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探讨

2018-04-04赵苗苗

魅力中国 2018年4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赵苗苗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教育活动中有较好应用,将先进技术和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联系起来,有助于实现课堂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本文主要围绕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重要性、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通过构建案例库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等措施的运用,能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高效开展,取得预期教育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前言: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能打造一个生动的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可保证教学活动全面开展,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学生通过计算机设备学习相关知识,使得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在教材基础上进行知识延伸,可提供较好的教学网络,方便师生知识内容的获取,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良好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重要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概念类知识较多,会打击学生学生主动性。而信息技术在这一教学实践中的使用,能一定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是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体现。教师可在技术支持下,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入课堂中,可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序开展,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1]。例如,在《做情感的主人》教学中,教师会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不同表情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表情揣测人物的心理情绪,能加强课堂互动性,在轻松氛围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教学重点。

二、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措施

(一)基于信息技术构建案例库

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开展过程中,离不开多种案例的分析,需要在构建案例库的基础上,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而在信息技术作用下,可将有教育价值的案例导入教育平台中,从而不断丰富案例库内容,是信息技术和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旨在为教学课堂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优化课堂结构,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时,教师可在课前收集相关案例,之后结合教学内容引进案例。学生会结合知識点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身看法并学习其他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发挥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二)利用微课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微课指的是针对教学内容制成的微视频,是基于信息技术来实现的。为了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还应充分运用微课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青春的证明》时,教师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微课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结合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有系统掌握,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学习心得表达出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并且微课的使用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对学生自学的限制,可实现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连续性,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取得较好学习效果。总的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合理利用微课资源,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途径,有助于学生知识库的不断充实,使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结论: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学生道德素养培育上有重要作用,要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以便提供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发挥道德和法治教学的育人功能。在信息技术作用下,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进而促使课堂教学高质量开展,因此,教师应有意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合理规划课堂结构,达到信息技术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相结合的目的,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付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8):374-37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