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思考
2018-04-07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以开拓学生的事业,实现科学课程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及实用化。初中科学教学中,可以借助生活内容来充实课堂教学,这样不但可以为新课程增加时代源泉及活力,还可以活化科学课堂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学生由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一、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在科学教学中,教学生活化主要是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实践,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在科学教学生活化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生活经验着手,积极开发及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借助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充实科学教学过程,让教师的教学回归到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缩小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此外,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若努力将科学学习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还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可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1.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及求知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经验及事例等生活细节,对这些细节内容进行有效挖掘及利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提高科学课程教学效果,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的知识内容。
比如在教学初中科学中《北京的时间与北京时间》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合理的导入方式。如教师可运用这样的事例进行导入:“如果你乘坐飞机到纽约去观看尼克斯队与洛杉矶湖人队的篮球比赛,凌晨2点从北京乘坐飞机前往纽约,到达纽约大约需要10个小时,而此时的北京是下午1点,在这个时候你在纽约下飞机,接下来你应该吃早餐、午餐还是晚餐?”学生根据情境回答道:“美国在地球的对面,因而此时肯定不会是吃午餐。”教师可继续向学生提问:“在北京是下午1点,此时纽约应是几点?”运用这样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心向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采取情境创设的方式,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借助构建问题情境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想象及分析,找出处理问题的步骤,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心向。在具体的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不但要考虑教学目标,还可以进行有意义的情境创设,结合教材内容及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问题巧妙设计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的探究问题,进而提高科学课程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初中科学《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了说明植物油在水与汽油中的不同溶解性,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生活化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衣服上的油污为什么不容易去除掉,你知道为什么难用水洗掉?”为了再现生活情境。教师可以运用胶头滴管在衣服上滴几滴植物油,此时学生常常会感到惊讶。接下来教师可尝试使用干毛巾吸取油渍,并蘸上水进行擦洗,然而此时衣服上依旧留有深深的油渍痕迹。此时教师可问学生:“看来水是不能将油污去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道:“油不能溶于水。之后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小瓶液体,告诉学生这是汽油,然后将滴管滴到油渍区域,使用毛巾一擦油渍痕迹就很快消失了。”通过这一课程的教学,不但让学生了解到油不能溶于水,而且还让学生了解汽油可以去除油污这一生活常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
如果说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那么课后作业是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及探究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科学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生活,为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结合生活内容合理设置课后作业,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及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同时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科技意识及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比如在教学完初中科学《密度》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生活化问题:“农民在选取水稻品种时,需要使用到密度为1.03×103kg/m3的盐水,当前配置了2L的盐水,称取盐水的质量为2.4kg,请问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是要加盐还是加水?每2kg原来的盐水应该加入多少的盐与水?”提出这一问题时必然要用到混合物质的密度知识,在学生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可帮助学生回顾课程相关内容,同时还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再比如教学完电能、电功率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查看一下自己家中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并推算允许接在电能表上各种电器的额定功率总和为多少?用这样的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结语
总之,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新课程下的初中科学教学一定要特别注重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以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建构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