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应重视“背诵教学”
2018-04-04王洋张丽影
王洋 张丽影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必须重视背诵教学,对背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起因进行分析探讨,同时介绍了几种有效地背诵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重视;背诵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语文学习重要的一环就是背诵,教学古诗文需要背诵,现代诗文也需要背诵。背诵对语文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永远研究的课题一定要重视——背诵教学。如何探索探讨这项课题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好的方法呢?显然,只靠学生简单的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激励启迪学生,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背诵方法,既能丰富学生的词汇,也能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为學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培养学生和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背诵实实在在是一项苦差事,是一项劳累的脑力劳动,必须下一番功夫的。但是,如果没有兴趣,一味的死记硬背,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对背诵不感兴趣,由此导致潜意识的抵触情绪。背诵教学,一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刺激、培养,引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背诵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的文字通过图片、动画等演绎出来,学生用视觉听觉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字变得有形有情,学生理解容易了,兴趣自然就来了。在通过老师有感染力的朗读,适当的讲解,学生自会多读,熟读、然后在背诵。初中课本里的背诵篇目都是些文采飞扬,脍炙人口的,学生一旦受到感染,就产生了背诵的欲望,甚至对背诵上了瘾。
(二)变枯燥为趣味开展竞赛
好胜心强是中学生的重要特点,所以,教师在教背诵古诗文时,每学期定时举办“背诵对抗赛”。形式:二人结队比赛;男女生比赛,小组对抗赛等。背诵题目写成小纸条上,抽签决定背诵内容,最后在全班进行公开赛。其次,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上背诵默写课文。背诵诗文是需要刻苦练习的,经过比赛的这种形式,把苦练变成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经过一场竞赛,学生背诵的热情就涨高了,背诵容量大增。
(三)重视巩固环节移花接木
在日记里,在周记里,在作文里,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引用,仿写。对做得好的同学,教师要表扬,肯定,对稍差的同学,教师要鼓励,激励。成功的学生满足欲望油然而生,不成功的学生会再接再励。这种积极的欲望将推动他们去背诵更多的语言材料。
(四)身临其境组织角色表演
初中中学语文课文中的文章有一些角色分明,台词丰富,故事性、戏剧性极强。让学生先阅读,然后表演,在角色互换,学生情趣盎然。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课文的背诵还愁背不下来吗?
二、掌握——有效的背诵方法
初中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具有强烈的背诵欲望,欲望产生积极性就有了。这样,学生就根除了背诵浪费时间,不能有多大效果的悲观情绪。背诵到一定时候,学生就能掌握其规律,教师要指导背诵方式方法,在实践中领悟其要领,真正驾驭起背诵。
(一)分层法
背诵时必须弄清文章的行文层次,构成方法,写作思路,主题思想。例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段从攻城角度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从守城角度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四段得出结论写治国之道。这样,了解了文章结构层次,分层熟读,边想边背,然后一气呵成。从而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二)诵听法
教学中,听人朗诵,自己背诵,齐声朗读有机结合,交替使用,多种感官同时使用,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背诵效果。一般程序是:一组同学朗诵,其他同学静听,或互动式进行。朗诵时尽量不看书,酷似播音员。例如,对《曹刿论战》的背诵,课文的第一段最难背诵。学生理解了曹刿所说的“小惠”“小信”“忠之属也”分别指鲁庄公做的什么事,解决这一难点后,再抓住庄公之“鄙”及曹刿之“运谋”这条贯穿全文线索背诵全文,让两名学生对话的方式进行反复练习,因此,背诵的难题也就迎面而解了。
(三)整分法
分层背诵和整体背诵紧密结合。背诵较长的诗文,一般是前边好背,容易记住。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初始效应”,最后面的比较好背,也容易记住,也就是心理学上的“时近效应”,中间的最不好背,不容易记住,也就是心理学上的“中远效应”。所以,必须强化“中远效应”的训练,刺激学生。
(四)选择法
背诵不同题材的文章,运用不同的背诵方法。记叙文用记叙文的方法;说明文用说明文的方法。议论文用议论文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驾驭背诵课文。
(五)提纲挈领法
俗话说:“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文章的脉络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时,必须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背诵的兴趣会大大提高的。
多年的实践证明,重视背诵教学,学生们背诵的兴趣提高了,背诵课文量加大了,学生阅读背诵欲望满足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明显增强,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和理解力的升华,背诵的文章自然消化,为其所有,并为其所用。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成绩、语文教学质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