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2018-04-04高静
高静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渗透德育教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
关键词 德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12.9,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024-01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因此语文教师理应根据学科特点,凭借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使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德育与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相脱离或者被弱化,德育往往处于被忽略、被漠视的尴尬境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那么,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呢?
一、德育进课堂的背景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教書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众所周知,语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感操守,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细细想来也是,许多中外教育家早就这么做了,比如:《孔子游春》中的孔子、《莫泊桑拜师》中的福楼拜、《最大的麦穗》中的苏格拉底等。他们都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真君子,如何做人做事。
二、德育进课堂的方法
(一)融情于景、潜移默化。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相信是每一个孩子都向往的,而这种轻松的教学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境教学”。关于情境教学,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古代圣人——孔子,带着弟子们去泗水河畔踏青。面对波澜起伏的泗水,他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他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比向下,和顺温柔,他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弟子们听后颇受启发,就这样在绿草如茵的泗水河畔,师生们边弹琴、边唱歌、边感悟人生哲理,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做人的真理。大教育家孔子的这种“融情于景、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的鱼可以渗透进教学,德育含于教育之中,语文教学必须和德育教学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一文时,学生对谭老师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品质所感染,我就利用一节课渗透德育教学,学生们个个情绪激昂,讲述了自己帮助别人的经历。
(二)动手实践、感悟真知。古希腊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要教育弟子们脚踏实地、抓紧眼前的机会。他曾带领弟子们来到一块麦地,要求弟子们亲自实践去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并且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后就进入麦地开始寻找。可弟子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寻寻觅觅、挑挑拣拣仍旧一无所获。苏格拉底就是这样让弟子们在实践中渗透德育教学,感悟出真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我们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实实在在,才不会“错事良机”,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大学者苏格拉底的课堂教学模式正体现了德育进课堂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因此,我在教学苏教版六下《习作4》“一次有趣的实验”时,我事先和科学老师打好招呼,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完成一个小实验。这样既解决了选材的问题,同学们又能真实、详细地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值得欣喜的是大部分学生能清晰地写清实验的经过并且在记叙中加入了自己的心理活动,文章比较生动。这样一来学生既写好了文章,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德育进课堂的影响
(一)学习语文知识,开拓广阔视野。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学,既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又丰富了课堂形式。积极开展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对课文中的语文知识有了清楚正确的掌握,还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无形之中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这种财富是灌输式的传统语文教学无法给予的。
(二)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创造能力。渗透德育的语文教学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无疑是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这就促使学生把“教”建立在“学”上。这种开放型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更早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创造能力。
(三)提高思考意识,优化学习习惯。渗透德育的课堂,“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转化为教规律、教方法、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今后的语文学习都是至关重要和有益的。
总之,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进课堂的教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当我们面对的学生是耳聪眼明、心灵手巧、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真正主体时,教育之美才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