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2018-04-07缪勇
◎缪勇
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更注重教学案例的实践性,详细分析了教学案例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必要性。本文对教学案例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以科学界定,着重强调了教学案例在促进新课程改革中价值作用。并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针对中学物理教学实际,以普通高中物理新课标中共同必修模块物理中“运动的描述”为例,对高中物理单元教学案例与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了整体性设计与开发,从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方面深入探讨了在物理教学案例结构和内容,形成了完整的物理单元教学构想。本课题将有助于教师有效地架起理论到实践研究之间的桥梁,以期更好促进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教育教学的实践改革。
高中生普遍觉得物理学习起来很困难。经过与学生的交流与反馈,发现学生物理学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书本上所呈现的理论知识太过于高深,需要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课后习题难度较大。而由于其知识接受能力水平尚不完善,学生难以高效跟上课堂进度。这就需要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呈现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从而让学生容易接受逻辑性较强的物理知识。
一、做好案例准备,开展案例教学
要想使得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有效进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事宜。比如了解案例的一些基本内容,简单思考案例的相关条件。当然,除了这些最为基本的课前案例准备,教师和学生还要有不同层面的准备任务。对于教师而言,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进度,在上课前应以课堂内容为基础,结合各个学生实际学习状况,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超重和失重”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要求设计相关的物理实验。事先找到一个空的塑料小瓶,在其侧面底部凿一个小洞,并用手指堵住,然后再在瓶子里装一些水。毫无疑问,将手拿开,水就会顺着洞流出,但若移开手指让塑料瓶自由落下,会神奇的发现水并没有流出来。教师还可以根据超重和失重的道理,进一步设计实验。比如在塑料瓶里装些水,把瓶塞拧紧,受到重力的影响,水的表面是平的,当把装水的塑料瓶竖直上抛,会观察到呈球形的空气泡。通过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案例准备,学生能具体化、科学化的接受老师的给予的物理知识,真正达到学生快乐高效学习和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二、充分组织教学,有效落实案例
能否高效完成教学工作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落实到位。因此,教师在对案例的选取和设计上,不能离开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还是教学的内容上,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性,采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巧妙地针对性执行各个案例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逐步理解物理知识,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思考和分析对应案例的知识涵盖。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中,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构建,形成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能力。传统案例实验教学的单向讲授法,比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这些固然能向学生大量灌输物理知识,但学生只是一字不落的按照书本进行实验,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重要性,更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课堂教学也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动手实践和发挥思维创造力,让学生能更容易融入到实验探究中,最大限度完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
三、演示探究实验,获得探究体验
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非常多的物理规律,比如与力学有关的“万有引力定律”,与热学有关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光学有关的“折射定律”,与电磁学有关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等。在讲授关于公式、定律的知识时,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只是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按照书本机械式的灌输于学生或者只是独自演示实验,学生得不到参与实验的机会,而学生也只能死记硬背,无法打开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学习起来会非常地吃力,最终也无法真正学到物理知识。要知道,无论对实验的讲解多么深刻,也不及学生亲自探究实验的效果。在高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提供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验当中,提高课堂参与度。比如教师可以让几位同学到讲台上和教师共同合作完成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学习,投入到物理知识的科学探究中,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实验的探究性思考,培养他们良好、科学的探究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改进教学评价,增强案例效果
对教学成果的有效评价是检验课堂教学活动效果的不可缺少的步骤。如果只是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改进是无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的。而教学评价的方法不能只是草率的总结,要注重评价过程的系统性、发展性和全面性,让课堂评价的结果成为日后教学工作的铺垫。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亦是教学评价的重要部分。当教师评价某位学生时,不能过于笼统或极端,要辩证性的对待学生的优缺点。比如当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表现的不好的时候,不能急于给出严重性批评,要首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然后进行适当的点拨。在期末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科的学习评价结果时,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客观、全面的给出评价或建议。
总之,一个原则,新课改下物理课堂要有效性实施,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要适应中国教育的特色,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