为主,曲调优美流畅,旋律恬静、舒展,富于华丽的风格。弹性的节拍处理、音头音尾多端的起落变化、以民间手法对江南丝竹中的“颤、赠、叠、打”等技巧的夸张强调,以及抢在强拍前换气等一系列演奏方法,使这舒缓细腻的旋律,内含涌动的激情,好似饱经沧桑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与向往。
根据乐曲前后部分内部段落之间的间歇和各段落所处的不同音域位置,可将该部分分成三个不同内部构成的乐段。
第一乐段:共19 小节,由六个结构不同的乐句组成(3+3+2+3+5+3),在段末有一处大的气息间歇,音域以低音区和中音区为主。前四句为羽调式,后两句为徵调式,在调性上有着一定的开放性。该段通过气息的控制造成力度上的强弱对比,把鹧鸪翻飞时忽远忽近、忽上忽下、忽隐忽现的动态刻画得生动逼真。
第二乐段:共13 小节,由四个结构不同的乐句组成(3+4+4+2),在段末有一处大的气息间歇,音域以中音区和高音区为主。该段为羽调式,与第一乐段的前半部分相呼应,从而进一步确立了羽调式作为乐曲主调式的主导地位。前两句为泛音的弱奏,采用两个P 的力度,以及泛音的技法,用竹笛模仿箫的音色缓缓奏出,仿佛是一位老者道出的内心独白。
第三乐段:共16 小节,由四个结构不同的乐句组成(2+4+6+4),音域又以先前的低音区和中音区为主。调式有两种解释:(l)正声雅乐音阶的角调式。(2)羽调式。说是羽调式,可以认为乐曲运用了民间音乐转调方法中的“借字”的手法,把旋律中的“#4”看成是清乐音阶中的“7”。这样的话,乐曲的调性就从原来的F 宫系统的D 羽调转到了上方五度C 宫系统的a 羽调。这种调性上的转换使乐曲在调性上的开放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同时又像是在描写鹧鸪自由高飞的音乐意境。
另外,在慢板部分节奏音型的分布方面,相同节奏音型的反复使用使得各乐段的音调虽然变化颇多,但总是存有一个不变的中心——节奏音型,将各段很好地统一在一起。
[快板]乐曲速度加快,音符密度增加,旋律平稳流畅、连绵不断,情绪轻快活泼,是全曲的高潮。渐快的过渡句将慢板和快板部分自然地连接到一起;之后是连续十六分音符的长句。灵巧的手指在绵长的气息配合下华丽地起落,给人以一泻千里的感觉,描绘出众鸟争相颉颃、击翅翻飞的一派热闹景象。
这个部分是慢板的缩减变奏。在宏观上,它并没有突破慢板部分的总体框架。不仅快板的结构和调性的布局与慢板部分完全一致,而且就连快板的音调材料也大多源于慢板部分,虽然变奏的幅度比较大,但是只要留意观察,慢板部分的原貌还是可以被看见的。
在《鹧鸪飞》一曲中,并没有对鸟类鸣叫的直接模仿,而是着重对意境的刻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人精神,追求音符以外的“弦外之音”。
总之,该曲很好地将开放因素和对比因素协调并融合在一起,在其主题的变奏手法上,更达到了我国民间音乐技法的高超水平,再加上陆春龄自身精湛的演奏技艺,虚实结合、以情写景,既有诗韵又具神韵,使得此曲大放异彩,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