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018-04-07甘杏秀
◎甘杏秀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当今社会,教育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技能。探究教学应渗透到中学生物教学中,不断提高现代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十九大后,中国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地位,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探究教学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应把握中学生物学的特点,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建立和发展。
一、培养中学生探究性能力的重要意义
生物学是起源于自然生命并应用于自然生命的一门基础科学。自然科学具有高度的探究性,要求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技能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和新规律。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它也是生物学核心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生物学属于科学范畴。生物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严谨、务实、求实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科核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合作探索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1.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中的困难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然而,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如师生目标的差异、教育目标与学生实际能力的差异、教学设计与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以及各种差异的存在,都增加了探究性教学的难度。中学的学习难度逐渐加大,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更大的学习压力阻止越来越多的学生探索生物知识。学习已成为一项非常实用的任务,一些学生认为情况并非如此。探索相关内容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缺乏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中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有限,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这就制约了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同一班不同学生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同,探究性教学的可操作性较低,这对提中学学生探究性能力有着严重的制约。
目前,大部分教师缺乏探究性教学的经验与方法,尤其是许多生物教师习惯于预设课堂教学方式,编写各环节的教材固定运用授课。然而,教学活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无法打牌。学生们将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面对这些情况,生物教师容易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一些教师自然会减少学生自由思考和探索的时间。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以探究式教学为一种形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能抑制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有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在教学中表达自己的机会。充分发挥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探究教学可以发挥作用。
2.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中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次,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例如,在中学课堂中,教师仍然给予学生理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导致学生对课堂的热情和兴趣大大降低,教学质量也在下降。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学。目前,探究性学习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存在若干问题:
首先,生物学课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办法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往往不同,从而使教学课程与教学目标脱节。
其次,由于大多数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观念,过于强调理论,忽视学生的实践,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无法培养。
最后,由于中学教师缺乏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相对单一,忽视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和课后总结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显得心不在焉,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
三、如何提高中学生物探究性学习能力
1.依据学情,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进入探究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要求中学生物教师从两个方面着手。教师一方面要从内容上创设问题情境,另一方面要正式提高问题情境创造的水平。从内容上看,中学生物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经验,熟练地进行教学设计。问题情境的难度必须为大多数中学生所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过于简单,学生可能对参与调查不感兴趣,问题情境难以建立,这可能会降低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种子力量》部分,可由学校或者学生提供各种动植物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有缺陷的种子将会发芽吗,种子(植物)将追求阳光吗,对这些问题的其他答案进行探究。中学生物教师设计中的探究问题难度适中,探究的价值很高,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充分的激发。此外,有许多方法可以创建问题情况。中学生物教师应丰富问题的创设情境,以多元化、开放性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自主探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启发和收获。中学生物教师在创造问题时不应受到太大的限制,而应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方法,以避免限制学生的思维。
2.从学情出发,探索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 探究性学习组织有多种形式。我们不能坚持一种特定的形式。生物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组织,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组讨论是探究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生物教师可以提问,然后与学生商谈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确定项目后,学生可以研究生物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报告结果。此外,生物教师还可以安排与课外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自由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整理有价值的信息。生物老师专攻课堂。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系统地评价学生收集数据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复习学生的研究成果,认识好地方,纠正学生的错误,通过长期的培训与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中学生物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抽象的概念。在研究各种生物概念时,应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准确把握其内涵。体验抽象的形成也是探究教学的一部分。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的概念。许多学生只注重机械记忆的概念,不主动学习的概念形成。学生对这一概念有着肤浅的理解。中学生物探究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生物概念教学,将生物探究教学与生物概念教学结合起来。例如,“相对性状”的概念是: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黑毛和白毛等,都属于相对性状的范畴,因此被称为积极的例子。不属于这一类的东西叫做反例。例如,狗的黑毛和猫的白毛不属于上面的例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是细胞的例子。病毒不是细胞,而是反例。由于这些概念使用名称来表示相似的事物,类似的事物或事物是概念的范例,这更有利于教师从学科的特点和实际出发进行探究式的课堂教学。
3.重视探究性学习当中的实践操作 实践出真知。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中学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生物课程的质量,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实践,完成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酶活性测试为例,介绍了在解释基础知识时,“酶活性受这些因素影响”的问题,并指导学生用单因素变量法设计实验内容,从而获得酶活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酶有更深入的了解。
总结:总而言之,不拘一格,多种多样的探究性教学活动方式是提高中学生探究性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生物教学更是如此,生物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实际状况,创设问题情境,研究有效学习组织形式,运用到实际操作与教学中,有效提高中学生探究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