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通假字教学研究综述

2018-04-04唐敏

读写算 2018年24期

唐敏

摘 要 通假字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其中它包括假借字、通假字、古今字以及异体字。在中学教学体系当中,教师需要明白通假字与其他几类文字的区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

关键词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181-01

通假字作为古代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同时也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体系中的中之重。其中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所谓的广义通假字里面包括狭义的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而狭义字通常才是所说的真正通假字。中学的语文教学当中常常采用了广义通假字来概括这四种现象,但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却应该真正弄清楚通假字与其它字之间的区分。

一、狭义通假字

通假字是文言当中常见用字之一。大量的通假字造成了文言难度难解。而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将读音相似或者相近的字体代替本字。书写者在书写的过程中并没有使用本字而是借用了同音字或者是音近字来代替。因此,有很多人认为部分的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错别字。下面我从两点简述涂璇通假字的形成原因。

字形和字义的关联不是固定的,古人造字表义的时候,该用某字表示表义还在形成过程中,某个意义可以使用甲字表示又可以用另一个音似相同或者相近的乙字来说明。并没有一定的规律,而我们现在却将文字的某种意义去固定的观念来解读,这就有了通假字。所以说时代越久远的古文通假字就越多,越近代的通假字就越少。

古人往往依照声音来记录。因當时背诵者只记住了其读音却不知道其文字的形态,书写者往往会因为一些方言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了不同形态,或者记录时候想不出本字从而用别的文字代替。时间久了和成为了合法的通假字。

二、假借字

造字有难有易。形象可以庙会或者疑似可以利用一些图像和笔画来体现出了造字。但是代表一些含义的概念字却很难造,于是就有了假借已有的读音或者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和假借用的字形完全不合的字就成为假借字。假借字分两类,一种就是本有其字用其中的字假借,即狭义通假字。另一种就是本五其字的不需要造字的假借。所谓的本无其字的假借是用现有的汉字作为表音符号,去记录一个新的词,一个新的义。并不管这些新词新义与字义是否有关。

三、古今字

古今字就是讲古代和现代分化字,人们通常把分化前的文字叫做古字,古字就是很久远;把分化后的字成为今字。古代字少,一个字会有很多种含义和职能。由于文字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另一个新字就会去代替它某些意义,分担了原来字的一些职能和意义。这样后来的造的新字和原来字之间的关系就被称为古今字的关系。今字就是后来造的新字,新字也就是现在常见文字。

但是有些古今字的形成也是经历过一些假借的阶段。一个字倘若和另一个字存在古今的关系,那么在今字造就前,古字曾经被借用过。如(奉-俸)的意义的假借阶段。古今字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与原字有关或者无关都可以让古今字产生。

四、异体字

异体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但是写法不同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汉字。异体字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造字的方法有所不同,就改变其意义相近的形态又改变了其声符。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替。异体字可分成完全异体字和部分异体字。

完全异体字说的就是在任何的情况之下读音和意义都是完全一样的异体字。而部分异体字说的就是在某种情况下相通的异体字。有的时候异体字和正式使用的字体也存在不同之处有的甚至表达的意义是相反的。举例说明“夠”就是“够”的异体字,而在台湾却恰恰相反。

五、中学阶段的通假字教学

通假字我们要做到追溯历史,明白其原因。中学生初次接触到通假字的时候,一定教师要做好引入工作。清楚的告诉学生在古代古人造字是较少的,一般口语中有了一个词语而文字里却没有表示该词的意义的相应的文字。一般都是因为该词义较抽象不容易造字所以只能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也有一些本身有相应的字,写作者仍用别字的情况。特别是古代时期,文字还没有规范,所以允许同音去代替。切汉代之前都没有字典,书写的工具都比较落后,人们也长较用同音字去抄写,繁多字往往就被用简单的字来代替。后代的写作者问了仿古也常常这样使用通假字。久而久而之随着时代的迁移,文字丰富,通假字的数量也逐渐在减少。

记住格式,口诀强化记忆。通假字的解释有着固定的方式和方法。一般为“甲通乙或者甲同乙”,接着再解释其中的含义。“甲字”通常是通假字或者古字,“乙字”通常是本字或者今字。所以长时间的教学总结出一些口诀方便同学记忆:有字未用是通假,难造永占为假借。异体异形同音义,借后造新分古今。

总之,教师应该在通假字的教学当中应该高度的重视起来,做到心中有底。在对于学生的教学当中应该多通过教材上的例子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具体的剖析案例,让学生明白这一知识点的根源和实质。

参考文献:

[1]陈征.通假字成因探微[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6).

[2]欧波.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通假字——以“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J].林区教学,2017(12).

[3]彭天宇,贾欣伟.高中语文通假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8(01).

[4]陈敏祥.中学文言文中通假字与古今字的考察[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