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寻找圆明园旧藏
2018-04-04赵玉国
赵玉国
近年来,藏家购藏文物艺术品正变得越来越理性,遇到心仪的藏品时,他们很关注藏品递藏是否有序,有无可靠的出处等等。而熟悉中国古代书画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件带有被《石渠宝笈》著录标签的拍品流向市场,即便还未目睹其“真容”,闻者都一定会先“高看一眼”。對于今人来说,《石渠宝笈》著录是绕不开的一件收藏宝典。
作为追寻清宫书画收藏的宝贵史料,从《石渠宝笈》联想到清宫收藏,有一处建筑不能不提,那就是圆明园。
今天在北京,生活着这样一位“80后”,他土生土长于此,打小就对圆明园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迷恋。从十几岁起,他几乎每月都会去圆明园逛一逛。2004年,他如愿进入圆明园管理处工作,“很用心,收集资料的能力特别强。”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
他叫刘阳,现在是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7年正逢圆明园建园310周年,也正是在此时,刘阳完成了送给自己心中这块圣地的一份礼物——《(石渠宝笈)著录的圆明园旧藏书画目录》。尽管这花费了他一年半的时间,但想到能为所有爱好于此的人们再增一份参考资料,他觉得很值。
前不久,《中国收藏》杂志记者采访刘阳,以年轻人的视角来关注和探索失散文物,其中的热情与执着既让人感动,也是一种活力与希望的体现。
《中国收藏》:您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了制作这个目录的想法?
刘阳:2013年,我出版过一本系统收录圆明园流散文物的书籍——《谁收藏了圆明园》。在编写过程中,我发现书画作品似乎是圆明园旧藏证据链中最全、最直接的。但过去我们仅凭“淳化轩”章去查找显然是大海捞针的,其实圆明园藏画80%是不盖这枚印章的。后来,也是受到乾隆整理《石渠宝笈》的启发,我就想到从这套著录成册的书籍中去摘录涉及圆明园的旧藏。
《中国收藏》:完成这个目录花费了多长的时间,其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刘阳:整理摘录这个目录大概花了一年半时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根本找不到《石渠宝笈》这套书。我在一些拍卖行发现有这套书,就拜托朋友帮忙,抽空去拍卖行资料室查阅。但这套书的体量巨大,外加查阅的时间很有限。后来得知故宫再版了一套《石渠宝笈》,正好有位朋友购买了此书,我才有机会更细致更深入地查阅相关资料。挨个筛查并摘录收藏在圆明园各个殿宇的旧藏书画,名录就这样诞生了。
《中国收藏》:我们在阅读这个目录时,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可循?
刘阳: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所限,这个目录只是按照我看到的顺序进行列表的。幸好圆明园的收藏被收录在《石渠宝笈》的续编和三编中,为整理这个目录减少了难度、缩小了目标。但即便如此,这个工作量也是很大的。
《中国收藏》:在这份目录中,有哪些重要藏品仍藏在圆明园?
刘阳:在所有已知著录的藏画中,没有一件还收藏在圆明园。换句话说,目前圆明园收藏的昔日圆明园书画旧藏是“零”。散落民间的圆明园旧藏这几年零零散散地陆续出现在各大拍卖会上,因为此前从来没有人整理过圆明园旧藏书画目录,所以很多拍卖行的书画专家也不清楚自己的拍品是圆明园旧藏,当然也没有做任何相关的宣传。
2010年11月20日,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秋光万华——清代宫廷艺术集粹”专场中,明代陈栝的《情韵墨花》手卷以1.137亿元成交,现藏于上海龙美术馆。这件作品在《石渠宝笈续编》中有著录,登记在“画花卉卷”,收藏在长春园淳化轩,是目前《石渠宝笈》著录圆明园旧藏书画作品中成交价最高的一件。
《中国收藏》:整理出目录来,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刘阳:说真的,寻找这些藏画的下落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但这犹如大海捞针一般,很多作品完全不知道下落。现在除了最近几年在一些大型拍卖会上拍过的作品能在网上查到目录外,几乎没有任何线索可查。而在做这个事儿的同时我发现,国内各大博物馆几乎没有把馆藏书画目录上传到网络上。流落到国外的藏品也只有个别大型博物馆有部分书画目录上传网络,私人收藏更是几乎无信息可循。所以,想查找这些作品的下落是一个庞大且漫长的工程,也许需要用一辈子来做吧。
《中国收藏》:虽然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就目前来说,您觉得这个目录最大的意义在哪里?
刘阳:不敢说它的意义有多大吧,从它的功能来说,就是能帮助大家寻找和考证圆明园的旧藏书画。尤其是拍卖行或收藏家再发现有重要书画作品,可以通过此表去查寻此画是否为圆明园旧藏,曾经存放在哪个殿宇。现在市场上一旦有“圆明园旧藏”出现,其身价都会倍增,但很多人又无从考证“圆明园旧藏”,我希望这个目录可以弥补这个学术空白。
《中国收藏》:虽然这个目录中所列藏品体量庞大,但这应该也只是圆明园旧藏书画中的一部分,您有没有想过制作一个更加完整的圆明园藏书画目录?
刘阳:这个想法当然是有的。虽然圆明园的画轴和册页类书画作品基本都被收录到《石渠宝笈》了,但仍然有大量通景画、裱画、铜版图、扇面等美术作品没有著录。这需要查阅大量的档案,也有很多偶然因素会发生,我只能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去拼凑这些信息。不过,单凭一个人的力量确实有限,用一生也无法找全圆明园的流散文物,所以也希望通过《中国收藏》这个平台,号召一些对此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寻找那些失散在各地的圆明园流散文物。(注:本文配图由刘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