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2018-04-07田芳汇
田芳汇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不断涌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动画片音乐、流行音乐、游戏中的音乐、广告音乐都有一定的兴趣。在上音乐课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喜欢当前流行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配合教师的课程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情趣。当学生喜欢很多不同类型的音乐时,教师一定不要提出反对,要有针对性的去教育,教师要仔细思考研究,结合音乐本身具有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比如对动画片类型的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日本动画片音乐、美国动画片音乐、中国动画片音乐之间在音乐风格、歌曲内容、音乐意境方面的区别,谈谈对中国动画片音乐的想法,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对游戏中的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音乐作为游戏的背景音乐有什么作用、是用什么创作的这些音乐,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通过音乐可以感受到什么,在听到音乐之后自己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二、激发学生的唱歌兴趣
教师的教学目的不能只是教学生会唱歌,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表达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唱好一首歌可以给人美的享受。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这时候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只用抽象的语言和枯燥的讲解,教师要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和词语联系起来,可以举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让学生可以形象的去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比如教师在教一年级的歌曲《火车开啦》时,这首歌简单易学,教两遍学生就会唱了,但是唱起来没有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教师可以把这首歌和生活中的火车联系起来,让学生开动大脑,去把这首歌和常见的火车进行联系,然后再继续唱歌,这时候同学们便会高兴地唱起来,歌声也会充满真挚的情感。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赛尔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经常让学生用乐器演奏那些动听的旋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感受乐曲的情感,在掌握和弦时,学生可以利用器乐去尝试哪些音放在一起是和谐的,哪些音放在一起又是不合谐的,这样学生就会积累很多创作经验和实践经验。通过课堂器乐的帮助,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可以使用教授法来教学生,教授法的优点就是音乐教师占有主动性,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技巧。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掌握分寸和尺度,如果运用的不恰当,那么可能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在运用讲述法教学时,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增强讲课效果。
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学生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比如《幸福的明天美滋滋的哩》是一首彝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热情欢快,又具有幸福、甜美之感,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教师可以配视频介绍祖国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彝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彝族特色的热情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的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表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五、培养学生的律动性
音乐离不开律动,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单纯的教音乐学音乐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这样的教学时是不全面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准确的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讲解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全面的了解音乐。在学生熟悉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做拍手、点头、踏脚的动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的表现力,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律动性。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学生提示,日积月累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们就会更生动更自然地从身体各部位的韵律去感受和表现音乐。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学会最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肖萍.高师声乐的就业导向与教学实践研究[J].音乐创作,2008,4
[2]汪怡帆.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中央音乐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