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8-04-07邬宣俊
◎邬宣俊
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语文现象比比皆是,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带有生活化的观念去组织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有更多生活化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的应用。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五彩斑斓,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各种味道都有,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各自的体会,所以,语文的学习也要让生活化的元素充实进来,在讲解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可以结合作者本人的生活化实际给学生进行一些讲解,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该如何实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进行。
一、如何准确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准确理解生活化策略才能准确的将生活化的策略运用到语文教学的实际中。初中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要深刻领会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所谓“生活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生活,必须向生活开放,必须引导学生发现蕴涵于课文的字里行间的生活情理,而后再回到生活中去反观、验证课文,从生活的高度理解话为什么要这样说,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并且使学生养成这种读文悟门道的习惯;二是语文教学必须创设一种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恢复语文学习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养成语文意识,把语文学习当日子过,努力做到积累、阅读、写作生活化。三是让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得更自觉,更科学,更实在,更有效,并在学习中不断发展人性,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提升境界,学会学习和做人,并为学生打下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底子。
“生活化”的内涵还可从两个层面表述:课堂学习层面:教师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依据现实生活情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走进作者的生活和作品内的生活,进而从作品、作者、读者、现实等维度更深刻地体验感悟作者为什么这样儿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篇、运招用技的理由;课外实践层面: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用眼看“语文”,用口说“语文”,用耳听“语文”,用心感悟“语文”,用手历练“语文”,把读写、听说、积累等语文学习和探究行为生活化,当日子来过,真正养成习惯,成为活生生的、大写的“语文”人。
二、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生活化的理念之下进行语文的学习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用生活化的理念去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之中,对语文基础知识和思想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的去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感悟,进而提高学生在情境化的氛围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的欲望。
如《蝴蝶谷》可以让学生课堂上画和贴蝴蝶,课后观察蝴蝶;《小稻秧脱险记》适合合作表演;《石榴》可以课后进行调查了解水果的分布,品尝水果并且进行习作练习;而《孙中山破陋习》通过模拟孙中山和母亲的辩论可以深刻体会孙中山的母亲为女儿缠足时痛苦和无奈的感情……语文课堂上应当“面向生活,通过生活展开教学,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或者巧妙利用生活场景等启发思考,不知不觉中吸收知识并获得全新而深刻的体验。”
三、在教学评价环节,要用生活化的策略去开展评价工作
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教十教的效果如何?这些都需要教师,能够通过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进行反馈,而对于自己的教学情况,教师也需要悉心听取学生的反馈,这是一个相互沟通合作的过程,所以,带有生活化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评价工作,重点在于强调语文这门学科其学习的效果在生活化中体现出了多少?所以,评价的功能非常明确,而在生活化的理念指导之下,语文教学评价可以更加富有人情味儿,更加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首先,通过形成性评价反思教师教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其次,实施差异评价。实施“自我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和“同伴参照”标准。提倡多角度评价同一个学生,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发挥潜能。
四、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去体会语文学习的价值
现实生活中的语文,等待着学生去观察,去发掘,去创造,语文现象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所以,如何在生活化的理念之下去学习语文呢?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感悟去练习语文,去巩固语文的学习成果,例如,每天都可以让学生写写日记,在课上的时候,给学生们几分钟的时间,互相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这些都可以为以后的作文打下,素材的基础。记得前不久有位学生在回顾时讲到,他在家里看电视剧《士兵突击》时竟然发现了剧中字幕有很多错别字,如将“几率”错成“机率”,“泄露”错成了“泄漏”等等。学生在看电视时除了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外还能学到语文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其实除了电视作品中存在语文知识,平时遍布大街小巷的优秀广告词和标语,无不与我们的语文学习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对这些语文资源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往往会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而教师只需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就会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主动的去发现,不断感受语文知识的存在,不断体会语文学习的价值。
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让生活浸润课堂,将教学寓于生活中,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而且更能贴近学生心理,极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语文课堂体现平等、和谐、愉悦的氛围,不断达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境界,从而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