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支付协议对我国币制改革与商品交易的影响
2018-04-08杨威威
杨威威
(江苏春雨教育集团 社科文艺编辑部,江苏 南京,210000)
目前,我国小面额辅币的流通模式是纸币、硬币混合流通,这与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以硬币作为辅币的流通模式有所不同。面对这一情况,国内许多经济学者都主张借鉴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推动小额辅币硬币化。然而,如果只是模仿,中国也必定要走过一段漫长的辅币硬币化之路。早在1992年,央行便开始在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和深圳五省市开展小面额货币硬币化试点工作,其后又对试点经验进行推广,以期尽快实现辅币硬币化。然而,从开始试点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效果并不理想——大量的硬币沉淀导致许多地方常常出现“硬币荒”。面对这一难题,银行被动的解决方式缺乏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交易的顺畅进行。目前,面对市场时常出现的“硬币荒”现象,国内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大同小异,无非是疏通发行渠道、加快硬币回笼、加强硬币使用宣传等。这些方法大都收效甚微——这种“强按牛头苦喝水”的策略与当前消费者的货币使用心理很是相悖。能不能直接绕过辅币硬币化的一些问题,既弃用小额纸币,也弃用小额硬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许多发达国家都对本国的货币结构进行了调整。1985年,已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瑞典废除了5分和2角5分硬币;1992年瑞典物价走高,进入通货膨胀时期,1角硬币被废除;2010年9月,5角硬币被废除。至此,瑞典货币中1元以下的币值彻底消失[1]。新西兰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分别决定将1分硬币和2分硬币从货币结构中剔除之后,又于2006年决定将5分硬币剔除。类似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经济体,早在1989年便有类似的在现金交易中废除分币的议案提出[2],然而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分币的存废问题至今仍然悬而未决。
一、浮动支付协议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能够保持经济高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学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可是现在,当中国渐渐在货币领域面对与西方国家同样的问题时,静待西方国家的创新成果已经不是什么明智之举。有研究者认为分币的存在可以保证货币体系的完整性,取消分币没必要[3]。分币的存废问题在我国尚有争论,1角硬币的废除问题则几乎无人提及。然而,如果只是为了保持货币体系的“完整性”而牺牲商品交易的效率,岂不是掉进了“形式主义”的陷阱?正如保罗·克鲁格曼所说,“我们建立一个货币制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使那些货币持有者变得富有,而是要让交易变得便利,从而使整个经济体获益。”[4]衡量货币体制优劣性的一个极为重要指标便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商品交易的顺畅进行。所以,笔者建议在商品交易中遵循浮动支付协议:在现阶段适宜的商品交易活动中,为提高交易效率,买卖双方把5角实体硬币作为最小现金交易货币,实行1、2、6、7舍和3、4、8、9入的现金计算方法(为论证方便,本文不谈纸角币)。
笔者曾与学校旁边一位卖香蕉的大叔达成了浮动支付协议,所有的香蕉交易都遵循浮动支付协议,最后发现这个协议给双方都带来了许多便利。
借用超市等价交易的收银数据,对浮动支付协议进行具体阐释。表1是某高校一大型超市2015年11月某天一收银台两个小时内的收银数据。
表1 某高校超市2015年11月某天一收银台两个小时内的收银数据
续表1
行数列数12345678910111810.25.05.01.94.119.28.05.311.56.1199.03.039.625.43.019.59.05.84.317.0206.78.93.029.040.33.210.89.922.18.8211.811.910.11.621.37.12.03.72.56.12214.815.416.814.15.99.632.69.38.23.0238.82.911.91.73.06.57.316.05.45.0245.45.95.52.74.414.57.218.712.35.2257.230.013.59.78.96.55.03.110.83.0266.819.04.98.58.110.52.638.911.310.92712.02.516.062.01.921.842.631.25.814.82814.942.435.410.03.420.54.011.88.611.02913.727.64.06.52.27.63.022.67.86.83028.622.13.214.326.813.430.910.416.710.8317.917.85.94.86.25.25.22.86.97.03219.016.57.77.712.018.21.113.260.93.2330.12.64.64.020.03.08.96.011.616.93462.415.57.115.816.274.44.04.012.09.5355.09.310.14.17.03.113.539.24.017.3364.94.95.711.825.010.310.226.27.89.2373.16.03.141.411.69.07.29.110.33.0389.23.015.42.08.72.77.57.55.01.53916.833.617.210.010.68.96.49.531.913.14060.214.017.923.311.95.55.25.62.76.0415.446.98.17.43.08.39.10.26.911.0427.05.30.16.417.86.29.510.839.56.4
注:(1)表中收银数据输入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输入顺序与收银顺序相同;(2)表中的0.1、0.2等几个0.5以下的小数据,据笔者实地调查所见,主要是没有购买购物袋的学生在付款后临时改变主意,添购不同型号购物袋的花费。所以,在统计时将这些小数据与上一收银数据合并后再进行相关统计转换,如第1列第32行和第33行两个数据合并为19.1(应付价格)后再转换为19.0(实付价格)(此处的“应付价格”和“实付价格”分别指的是按照等价交易规则和浮动支付协议计算所得价格);(3)学生在超市运用的支付方式有三种:现金支付、校园卡支付、现金与校园卡合并支付(大多是用现金付整钱,用校园卡刷零头。如应付价格为16.8元,则支付16元现金,8角钱用校园卡支付),为论证方便,这些结算均看作是现金结算。
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所得结果如下:应付总价(按照等价交易规则计算所得总价)为4 894.9元,实付总价(按照浮动支付协议计算所得总价)为4 897.5元,总价浮动率(按照浮动支付协议结算后浮动总价(实付总价减应付总价)与应付总价之比)为+0.053%。在运用浮动支付协议收银的随机商品交易活动中,随着商品交易次数的增多和交易金额的增长,找零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总价浮动率绝对值总体趋向于零。笔者后来用多组不同超市的收银数据对该结论进行了验证,基本都支持上述推断。
如果浮动支付协议得到普遍的认可,商品交易中买卖双方应该都会是受惠者。不妨转换一下思路,将上表中的435个数据看成是一个消费者与435个遵守浮动支付协议商家的交易数据(此表述中笔者未将表1中的几个小数据与其它数据合并,因其总体上并不妨碍论证的严密性。下文论述也遵循此种逻辑),那么浮动支付协议互惠互利的特性就显而易见了。为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共同本质,建两个简单的模型(见图1和图2)加以说明。
图1 一位顾客到N家商店购买N批货Fig.1 A customer goes to different shops to buy different things
图2 N位顾客到同一家商店购买N批货Fig.2 Different customers go to the same shop to buy different things
假设不同顾客和商店都遵守浮动支付协议,不同商店的同类商品价格相同,且结算均以现金方式进行,则T1=T2。
所以,遵守浮动支付协议的一对多交易和多对一交易,在提高交易效率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共同性。同样,多对多的交易也是如此。当然,要强调一点,要想使模型1和模型2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相同的效力,必须有足够多的愿意遵守浮动支付协议的消费者和商家加盟。
二、关于浮动支付协议的论证
在具体论证之前,先看一张根据浮动支付协议制出的0.1~1.5元价格区间内的总价浮动率走势图(图3)。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单笔交易中,随着应付总价的不断增加,价格浮动率(浮动价格与应付价格之比)围绕横轴上下摆动的幅度在逐渐减小。实际上,当实付总价逐渐趋向于+∞时,总价浮动率趋于零,图中连接总价浮动率的曲线会和横轴趋于重合。因为按照价格浮动协议,价格上、下浮动的最大值均为0.2元,而当应付价格逐渐趋向于+∞时,这0.2元相较于应付价格就变得微乎其微了。恐怕没有哪位正常的消费者在正常的商品交易中,面对一辆价格为一百万元的豪车,会对商家提出“便宜两毛钱”的要求。当然,作此分析都是以单个独立的数据为分析对象的,可消费者一生都在进行商品交易活动,怎样论证浮动支付协议在多次商品交易活动中的可行性呢?
图3 0.1~1.5元价格区间内的总价浮动率走势图Fig.3 The floating rate trend of the total price between 0.1 and 1.5 yuan in rounding cash transaction
假定一种理想情况:消费者一生的商品交易活动都遵循浮动支付协议,且遇到的结算都是以1角角币作为最小结算单位。根据浮动支付协议,对于商品交易应付价格X.y元,y=3、4、8、9时,价格分别向上浮动0.2元、0.1元、0.2元、0.1元;当y=1、2、6、7时,价格分别向下浮动0.1元、0.2元、0.1元、0.2元。排除各种主观因素干扰,y=1、2、3、4、6、7、8、9的概率均为10%。即在随机的商品交易活动中,遵循浮动支付协议情况下总体价格上浮、下降0.1元的概率分别为20%,总体价格上浮、下降0.2元的概率也分别都是20%。在理想情况下,最多只需要两次浮动支付,便可以实现总体价格的“等价交换”(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再假设一个理想状态:全世界都以人民币作为唯一支付货币,且不同地区同一种商品的标价相同,那么价格方面所有的上、下浮动几乎都可以抵消。仅就全中国目前所有以1角硬币为最小实体货币进行的商品交易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浮动支付协议本质上反映了等价交换的要求,反映了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一般不存在于个别场合。
价值规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作用。对于单个消费者而言,等价交换的实现是一个历时性过程;可是从全球化角度思考,每分每秒所进行的巨额商品交易又使共时性的等价交换成为可能。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在只是简单区分交易主、客体的简单思路下,等价交换又是一个共时性过程。表1中的交易可以看作1名消费者的435笔历时性交易,也可以看作435名消费者的共时性交易。所以,浮动支付协议与现在通行的交易原则本质是一致的。
三、浮动支付协议的推广
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易活动中的基本原则,但与等价交换原则有着相同本质的浮动支付协议在商品交易活动中则鲜有应用,其原因何在?凡勃伦认为,制度是由人们的心理动机和生理本能所决定的思想和习惯形成的,因而制度不过是一种思想习惯或精神状态。他指出:“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而由生活方式所构成的是,在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通行的制度的综合,因此,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可以概括地把它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状态或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如果就其一般特征来说,则这种精神状态或生活理论,说到底,可以归纳为性格上的一种流行类型。”[5]依照凡勃伦的观点,浮动支付协议在中国肯定算不得“流行的生活理论”。当下流行的购物理论是“货比三家不吃亏”,只听说要拼命砍价,哪有主动加价的道理?那么,是大多数人不愿意接受这种理论,还是没有意识到呢?其实,在国外,伴随着小面额货币的废除,类似原则在商品交易中早有应用。图4和图5是加拿大财政部官网上公布的“Phasing out the penny”(淘汰便士)存档文件[6]。
图4 上舍下入Fig.4 Rounding
(Text Version:Amounts ending in 1 cent and 2 cents are rounded down to the nearest 10 cents.Amounts ending in 3 cents and 4 cents are rounded up to the nearest 5 cents.Amounts ending in 6 cents and 7 cents are rounded down to the nearest 5 cents.Amounts ending in 8 cents and 9 cents are rounded up to the nearest 10 cents.Amounts ending in 0 cent and 5 cents remain unchanged.)
图5 上舍下入举例 Fig.5 Example of Rounding
(Text Version:A 1 dollar and 83 cent coffee and a 2 dollar and 86 cent sandwich would be 4 dollars and 92 cents after the 5 percent Goods and Services Tax.A tax rate of 5 percent has been provided for the purposes of illustration. Any taxes (e.g., the Goods and Services Tax/Harmonized Sales Tax), as well as any fees or duties, should be tabulated prior to rounding.If the customer chooses to pay by cheque, credit card or debit card, no rounding is applied and the final payment is 4 dollars and 92 cents. However, if the customer pays with cash, the final total is rounded down 2 cents to a final payment of 4 dollars and 90 cents.)
目前,这种上舍下入的制度在加拿大早已开始实行。这不禁让人产生遐想:中国现在可以大范围推行这种制度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毕竟大部分国人的经济意识还是比较落后的,难以意识到这种制度所能带来的巨大好处。其实,加拿大推行这种上舍下入制度也并非一蹴而就。“以前我曾在加拿大BC省中部一个小城居住四年,在该小城,许多商家台面上也都置有一小碟一分硬币,有些还贴一张小纸,写着‘Take a penny, Give a Penny’,意思是说,当你需要一分钱补足付款,可以拿去用;当你有多余的一分钱时,请捐出。”[7]加拿大人推行这种上舍下入制度,也是经过了一段缓冲期,在新的经济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后才进行的。目前在我国,就笔者所见,几乎没有“Take a penny, Give a Penny”的运作方式。超市或零售商在零钱不足时,多是要求以商品替代,而大多数消费者在这个时候,也都是接受商家的做法,因为他们觉得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使自己免受损失。笔者曾经连续数天在学校门前的香蕉售卖点做专门统计,发现涉及到小额找零时,消费者们(主体为大学生)要么要求香蕉大叔“便宜一点”,直接收个整数价;要么坚持找零;要么同意“以香蕉代替”的建议——主动放弃零钱的消费者所占比例极少。
那么,这项制度真的没有实施的条件吗?恐怕不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当然也包括货币史。现在,在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日常的商品交易中几乎已经看不到分币的身影,大多数人加入了弃用分币的行列。下面的文字来自一份2014年发表的关于天津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分币使用情况的调查:“大部分被调查企事业单位对分币停止流通的态度趋于认同,且准备有相应对策。700家被调查企事业单位中,77.7%的单位认为分币‘没有’继续流通的必要,可以退出流通领域……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物价水平的上涨、分币实际支付能力的下降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分币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在收回的2 000份个人调查问卷中,77.2%的个人几乎不使用分币,19.1%的个人‘偶尔’会使用分币,仅有73人选择‘经常’使用分币,占被调查总量的3.7%。”[8]然而,在大约40年前,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地方,分币供不应求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上海市的分币投放量是逐年增长的。一九七九年的净投放量超过了一九七六年净投放量的一点四倍,但仍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9]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4月1日起停止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在市场上流通,人民币纸分币开始结束它在流通领域50多年的光荣使命。今天,市面上纸分币早已停止流通,硬分币也已退出大部分人的视野。“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样的事情,绝少发生了。其实,在中央银行发出关于停止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在市场上流通的公告之前,就已经有研究者指出,“分币将在完成稳定金融、繁荣经济、方便群众生活等历史使命之后,逐步退出流通货币这一历史舞台。这是一种必然的客观经济规律”[10],“目前似乎看到分币单位的货币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到了退出货币历史舞台的时候了。”[11]尽管目前央行并没有下发停止硬分币流通的通知,但现实中,硬分币的实际使用情况充分说明硬分币在逐渐为人们所“厌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经济意识的提高,伴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和电子支付首段的多样化、普及化,从实用性的角度说,1角硬币恐怕会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硬分币完全退出流通领域的日子不远了。
“一项制度安排之所以被创新,之所以影响到制度变迁,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有许多外在性的变化促成了潜在利润或外部利润的形成,另一方面又由于存在对规模经济的要求,将外在性内在化的困难,以及厌恶风险、市场失败、政治压力等原因,这些潜在的外部利润无法在规定的现有制度安排结构内实现。因而,在现有制度安排下的某些人为了获取潜在利润,就会率先来克服这些制度障碍,由此导致制度安排的创新,并进而形成制度变迁。”[12]浮动支付协议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带来一定的“潜在利润”——只不过目前大多数人尚未认识到。
有句话叫“时间就是金钱”,完全可以用来说明这种交易原则的好处。目前很多商家,尤其是许多大型超市,都对找零问题很是头疼,几乎所有超市的零钱都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这与当下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很大关系——除了老一辈的消费者,年轻人出门几乎没有携带小额硬币的习惯。如果交易不是通过信用卡、支付宝、微信等非现金手段进行的话,那么几乎都会遇到小额找零的问题,而这会浪费交易双方大量的时间。另外,很多消费者也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手里拿着购物后找来的几个1角硬币,觉得扔了可惜,带着又不方便,很是让人烦恼。难道就没有法子解决这个问题吗?有!——推行浮动支付协议。如此一来,消费者和商家不必总为零钱发愁,银行则在零钱的调运和清点等方面省去许多麻烦,国家甚至可以减少1角硬币的铸造和投放。由此看来,这么做是一举多得的。
四、浮动支付协议可能带来的困惑
1.浮动支付协议是否有必要实施
根据目前已有经验来看,经济发展了,某些小面额货币似乎就渐渐被淘汰了。另外,伴随着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的精确支付已经使商品交易中遇到的找零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那么,是否还有必要订立新的协议去解决找零问题、人为助推小面额货币的淘汰?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的。货币总量中现钞的占比在不断降低,是全世界的共同潮流和必然趋势,并且,小额支付的电子化趋势也在不断发展,但由于我国在支付的基础设施布局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而且小额现金在某些场景下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小额现金仍然具有存在的空间[13]。在中国,即便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1角硬币仍然被广泛使用。目前,订立浮动支付协议的主要目的便是要通过达成一种共识,消除一般现金支付中常常要面对的使用1角实体硬币带来的麻烦,跨越电子化支付中必须携带电子支付设备的瓶颈,实现1角实体硬币在买卖双方意念中的流转。就像现在的分币,在绝大多数的商品交易中只是作为“意念货币”一样,将1角实体硬币逐渐转化为一种“意念货币”,比1角实体硬币通过电子支付手段所达到的电子化流转要更便捷。订立浮动支付协议可以将这种“意念货币”的使用规则以文字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推动这种契约的普及。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民的经济意识较为先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齐备,浮动支付协议完全可以在这部分地区先行试行。“先富带动后富”的思维适用于区域发展,同样也适用于经济意识的启蒙。
2.不适用于极小额交易
到商店买一根针,总价0.1元,不付款当然不行。所以,对于本小利微的交易,目前还不能遵守这种协议。因此,需要根据各地商品经济发展的现状,为浮动支付协议设定一个起点。
3.增加消费者和商家心理角逐的成本
消费心理学认为,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认知主要来自消费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商家为了利益最大化,往往会结合消费者的购物心态进行定价。而很多消费者在购物时,也会考虑商家的定价策略可能对自己购物造成的影响。浮动支付协议确立,买卖双方的心理角逐成本会有所增加。
4.引发交易纠纷
浮动支付协议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动态的、长期的平衡规则。某些消费者在多次商品交易活动中如果总是或常常碰到价格上浮的交易,会渐渐对浮动支付协议产生抵触情绪。
如果真正施行浮动支付协议,遭遇的困惑肯定不止上面提出的几条。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服务商品交易,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
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只有在创新的预期净收益大于预期的成本时,才会发生。笔者认为,施行浮动支付协议的预期净收益是完全大于成本的。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并非一定要跟在西方发达经济体之后亦步亦趋。中国在学习利用后发优势的同时,也要把握跟跑的节奏,在适当的时候勇于超越。
[1]吴成良,刘仲华.一分硬币存废成为多国课题[N].环球时报,2013-02-23(05).
[2]美国国会图书馆官网.1989年众议院关于价格凑整方案的3761号决议案(H.R.3761 - Price Rounding Act of 1989)[DB/OL].(1989-11-20)[2017-05-16].https://www.congress.gov/bill/101st-congress/house-bill/3761.
[3]周恋芹.很多人几年没花过“1分钱”[N].武汉晨报,2014-01-10(05).
[4]KRUGMAN P. Golden-Cyberfetters[EB/OL].(2011-09-07)[2017-05-16].http://krugman.blogs.nytimes.com/2011/09/07/golden-cyberfetters/?_r=0.
[5]陈劲,王焕祥.演化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加拿大财政部.淘汰便士(Phasing out the penny)[EB/OL].(2012-12-04)[2017-05-16].http://www.fin.gc.ca/1cent/index-eng.asp.
[7]余明恩.一分钱[J].广东审计,2007(4):50.
[8]郭佳.分币流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天津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94-95.
[9]邵贻荪.硬币供应为什么紧张[J].上海金融研究,1980(1):17.
[10]李建武,刘长荣.取消分币 势在必行[J].经济师,1997(7):35.
[11]陈丝清.试论我国人民币分币的取消[J].广西金融,2003(8):53.
[12]王宪磊.全球经济共同性问题的性质和原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3]杨涛.小额支付领域的新变化[J].中国金融,2016(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