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疆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睡眠障碍的调查
2018-04-08李国正钟文波张志斌杨敏宋永斌
李国正,钟文波,张志斌,杨敏,宋永斌
军人守护着祖国的安全,经常面临各种特殊的军事环境,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其心理变化的规律有其独特的特点[1]。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境线上,比邻国家较多,且新疆地区内各民族聚居,不稳定性因素复杂,因此驻守边疆的军人战士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保持更高的警惕性来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有研究认为,应对各种军事应激的士兵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较差[2,3]。现阶段我国对军人及武警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较少。美国精神病学会最新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DSM-V)认为PTSD指经历创伤性事件如实际死亡、死亡及躯体完整性威胁、恐怖主义、或严重的创伤后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主要症状包括对创伤性事件记忆的重复出现,对类似事件和记忆的逃避,警觉性增高等。鉴于PTSD是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持续1月以上[4]的精神心理障碍,按照临床医学及精神心理学专家意见及建议,为得到更多符合标准的病例,本研究以新疆某部执行任务2月后的驻疆官兵作为调查样本,比较分析驻疆官兵PTSD筛查量表得分、PTSD阳性率及其共病症状的情况,并对PTSD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调查执行任务2月后的新疆某部的官兵。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为驻疆官兵400例,因自评问卷填写不符合要求去除44例,故实际纳入356例,有效率为89%。356例均为男性;年龄18~35岁,平均(23.94±4.44)岁。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为确保本次研究的严谨性及准确性,咨询相关学科专家后再编制并确定调查问卷,采用预调查(n=50),时间间隔为2周进行重复调查,调查问卷的重测信度(r=0.581,P<0.001)。全部调查问卷如下:①自制的包含人口学、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岗位、娱乐活动等因素的基线调查问卷。②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1971),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5]。③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由Zung编制,反映4组特异性症状: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各项条目的总和为总粗分,标准分是将总粗分与1.25相乘所得的数值的整数部分,其分界值为53分,SDS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53~62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6]。④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是世界通用的对睡眠质量调查的自测量表,也称亚森失眠量表,<4分为无睡眠障碍,4~6分为可疑失眠,>6分为失眠。⑤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要求受试者按照近半月的感受完成量表的填写,10个条目得分之和为原始分数,然后通过公式T=50+10(x-m)/s(x为原始分数,m为平均数,s为标准差)进行计算并得出T值。T<70为正常,T≥70为心理应激程度较高,应给予关注[7]。
1.2.2 诊断工具 ①PTSD自评量表(The PTSD Cheeklist-CivilianVersion,PCL-C)由美国PTSD研究中心行为科学分部制定,中文版由姜潮教授等翻译,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一点也不为、有一点为、中度的、相当程度的、极度的进行打分。其症状可分为警觉性增高反应;逃避性反应;创伤经历反复重现反应;社会功能缺失反应等四个反应。17~37分为无明显PTSD症状,38~49分为有一定程度的PTSD症状,50~85分为有较明显PTSD症状,可能被诊断为PTSD[8]。②由精神心理科专家对得分50~85分的受试者按DSM-Ⅴ标准中PTSD的诊断标准进行单独会谈并逐一确定PTSD的诊断。
1.2.3 调查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400例驻疆官兵使用PCL-C量表进行初筛,量表的完成由专门经过培训的人员指导受试官兵完成,量表完成后由专人对量表填写质量进行质控。
1.3 统计学处理
问卷数据录入采用Excel,双人录入,避免差错。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分别使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TSD患病率
纳入356例,按PCL-C标准诊断为PTSD患者为30例,患病率为8.43%;使用DSM-V再诊断并经过精神科专家一对一晤谈后符合PTSD标准者为27例,患病率为7.58%。PCL-C与DSM-V标准的PTSD诊断符合率为90.00%(27/30)。按是否具有PTSD将受试者分为2组:PTSD组和非PTSD组,2组创伤后应激症状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1。
2.2 2组一般资料比较
PTSD组均为男性,年龄18~35岁,平均(24.78±5.55)岁。PTSD组及非PTSD组在军龄、文化程度、婚姻、民族、训练伤史、骨干、岗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娱乐活动及干部管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PTSD患者应激状态及睡眠情况
与非PTSD组相比,PTSD组近半月应激状态及失眠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3。
2.4 PTSD伴随焦虑抑郁症状的情况
与非PTSD组相比,PTSD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较高,且有统计学差异,但抑郁患者中抑郁心理障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PTSD组与非PTSD组创伤后应激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PTSD组与非PTSD组创伤后应激症状评分比较(分,±s)
组别非PTSD组PTSD组t值P值例数329 27总分27.62±6.88 54.63±5.31 24.792<0.001警觉性状态8.71±2.79 17.74±3.34 15.922<0.001回避症状4.86±1.62 8.63±1.86 11.488<0.001闯入性症状7.97±2.37 15.04±3.38 10.649<0.001社会功能缺失6.08±2.17 13.22±2.90 15.992<0.001
表2 PTSD组与非PTSD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3 PTSD组与非PTSD组失眠及近期心理应激(分,±s)
表3 PTSD组与非PTSD组失眠及近期心理应激(分,±s)
组别非PTSD组PTSD组t值P值例数329 27军人应激量49.03±9.33 61.80±10.51 6.769<0.001失眠6.02±3.90 11.96±4.34 7.541<0.001
3 讨论
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多问题,病情严重者可导致焦虑、抑郁、自杀倾向和酒精滥用等问题[9,10]。驻疆官兵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因此驻扎边疆的士兵心理状态更值得关注。
就基线资料来看,2组之间大部分资料基本一致,但非PTSD组较PTSD组参加较多的娱乐活动,且对上级干部的管理情况满意度较高。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因样本量较少,存在一定偏倚。以上两项不同之处均受个人性格的影响,而不同性格的人产生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可能性也不同,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显示,新疆驻疆官兵PTSD患病率为7.58%,而我国军人平均PTSD发生率4.86‰[11]。普通人群中50%以上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曾暴露于创伤事件,并非所有的创伤幸存者都会发展为PTSD,普通人群中PTSD的患病率为7%~12%[12]。此患病率是指经历重大创伤性事件的普通人群的患病率,虽然较我国军人PTSD发病率高,但考虑我国军人为青年男性,军人未必都经历过创伤性事件,且心理素质较普通人群高,本研究证实,驻疆官兵的PTSD发病率与经历重大创伤性事件的普通人群水平相当,且较我国军人平均发生率高很多,故驻疆官兵的PTSD患病率高,需要关注。其发病率高的原因考虑新疆地处祖国边陲,有较多不安定因素,故驻疆官兵肩负更重要的责任,需经常执行任务,心理承受更大的压力,随时保持警惕,故其PTSD患病率较我国其他地区官兵高。但因驻疆官兵的特殊性,具体相关危险因素及有效的干预措施仍需继续研究。
表4 PTSD组与非PTSD组焦虑抑郁共病状况比较(分,±s)
表4 PTSD组与非PTSD组焦虑抑郁共病状况比较(分,±s)
组别非PTSD组PTSD组t值P值例数329 27 SAS总分34.83±5.04 40.93±6.54 5.900<0.001 SDS总分40.88±4.93 48.00±4.98 7.221<0.001精神情感症状2.85±0.95 4.81±1.08 9.181<0.001躯体性障碍15.23±2.55 19.89±2.14 10.711<0.001精神运动障碍3.90±0.89 4.52±1.05 2.957 0.006抑郁心理障碍18.88±3.52 18.78±3.78 0.151 0.880
本研究发现,PTSD患者近期处于较高的应激状态,且存在睡眠障碍问题。有研究表明,睡眠可减弱对创伤性事件的记忆并最小化其症状[13]。而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的康复[14]。梁学军等[15]的研究认为军人PTSD患者存在睡眠效率降低,觉醒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缩短,潜伏期延长等睡眠结构改变的表现;同样梁政亭等[16]对军人失眠症患者的研究也得到相同结果。可能的原因是军人PTSD患者在长期较大压力的任务下出现生理、认知和皮质兴奋性的改变而导致这种睡眠结构改变及个体睡眠调节紊乱,使启动和维持睡眠出现障碍[17]。睡眠障碍标志适应不良的应激反应,睡眠不稳定是一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通过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睡眠治疗睡眠恢复可能加速创伤暴露和PTSD的恢复。暴露于创伤性事件会干扰患者睡眠,而睡眠问题可能妨碍创伤后应激水平升高恢复,所以睡眠与PTSD相互影响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晰。
PTSD患者症状多种多样,焦虑反应、抑郁反应、分离性反应、躯体化反应、创伤后应激反应等是PTSD比较常见的症状,以上反应可出现各种组合[18]。本研究中PTSD组较非PTSD组出现更明显的焦虑症状,2组精神情感障碍、精神运动障碍及躯体化障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抑郁心理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心理障碍包含无望感、易激惹、反复思考自杀和不满足等共8个条目,考虑可能与2组士兵对“自杀、无望、激惹”等敏感词汇自我剖析后对自身严重负面情绪的掩饰有关,亦或是因为样本量较少,导致研究结果与现实可能存在偏差。有研究认为,应激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如前额叶、杏仁核和海马出现明显的萎缩现象,从而导致其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19-21],症状可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和(或)情绪状态的改变[22]。PTSD与焦虑抑郁症状关系密切,焦虑抑郁是与PTSD伴发的共病症状。焦虑、抑郁相关疾病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并且经常与其他精神病和医学疾病并存。故优化管理需充分了解药物和心理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概况。
综上所述,驻疆官兵的PTSD患病率较高,并且与焦虑、抑郁及睡眠状况相互影响。加强患者的娱乐活动设施建设,关注官兵的心理动向,改善士兵睡眠情况,必要时给予相关心理疏导或药物治疗,有利于增强驻疆官兵心理素质,更有利于祖国的稳定。
[1]Barrett DH,Boehmer TK,Boothe VL,et 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U.S.military personnel:a population-based study[J].Mil Med,2003,168:941-947.
[2]李琦,肖海,王晓霞,等.参加军事演习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分析[J].人民军医,2010,53:393-395.
[3]张静,张倩,杜士君,等.军事训练中官兵心理烦恼及应付方式解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64-65.
[4]邓明昱.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新进展(DSM-5新标准)[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641-650.
[5]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35-238.
[6]舒良.自评抑郁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94-196.
[7]华敏,吴丽芸,王征,等.自编军事应激条件下心理健康状况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33:30-32.
[8]DobieDJ,Kivlahan DR,Maynard C,etal.Screening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disorderin femaleVeteran's Affairspatients:validation of the PTSD checklist[J].Gen Hosp Psychiatry,2002,24:367-374..
[9]Pompili M,Sher L,Serafini G,et al.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suicide risk among veterans:a literature review[J].J Nerv Ment Dis,2013,201:802-812.
[10]Blanco C,Xu Y,Brady K,et al.Comorbidity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with alcohol dependence among US adults:results from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Alcohol and Related Conditions[J].Drug Alcohol Depend,2013,132:630-638.
[11]王焕林,崔庶,陈继军,等.中国军人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学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69-72.
[12]王丽颖,杨蕴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32-35.
[13]Kleim B,Wysokowsky J,Schmid N,et al.Effects of sleep after experimental trauma on intrusive emontional memories[J].Sleep,2016,39:2125-2132.
[14]章华,王亚丽,黄永兰,等.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随访[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5-77.
[15]梁学军,甘景梨,冯纳婷,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军人患者多导睡眠图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20-22.
[16]梁政亭,朱奇,张星平,等.失眠症PSG睡眠结构参数男女性别差异比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796-798.
[17]谢菊华,韩芳,石玉秀.PTSD大鼠海马RGMa的表达变化[J].解剖科学进展,2013,19:39-41.
[18]Hendler T,Rotshtein P,Hadar U.Emotion-perception interplay in the visual cortex:"the eyes follow the heart"[J].Cell Mol Neurobiol,2001,21:733-752.
[19]Williams LM,Kemp AH,Felmingham K,et al.Trauma modulates amygdala and medial prefrontal responses to consciously attended fear[J].Neuroimage,2006,29:347-357.
[20]Golub Y,Kaltwasser SF,Mauch CP,et al.Reduced hippocampus volume in the mouse model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J Psychiatr Res,2011,45:650-659.
[21]Schmahl C,Berne K,Krause A,et al.Hippocampus and amygdala volumes in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with or without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J Psychiatry Neurosci,2009,34:289-295.
[22]姚永坤,时若欢,杨建霞,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记忆变化的评估[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