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
2018-04-07付杰
◎付杰
学校教育德为首,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教学渗透是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各科教学都要体现德育的首要地位,这也是对近几年来教育界提出的“全员德育,全科德育”思想的接受和认可。
一、努力提高自身德行修养和不断改进德育方法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因此,我们教师要努力提高德行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多元的价值观念,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要靠正确的德育方法。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改进德育方法,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激情、热情、意志力和积极精神,在性格上表现为开朗、平和、善于交往。物理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在教学内容方面,以恰当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比如:通过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该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习惯的惯,有惰性、保持原来状态之意。由此让学生意识到:人,不仅仅从运动学角度看具有惯性,在成长过程中也具有“惯性”,总想保持原来状态而难得进步,甚至受阻力作用反而使原来状态变得更不理想。那么,如何才能取得进步呢?请学习感悟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人的成长过程与此规律相似,要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必须施加外力,作为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动力那么人就会落后,当动力大于或等于阻力,人才可能取得进步,只有动力大于阻力,才能获得前进的加速度,使人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并且,随着人的质量增大,要获得与以前同样大的加速度,所需的动力更大。同学们应该学会接受必要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并寻找适合自己的动力积极追求进步。
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每节课的具体的物理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要具备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遇到困难要有不折不挠的优秀品质。要让他们明白,物理学中很多的定理和定律,不是科学家们很轻易就可以发现的,这里面倾注着科学家们长期的汗水和心血,是他们在一次又一次实验失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提炼后得出的。比如在讲授“电磁感应”这一节课的时候应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们,“电磁感应”是科学家法拉第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心血才发现的。他在1821-1831年间做了大量的实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经历了失败、试验、再失败、再试验,他从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修改实验条件和改进实验装置,最终才获得了成功。
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
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物理教材中,充满着丰富的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只要我们深入钻研,就不难把这些内容发掘出来。物质的世界,大到整个宏观宇宙,小到微观基本粒子,在作用和运动当中,存在着对称的、简单的、和谐的规律,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大千世界的奥妙,还能使学生感受自然中蕴含着的质朴、辩证之美。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学生可以领略人类思想的深刻;在奥斯特、伦琴的偶然发现中,学生可以觉察必然性孕育偶然性之中。教师用唯物辩证法指导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例如,在解决问题中,采用的微元分割法中包含质量互变规律;类比法中包含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等。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在学生脑海深处激流澎湃,使学生们感受着一次又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这些,将为他们全面协调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必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运用德育知识,培育爱国精神
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高学历、高能力,而且需要高道德修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每一个中学物理教师都应该致力于研究的内容。在物理教材当中,蕴含着较多的德育知识,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将其中的德育知识有效的挖掘出来,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同时,使其也能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将德育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2]。例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核能”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可以在教学中有效的渗透钱学森的实际,使学生在学习中深深的感受到钱学森不畏艰难、报效国家的精神,以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使德育教育有效的融入其中。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全面提升,更加是对物理教师的一次理念上的洗涤,让物理教师们清楚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激励自己积极投身到伟大的教育事业当中,合理的运用德育教育,从实际出发,真正的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