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锵玉鸣珰,窈窕合度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结构规律解析(六)

2018-04-08朱友舟南京艺术学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竖画笔意主笔

◆朱友舟(南京艺术学院)

褚体用笔轻巧,提按明显,瘦劲遒美。通过强化主笔,婉转用笔塑造出了走向变化多端的曲线,形成褚体姿媚、婉约的风格。行书笔意也是褚体用笔的重要特点,活泼变化的用笔在动态平衡中形成了许多生动的结构。

一、强化主笔

褚体通过突出主笔,表现出纵横开阖的结构风格。中宫紧收,外围舒展,结构既方整又活泼多变。

“成”字的主笔是斜钩,写得长而有力,钩的出锋很短,十分灵巧。整个字收放有度,其中内部横折画收敛含蓄,而主笔斜钩画外放。

横画不宜长,收笔的地方带有一个小钩,这是连贯书写形成的,是褚体的重要特点。

“巡”字的主笔是捺画,为了突出主笔,其他的笔画写得较细,不与主笔相争。

“辶”的横折折撇用一个竖画代替,这是一种草写处理手法。用笔简洁明快,一撇一捺斩钉截铁,尤其捺画出锋果断爽利,下笔需肯定明确,一步到位。

被包围的部分的写法有行书笔意,运笔灵动。

横画为“七”字主笔,偏长,由细渐粗重按收笔。前段瘦劲,后段厚重。

竖弯钩要比横短得多,短且挺直,与横画的长势形成鲜明对比,以便强化主笔,钩省略了。

“聿”字的竖向上下两个方向尽力伸展,使整体结构挺拔有力。

双人旁的竖画略短,以避让右部。

二、虚笔衔接

虚笔衔接是指处理短横与竖画之间衔接的一种方式。 在写短横时,起笔与左竖一般略有接触或断开来写,而收笔则不连。这种方式使结构更加空灵、活泼。

“日”字的外框完全封闭,里面横画与左右两竖不相连,避免字形过于呆板。

左竖明显比右竖粗,中间的横画居于偏上的位置。

“曲”字也是框形结构,里面的短横与两竖断开,使结构更加空灵。

口字框上宽下窄,两个长横比较细,比竖画写得轻一些。

“月”字里面的两横与左撇相接的地方比较虚,似接非接,也不接触右竖,这样结构空间更加通透。

折钩带有一定的倾斜度,使得整个“月”字有一定的动势。

三、动态组合

褚体用笔生动活泼,追求一种飞动的美感,在连贯行笔中,形成了许多具有行书笔意的字形字态。通过巧妙的布局,使得局部之间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

“门”字框左竖和右竖是一组表现强烈的动态用笔组合。左竖短,右竖长。左竖提按明显,右竖在生动的运笔中形成了的优美弧度。左边的横折折笔方而顿笔明显,右边的横折带有圆转的笔意,对比强烈。

“甬”字的第一横起笔承接上面的笔意,逆势笔触明显。横折钩的横画略带弧度,里面的两横短而斜。走之底的横折折撇连贯书写,其中折折撇用笔变得模糊不清,带有行书笔意,动态强烈。

“春”字的撇向上扬起,接着顺势露锋入笔写捺。撇捺是一组典型的连贯组合用笔。春字横画较短,撇捺开张,覆盖住下面的两个虫字。左边的虫字较小,并省略点画。蠢字共有九横,间距要匀称。

由于书写的节奏、速度,连贯的行书笔意与疏密相生的结构,形成了褚体结构特有的个性。褚体形态婀娜灵巧,结构匀称稳健,字的中宫紧收,外围舒展,两者形成了强烈的结构对比。连贯的行书笔意与疏密相生的结构,形成了褚体美妙的韵律。

四、奇正相生

奇正相生指在合体字中,一个部分形状比较端正,而另一部分斜侧,但两部分有机组合在一起后又达到了结构的稳定。

上面的“禺”字比较端正,下半部的横画写得偏长。

心字底弯钩弧度稍大,整体为斜势,与“禺”字穿插,一正一斜,有趣地组合在一起。

木字旁为瘦长形,整体向右倾斜。横画变为提画,与竖画没有明显交叉,只是略微碰接而已,显得举轻若重,加强了木字旁的斜势。

“艮”字相对比较端正、稳重,末笔的捺画短促含蓄。木字旁斜斜地靠在“艮”字上,好像孩子依靠着父亲。

作为偏旁的“令”字,横折撇以及下面的竖点偏离令字旁的中心线,往左边移动,使得字形向右上倾斜,依靠在页字旁上。

右边的页字旁首横避让右边,起笔较尖。横折的横画露锋起笔,行笔朝右下,折笔带转,比较特别。最末的两点呈左右开张之势,字态很稳。

上面“民”字斜钩舒展,形成奇险的态势。

“日”字穿插在“民”下部,字形端正,一奇一正,稳定而平衡。

五、 间隔均匀

间隔均匀是指当三个以上相同或相似的笔画排列在一起时,间隔的距离要大致相近。

“重”字横画较多,间隔均匀。竖画处于字的正中位置,写得要挺拔,如柱子一般撑起整个字形。

上面第一横最长,很有姿态,起笔虚尖入笔,中段用笔十分轻,如游丝一般,而收笔处重按。

“华”字横画多,排列均匀,井井有条,姿态多细而轻灵,注意长短参差变化。悬针竖安排在字的中线上,挺拔有力。

竖向的三点距离基本相似,右部横向排列的五点间隔距离要匀称。

上部与下部重心要对准中轴线,以保持整体字形重心稳定。

六、相向相背

字的左右部分相向,要相互穿插,协调成一个整体,做到互相不妨碍。“妙”字属于左右相向的结构。

女字旁略带倾斜,撇点收缩,同时横画变为提画以避让“少”字。“少”字的撇画呈直线状,弧度较小,紧凑有力。撇向左穿插,相互呼应。

字的左右部分相背,要相互避让,但是关系不能脱离。

“邪”字左右好像两个人背靠着背。

“牙”字横画以及撇折的斜度加大,竖钩向右移,撇画写得比较短,重心右移。右耳旁位置较低,起到较好的平衡作用。

绞丝旁左放右收,形体狭长,三点的位置应该偏左,以便避让右边部分。

“分”字的撇画与左边穿插,第二撇与横折钩连写,带有行书笔意。捺画离左部较远且偏下,以平衡字的整体字形。

“非”字左右两竖好像两个人背靠着背。

左边的横都左低右高,右边的横却比较平正。

七、体态多变

体态多变指在整体的书法作品中依据笔画多少和结构的繁简程度,来组织字形的大小、长短、宽窄、肥瘦。

“十”字是独体字,只有两个笔画。横画是主笔,收笔较重。横写得长,竖写得短,字形较扁。

“夕”字撇画起笔较尖,收笔直接与横画相连。

横折撇为主笔,点画的位置大约在撇的中部偏下,并且不与撇画实连。

“雨”字头的横画细而有波曲之状,整个字头宽,有上覆下之势。整个字中雨字头最宽,中下部较窄。“巫”字两边的“人”字写成笔画相连的四个点,最下的横画收笔轻顿。

“灵”字属于上中下结构,由于三部分纵向排列,所以字形应该写得高大一些。

由于“骤”字为左右结构,笔画非常多,字形应该写得宽大。

注意左右之间穿插避让,右边部分上下对正,力求字形紧凑。

八、 同中求异

在同一个字中,如果出现了相同的部首,应该改变写法以求生动。“兹”字的字头写作草字头,左低右高。

“慈”字的中间两个“幺”并列,所以要有变化,不能雷同,左边的较小,右边较大一些。心字底宽而扁,托起上面的部分。

在左右结构中重复出现的偏旁,左边一般比右边小。“梵”字上面有两个“木”,左边比右边短小一些。

“林”字右边的撇穿插在左边的点下面。整个字形瘦长,“凡”字弯钩细挺。

上面以及左边的“口”稍微比最后一个小。

三个“口”的左竖起笔变化丰富,最后一个“口”字末横左高右低,有行书笔意。

左边形体较短,位置适中。

“炎”上面的“火”字紧收,点画较下面的短,上紧下松。

猜你喜欢

竖画笔意主笔
第十三讲 足字旁、木字旁的写法
本期主笔
本期主笔
艺术档案
——书法家郑和新墨海游龙笔意键
欧来荣——“拟宋人笔意”作品四例
书法启蒙·隶书第三讲
《颜勤礼碑》名迹赏析(二)
本期主笔
怎样写《乙瑛碑》(十五)
行书章法浅析(五)相邻字竖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