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践与探究初探
2018-04-07
一、新课标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相关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基础型课程,主要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而高中数学在课程设置上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修课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了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对必修课和选修课全面知识体系的架构来给学生提供数学方面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在数学课程开展的基本理念方面,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准备阶段需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重视过程评价,聚焦素养,提高质量四部分原则。根据这四项基本原则,教师需要对当前的数学课程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
二、新课标要求的高中数学课程调整的基本要素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教师需要按照数学课程开展四项基本原则来对当前高中数学课程进行调整:
1.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转化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数学课堂中固定的师生角色。在传统课堂中,教师长时间都在扮演讲述者的角色;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学习形式是单一的听讲、记录;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唯一途径是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这种模式虽然可以保障教师在课程中的主导性,方便教师主导授课各个环节的切换与课堂时间的把握。但是单一的授课形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授课质量不尽人意。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实践学习。
2.对于课程结构的优化
传统数学课堂的课程结构通常在介绍数学知识点的基础上重点对相关习题进行具体讲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知识点在习题中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这种知识点——习题相互对应的课程结构的出现与当前应试教师的压力有着直接关系。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解题技巧,但是并不能帮助学生真正提升数学的多种运用。所以教师需要对数学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在知识点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加入知识点与现实问题衔接的相关内容。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数学学科的综合素养。
3.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开展过程中回归数学本质,作为数学学科核心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教师优化课程设置的重点内容。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种手段对高中数学知识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工作,这样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抽象、概括、逻辑、空间、逆向、发散等多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
传统数学课堂的评价体系主要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具体体现在教师通过试卷、考试形式来判断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情况。这种方式在评价机制的开展过程中并不能全面科学地考察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数学素养,同时枯燥的试卷考试形式也会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一定的抗拒性,直接的评分标准也会打击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基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数学学科中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加入对学生学习活动质量的考察,通过全方位科学的考核机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新课标下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期间可以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实践工作的效率。现以高中数学中函数一章为例具体分析:
1.教学目标
高中函数主要是在初中函数的学习基础上,对于函数概念进行相关的重构和积极拓展。学生在传统课堂中学习此章时,由于对相关概念的陌生导致了在学习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所以在新课标要求下,函数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就需要突破教材中的固有规定,学生在学习函数时可以理解函数映射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对于区间进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实际运用。
2.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角色性质,淡化教师教授知识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方法选用时可以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通过教师提出课题,学生通过实践来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在函数映射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映射的特质,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映射案例来引导学生,在众多案例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思考来积极总结映射概念的共性,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此外,在函数性质判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多种函数性质判断课题的提出让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活动,通过积极有效的实践来达到学习知识点的目的。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通过多种问题来保障课程环节的顺利进行外,还需在开展课程活动期间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为日后综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结果提供信息支撑。
总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积极探索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