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融入家国情怀教育
2018-04-07刘剑锋
◎刘剑锋
一、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是由成千上万个小家庭组成的,在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就是让学生们看到从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学习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唤醒同学们的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历史的发展到今天不仅展示了一种大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昂首阔步,不断向前的见证。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变迁,对传统的家国情怀有新的理解有重要的意义[1]。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去融合家国情怀教育是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家国情怀是我们的历史传统,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更是传统的传承,从历史中认识文天祥、岳飞、谭嗣同、邓世昌在他们的英雄事迹上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来培养学生身上的爱国情感。
2.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去融合家国情怀教育,也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促进。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在家庭中,学生从小养成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在学习历史中对国家产生重要的责任感,从历史中能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在高中的德育目标的创建中,也是培养学生对家庭对国家的情感,所以也可以有效的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2]。
3.有利于学习中国历史 高中的历史也是非常全面的涵盖了中国古代到中国近代的思想政治历史,从古代历史中夏商周等国的建立以及宗法制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从古代开始我们的家国情怀就已经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学到中国的近代的历史,近代的战争更体现家国情怀。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国家经过抗日战争,面对重重的压迫,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其中,毛主席的开国经历充分的给我们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他选择了保家卫国,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建设了新中国,也充分的印证了有国才有家。
三、高中历史教学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
1.紧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中历史教学融入家国情怀教育也需要紧随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爱国。可以看出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联系。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在学习近代史的时候我国经历了最危难的时刻。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你会做何种选择。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融入家国情怀教育也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去积极的接受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以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家国情怀的培养。具体的教学中,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或者提问的方式,来丰富学生课堂对历史知识的体验。并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是否会像当时的历史人物一样舍身取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在心里养成对用英雄的崇拜之情,并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榜样,逐渐培养学生家国主义的情感。
3.充分的借助多媒体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融入家国情怀教育,也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通过为学生展现课本上没有的画面和影片,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历史中经历战争的残酷。并产生深刻的家国情怀。在学习通过历史的学习,并借助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的生活是祖祖辈辈的前辈拿鲜血和生活换来,更应当珍惜如今的时光,培养自己对于国对于家深厚的思想感情。
4.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 在高中历史教学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参与。高中历史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公民。教师应当把自己的家国情怀感染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和举止来影响学生。教师自身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在课上对自己所传授的历史知识加入自身的理解,就会更加生动的去教授历史的课程,帮助学生也养成这样的家国情怀[4]。
5.利用历史遗迹 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单独时间统一的组织大家参加历史遗迹的参观,并借此机会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可以去看秦兵马俑,感受秦始皇如何一统六国。并从参观的过程中,去感受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中得出自己的感悟,为家国情怀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紧随如今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为高中生自身价值观的建立树立正确的指导方向。这种家国情怀教育的融合,更让学生树立起了对家庭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在本文的探索中,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来帮助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融入,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