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生行为问题的教育研究

2018-04-07左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攻击性王某

◎左燕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日益凸显,并对一些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使他们出现了一些行为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学生做出错误判断和行为,进而出现不可估量的恶性后果。因此,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给予适时引导和干预,以此帮助学生控制问题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笔者对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的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干预策略,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启示和借鉴。

一、及时制止错误行为,辅以适当教育引导

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辱骂同学、挑衅教师、殴打、伤人、破坏物品等行为。这是一种有意地伤害他人,并给他人带来不愉快或痛苦的行为。笔者认为,当学生出现此种情况时,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制止,谨防造成更大的伤害。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惩罚(如批评)、隔离(如给休息时间)、消退(不予理会)、教育(谈话辅导)等干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以此令学生认识自身错误,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问题。

例如,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位学生,他在生活中常会攻击周围同学,且打人时还会观察教师反应。当教师及时制止不当行为,并对其进行隔离、消退、教育后,他的问题行为明显减少许多。笔者分析发现,教师及时制止,一来可以避免再次出现打人行为,二来可以警示学生“这样的错误行为不允许再出现!”,反复几次利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而后续的干预辅导会强化学生正确认知,约束其打人的问题行为。当然,不同学生问题行为的动机有所不同,我们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干预引导。

二、深入分析背后成因,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一些学生出现过激行为的背后常常伴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若教师不明所以,只是一味进行说服教育,很可能产生微乎其微的效果。但若教师认真分析学生行为,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进行针对性干预,自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日常讨论中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男生上厕所时挨王某较近。王某便对其说道:“你离我远点!”但该男生并未理会。而当王某走出厕所时,因为过道狭窄碰巧撞上了外出的该男生。于是,该男生不由分说的从背后紧紧勒住李某的脖子。这时值班老师及时发现并制止,并详细观察了王某的脖子。教师问道:“你为什么要勒同学脖子?”男孩理道气壮地说:“是他先撞我的。”

其实这样的案例有很多,有些学生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最后竟要大打出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这些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发生,主要依赖于具体情境和认知因素。若这些学生在情境中缺乏社会信息处理能力,或是对社会信息的解释有所偏差,就很可能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比如,案例中王某的一个不小心碰撞就被男生当成了“威胁”,而错误的判断也使他做出了错误的反应。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中要设置熟悉的具体场景和情境,如“角色扮演”“生活情境展示”等,并对学生进行悉心解释和引导,为其示范正确的行为标准,以此帮助他们纠正认知观念。

三、加强教育引导力度,实施科学干预策略

学生问题行为多种多样,且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实施科学的干预策略,以此加强教育引导力度,重塑学生完美人格、人生。笔者结合日常教育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教育经验。笔者认为,对具有情绪过激的学生,可以使用转移注意力和进行对话辅导;对具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可以增强教学趣味性、实践性,以此弱化学生的抵触情绪;对具有品德问题的学生,正强化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对具有社交困难的学生,帮助其客观认识自己,树立自我意识,是可行的教育引导等等。

当然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同样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也要积极联结社会、家庭力量,形成超强的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认为,有些学生的问题行为具有反复性,如在家中缺少教育,很容易前功尽弃。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对此,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亲子教育指导、举办家庭聚会等,以此拉近家长和学生的距离,令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另外,教师也可借助社会的力量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家长一起参观当地禁毒大队等,与学生一起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并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

总之,学生作为民族未来的希望和基石,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引导,以此才能有效控制自身问题行为,树立远大的目标理想,做一个合格社会公民。在此,笔者呼吁更多学者参与研究当中,以此形成更多有效策略和经验,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攻击性王某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代管人可以变卖失踪人的财产吗
一匹“宝马”引发的无间道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同居情人怀孕已婚飞行员得知后立即失踪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