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18-04-04胥玉红
胥玉红
摘要:教师进行授课不仅是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性,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学到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应思考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和要求;教学过程能否面向学生,也是衡量一位优秀教师的标准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已经呈现出不同性格、 心理、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但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尊重学生们的差异性,使每位同学都能学到数学知识,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学到符合个人需求和层次的数学知识、技能。
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和反思中,寻找能够满足学生个体,并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学不仅仅围绕书本而展开,而是多方面、多途径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因材施教,使小学数学的教学真正往素质教育方向发展。为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做的工作都很多,以下,本人根据这些年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及本人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设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智力、学习习惯和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维特征等方面已经呈现出不小的差距,在数学学习上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教师则要结合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下,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熟悉,还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态度,甚至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课程大纲和课标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该以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主;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应的拓展题目,引导这类学生多思考、多探索,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却难以深入学习的学生,教师则应为其设计相应的过渡难度的题型,多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又慢慢提升他们的学习深度。但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将基础知识讲清楚,再步步深入,由浅入深地实施教学活动。
二、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优化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数学课堂也不例外。一方面,在正式行课前,合理、生动的引入十分重要,这个引入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这个引入不仅是对课堂知识做的铺垫,也是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对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心中有数,在设计和进行教学活动时,既不要太过简单,也不要太过复杂,要尽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们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无论学习能力高低,每一层次的学生都需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在基础知识上多下工夫,要保证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充分领悟基础知识的要点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才能顺利而有意义地进行下去。
设计随堂练习,是教師帮助学生们更加充分理解知识点、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的重要手段。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讲完后,教师就要及时给出随堂练习题,题目的设置也应分层次、有梯度,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入,从选择题、填空题到简答题,等等。分层次的课堂教学活动,旨在让优等生能“吃饱”,让中等生能有所提高,让低等生能听得懂,“啃得动”。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和勤于使用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教师首先通过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的了解,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在班级里组建起合适数量的合作探究小组,然后给出需要同学们探究的数学课题,小组内部通过对每个人的分工,能使不同层次的每一位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使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价值,最后,集合每一位同学的智慧和劳动,小组得出一个最终结论,在班级里轮流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能最大程度上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能展现优等生的带头模范作用,以强带弱,以长补短。
三、课后作业、总结分层进行
课后作业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并发展学科思维。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设计不同角度的全面的课后作业,注重质量。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要多设置填空、选择、简答题等基础题型较多的作业,使这部分学生牢固基础;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在布置基础题的同时,适当增添有难度的变式题,慢慢提升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多设置一些难度较高,灵活性较强的综合题,同时也不可抛弃基础题。
评价总结是课堂教学的归宿点,同时也是新的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做总结评价,应以学生的起点为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首先教师在批改学生们的作业时,就要做好笔记和批注,总结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犯的错误;其次在对学生的奖惩措施上,也尽量不要统一标准,不可只看分数和名次,要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为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而鼓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要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更大程度上的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效率,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时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独立地思考和探究,教师也要善于提出问题,培育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还要不断学习数学专业知识,不断接受新观念,不断发现和实施新的教学活动,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如何使小学数学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一问题,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负起责任,在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提高自身学科素养等方面作出努力,不断探索,为我国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