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新地标测绘中国当代艺术

2018-04-04金歆

中国收藏 2018年1期
关键词:刘建华徐冰嘉德

金歆

由国际资深策展人郑胜天、斐丹娜(Diana Freundl)共同策划的“地标—测绘中国当代艺术”展2017年12月16日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嘉德艺术中心开幕。作为北京文化新地标嘉德艺术中心的首个当代艺术大展,呈现了15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具有纪念碑特征的大型装置、影像和绘画等作品。

在众人眼中,地标往往是指一个景观显著的地方,如山峦或湖泊、庙宇或大厦等。过去或当代的地标都是人们聚会之处,并形成集体的记忆。据了解,“地标一测绘中国当代艺术”选择的这15位当代艺术家的15件作品,本身都是1985年以来当代中国艺术发展进程中颇具标志性的代表作,而它们的主题又大多与地理意义上的某个位置相关联。不论是聚焦于从长城到珠江三角洲中国广阔国土上的某一地点,还是选取古今中外甚至虚拟的场域空间来借喻,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艺术家对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社会和自然变迁的观察与认识。

此番亮相的15位艺术家是徐冰、黄永砅、汪建伟、蔡国强、刘建华、张健君、邱志杰、喻红、杨福东、徐震、刘鞯、黄敏、吕山川、曹斐、孙逊。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方面探索从具象到抽象、从过往到未来的“地标”,深入地剖析了这一名词的丰富内涵。作品包括徐冰的《鬼打墻》、汪建伟的《生生万物》、黄永砯的《嗡嘛呢叭咪吽》、蔡国强的《蜘蛛网——为大英博物馆做的计划》、刘建华的《义乌调查》、张健君的《人类与他们的钟#2》、邱志杰的《虚构地理学》、喻红《她——宝塔山姑娘》等等。

关于此展,策展人郑胜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做这个展览并没有梳理美术史的野心,就是一个很单纯的展览。我只是想利用这么好的一个空间,把中国当代艺术30年来一些有意义的作品或者是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重新放在一起,给观众一个再看到它们的机会。”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们有时候费尽周折创作出来的装置艺术,被展出的时间非常短暂,被展出的机会也非常少,因此大部分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比如“90后”“00后”,可能都没有机会见到很多作品,只能在文献中读到相关作品的记载。

策展之初,郑胜天首先想到的就是徐冰作品《鬼打墙》。“那是1990年,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次在国外比较大规模的展出,影响力比较大”。这件作品是艺术家尝试拓下长城的城墙,拓下来的过程就是不断把墨水“打”在附在城墙上的纸张,从而把墙面完整拓印下来。“这件作品感觉具有地标性质,不仅是最早的大规模作品,也是具有地标意义的地点。而嘉德艺术中心这座大楼希望能成为北京文化的新‘地标,我和展览主办方想法不谋而合。”郑胜天说。

需要一提的是,刚刚启用的嘉德艺术中心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家奥雷·舍人设计,融合了北京旧式民居、中国山水画传统和当代设计的精神,无疑将成为首都文化版图上的一座新地标。在这所建筑中展示15位年龄不同、创作观念和手法各异的艺术家的作品,能引发人们对地标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到2018年1月31日。

猜你喜欢

刘建华徐冰嘉德
徐冰的符号
精明的算计
女生大闹校长室:把妈妈还给我
大白鹅
擀面条
掉鞭炮
手影
嘉德四季这10年
站在市场的最前沿
“老”嘉德有了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