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2018-04-04金海坤
金海坤
摘要: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目的的思想指引下,小学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变化: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实施教学。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领悟自主发展的内涵,摆正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意识,以便实现他们的自我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自主发展;内涵;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主体参与,亲自实践,主动思考,去发现问题进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教师要领悟学生自主发展的内涵
小学自主发展实质是一种帮助学生确立主体地位,发展多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多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自主发展教育是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基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做人、合作为支柱,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小学生要实现自主发展,在自主性方面要做到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分析;在主动性方面要主动参与,情趣广泛和较强的求知欲望,竞争意识,创新精神,成功动机;在创造性要具有较强的创造思维能力,质疑应变能力,研讨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有小发明、小创造);在养成性方面要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如预习复习、专心听讲、独立作业、合作研讨、积累资料;而且要形成几种能力:观察分析、思维表达、自学探索、归纳总结、实验操作。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还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指导、疏导、诱导等方面,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上自我提高,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习惯和能力,又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发现;既要立足于当前的学习,又要着眼于學生的终身学习,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二、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摆正自己的地位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既要做到“备教材”又要做到“备学生”,而后者就是指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小学数学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并鼓励学生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并积极地钻研、主动探究,担负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去承担起责任。也即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的促进者,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遇到困难,教师不应当成为自天而降的“救世主”,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学生间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教师则不应成为关于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教师除去直接的促进作用外,应注意发挥“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具体地说,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应当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中每个人(包括所谓的差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受到轻视或压制;另外,真理的标准是理性而不是教师,也不是任何的“权威”,显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这样的角度看,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意识
(一)鼓励他们去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教师指导学生用等到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教师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能提出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庥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再作适当引导,使得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二)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板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
(三)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让他们敢说,说错了再重说。其次,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彬.精心设计 精彩随行——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1):23-26
[2]林长龙,董刚.在新授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17(Z4):22-24
[3]安丹诺,庆光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导向”教学模式解析及其应用[J].数学之友,2017(02):10-12+14
注: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6206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