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2018-04-07张清华
◎张清华
素质教育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多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素质教育,也做了很多的尝试。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目标
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可以具体的指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教学安排和内容。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清楚的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也要综合考虑小学语文教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当然,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对素质教育的需求的角度,进行目标的设定。
1.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 专业学科的学习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方向,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可以更好的让教师认识到,语文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因此,要传授给学生特别适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们可以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能够高效的掌握这门学科相对应的学习技能,提高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优异表现,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素质教育思想下,教学目标的明确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引,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查,也要注重他们学习能力提升情况的考查,促进学生在其他领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2.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观点和态度,而这些都是学生产生情感的基础,有了基本的态度,学生就能够学会去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等,就能够通过态度标准体会到情感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为学生情感素质的提高提供丰富的资源。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只注重认知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甚至伤害了学生的情感。在一些学校,语文的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对语文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活动要面向全体,同时关注到个人,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指导素质教育的活动
素质教育活动要求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具有普适性的教育活动,同时也要关注到个别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学生在先天的遗传基础,后天的环境培养,家庭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虽然学生之间有很多的共性。例如,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认知能力的发展角度来看,学生的共性之处是非常多的。然而,由于相关成长背景因素的不同,学生们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的素质教育活动要关注到这些共性和个性,才能真正有效的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我还让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照顾中下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有较大收获,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会作为前提,针对他们的思维力,多启发提问,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则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这样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下层学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尝进步的快乐。总之,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三、通过朗读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质提升
朗读的形式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感受到内在气息的变化,体会内在涌动的情感。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应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文章的含义。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所以从素质教育,思想要求来看,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虽然需要培养综合的素质,然而让学生具备基础的语文综合素质,这又是最基本的要求或者是目标。
四、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训练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语文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教师所设计和安排的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提高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整体感受能力,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语文交际的技能。语文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这对于学生将来的继续求学和工作,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从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学生语文相关基本功的训练。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训练不仅需要每天完成一定的家庭作业,这些家庭作业可能是背诵,也可能是书写,甚至是听写。这些都远远不够。教师还需要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去关注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和运用,语文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有意的引导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语文基础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具备更加综合性的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