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乾元重宝背祥云
2018-04-04飞一恒
飞一恒
乾元重宝背祥云一直是藏家钟爱的品种,有平钱、折十、折五十3种形制,其中折十又分为重轮和无重轮两种。本文主要介绍乾元重宝背祥云小平钱及折十钱。
事实上,乾元重宝除了背祥云之外,还有一种背瑞鹊图案,皆被学界推测是玄宗入蜀或出蜀时铸造的以示庆贺的“纪念币”。不过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一般来说,发行具有纪念意义的钱币往往为了纪念当年之事。但是据史料记载,玄宗入蜀、出蜀分别是天宝十五年(756年)及至德二年(757年)的事,而乾元重宝折十铸造于乾元元年(758年),乾元重宝折五十重轮铸造于乾元二年(759年),乾元重宝平钱铸造还要靠后,所以时间上是对不上的。另外,玄宗入蜀乃为安史之乱所迫,且丢了天下大半,不应当庆贺。而玄宗出蜀之时已成为太上皇,被人架空的现实并不值得庆祝,这种不应时势的举动应该也没人会做。
宝应元年(762年)肃宗、玄宗相继驾崩,代宗即位。据《旧唐书》记载,之所以改元宝应,是因为当时有地方献祥瑞玉鸟,谶纬言主中国内消灾。改元之后,唐代宗开始委任刘晏进行币制改革。宝应二年(763年)安史之乱平定。
宝应元年至宝应二年的币改,主要是贬值乾元折五十、折十大钱,行使乾元小平钱。而如今,在乾元折五十重轮、乾元折十重轮、乾元折十、乾元小平中均出现祥云文,且在乾元折十中出现瑞鹊文,这说明这4类钱均同时铸造流通。不过从乾元重宝背祥云、瑞鹊文的数量和精美程度来看,可以看出当年中央政府为了铸钱是下了成本的。虽然如今我们能看到的也不乏粗制滥造者,但这些很有可能是民间仿铸的劣质品。
就目前所见乾元重宝背祥云的出土地来看,多在四川和山西绛州。这两个地方一个是未受波及且离京师较近的后方,另一个是当时铸钱中心,均是相对平稳地带。不过也有人说折十云、瑞鹊、小平祥云出自四川,而重轮祥云出自山西绛州。总的来说,结合当时具体背景,乾元重宝背祥云、瑞鹊饰文应该是为了庆贺安史之乱结束,四海宾服,社稷一统,神器归位而铸造的。以下笔者就平曰收集到的乾元重宝小平钱和折十钱的背祥云的版别状况进行一些简单的梳理,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
小平钱七种
笔者将乾元重宝背祥云小平钱的版式粗略地分为7种。其一是俯元高低足背云(图1-3)。这一版别,云均在穿下,多隐起。云头右向,云尾左向,为闭口云。同模地方在云头靠近穿处多开口,或者极其浅连接;铸造量比较大,全云稀少。其中高足元祥云云尾靠近云头整体抱团,低足元祥云云尾舒赞,向后方拉长。
其二为容若下云(图4)。此云均在穿下,单线回笔成云,云头向右,云尾向左,有进退俯仰逆的变化,是由铸造位置不同引起。存世数量较少。
其三是俯元直俯云(图5)。此云在穿下,铸造精良,云头向左,云尾向右,精修穿,数量稀少。直俯祥云并无太大区别。
其四是容若逆云(图6)。此云在穿下,云头在左,云尾在右,单尾,整个云向下,数量稀少。
其五是缩字手上云下月(图7)。云在穿上,云头向右,云尾单线向左程弧状,穿下月文,面文有缩字手、缩字手格伦、缩字手寄郭3种,数量较少。
其六是平頭通手如意头(同心结)(图8)。云在穿上,呈结状,左右各有一尾,多磨损糊在一起,铸造量比较大,清晰全文者少。
其七是大字斜尔上龟云(图9)。这是近年新发现版式,由于铸造原因多呈现上俯月的形制,数量不明多隐起严重。
总之,乾元重宝小平钱祥云版式固定,匹配面文也是固定的,若遇到奇异品种,应当慎重。
折十钱八种
乾元重宝背祥云折十钱,面文比较固定,钱直径一般在28毫米至29毫米,厚2毫米,该钱由于直接以普通乾元重宝折十正样翻砂,再在钱范上加盖祥云戳记,所以钱背的祥云隐起较为严重。此种折十钱,目前见到的也是8种版别,具体如下:
其一为穿上左曲尾云(图10)。云头向左,云尾巴弯曲,云多开口。
其二是穿上左单线云(图11)。云为单笔回环,云尾有勾,此版伪品甚多,流毒甚广。广大泉友应该特别注意。
其三为穿上右向挑尾云(图12)。
其四是曲尾云反印(图13)。左曲尾云的戳倒转1800后印上去。
其五是直尾云(图14)。这一种类似于短尾云,但云尾直不翘,云头呈典型三瓣,有穿上、下、左、右多种位置。
其六为穿下左向云。这一类相似于俯元直俯十云。
其七是单线尾云(同三)(图15)。云尾部呈单线,云头四瓣,根据实物分析,其应为穿上右向挑尾云的变异,即由于沙翻坍塌,导致云头实心,由于云尾下股隐起导致呈单尾,但实际仍可看到云尾的根部。
其八为折十重轮一种(图16)。钱体直径在31毫米左右,重轮左向开口云,固定版式,多甘肃出土。此版疑似最初的母钱就带云而非后来加盖云戳。此版伪品近年大量出现,注意同模假。
综上所述,乾元重宝背祥云折十钱伪品甚多。真品云戳都有隐起部分,遇到没有立体感且在同一平面的全云要十分留意,伪品可能性极大。再就是隐起过于严重者,基本只有一半云或头部云,收藏和审美价值都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