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8-04-04潘涛
潘涛
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培养出拥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是各类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担负的重要任务。同时,在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指导学生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措施和方法,积极地响应了国家提出的创新创业口号,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也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all kin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houlder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qualified students who have the correct career ideal and career choice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carrying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fierce social competi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actively responds to the sloga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posed by the state, whi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cultivating talent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關键词: 电子信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Key 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bility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0-0189-02
0 引言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创业教育则是一种理念,是指培养学生从事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它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基本目标,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发展和深化[1]。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而对未来劳动者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未来的劳动者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从业能力,更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只有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得先机。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培养机制,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主动学习精神不强,创新创业能力不够。因此,高职院校需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重要任务,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积极培养能够应对未来挑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1 注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创新创业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塑造潜在创业者、服务就业创业已经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新的形势下,注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更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有效的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浓厚氛围的营造,高校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部分学生优先选择自我创业,积极主动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严峻挑战。
2 提高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措施
2.1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融入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意识是实施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电子信息类专业有较强的应用背景,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紧密结合。作为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这种特性表现地更为突出,要求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要体现在思想、观念上,更要体现在实践创新上[1]。
在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贯穿渗透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新创业的深刻内涵。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职业领域专业基础课、职业领域专业核心课、职业领域专业选修课、综合素质拓展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其中,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又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交叉课程,如表1所示。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融入了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目标,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引入“课程链”的概念和方法,即首先明确课程体系内部的知识体系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按照这种逻辑关系来把握和处理“课程链”的相关课程设置,使反映在培养目标中能力和素质与“课程链”之间建立一种清晰的支撑关系,每一种能力和素质要有明确的课程来映射,每门课程要对实现能力和素质有确定的贡献,真正实现“课程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体培养目标。如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链设置为:C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面向对象编程、android程序设计等。通过创新导向,使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和创业意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2]。
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如在《电子制作工艺》课程中增设新型电子元件、电子产品的认识与市场分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设计稳压电源、万年历、交通红绿灯和LED跑马彩灯等初级产品,让学生熟悉企业产品设计的基本规范和流程[2]。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目前,很多高校也将立德树人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担负的首要任务之一。实际上,立德树人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只不过实现的方式不同而已,两者是可以相互融合的。我们可以将创新创业案例作为立德树人案例,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创新创业成功者的案例,着重点评创业者的创新意识和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方法及过程和规律,熟悉创业的知识和技能[3]。利用这种方式,既丰富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还对学生进行了立德树人教育,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标。
2.2 搭建多类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比赛,在培训和参赛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拓宽创新创业视野,激发创新创业灵感[4]。学校也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学生和企业家来校传授经验,通过宣讲成功创新创业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以及敢想、敢做、敢闯的品质;通过与成功创业者面对面的沟通,有效提高学生对市场认识,开阔学生的创业视野,提高创业激情,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最新技术应用,提高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5]。
在校园内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园区,由学生自己调研及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创业的方向之后向学校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学校向学生提供场地,学生缴纳一定的租赁金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比如学院在陶然广场开设的由果乐超市和快递收发点就可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先例。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及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必要时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指导,以避免学生自主创业经营造成较大的损失。通过自主创业,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领略市场经营的风险,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为其今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创新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主要涉及企业、学校和政府三个层面,需要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来支撑[5]。一方面,政府需要为大学生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政策与融资环境,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展,为高校学生提供创业相关业务支持,帮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吸引政府基金、企业投资,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可持续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企业为高校提供技术、资金、咨询和设备等支持,高校为合作企业提供劳动力服务。
2.4 构建教师指导体系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如果教师长期“只缘身在此山中”,自然就“不识庐山真面目”了。所以,学校在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因为只有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为此,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推波助澜。
2.5 创立创新创业基金
学校建立“教师指导、学生为主、自我管理、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每年从总经费中抽出一部分作为大学生科研活动的“自然科学基金”,学生可申请此基金来实现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另外,学生也可参加教师的纵向和横向项目, 提高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层次,使学生树立我也能创新,我也能自已创业的充分信心。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需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创造教学环境,鼓励有志向、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创业,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提升学生在社会就业时的竞争力。
参考文獻:
[1]徐志国,田锦.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黎明,彭兴卫.电子信息类专业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36):107.
[3]滕兆霞,周吴浪.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5):28-29.
[4]丁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育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3(5):74-77.
[5]卢振坤,叶海燕.基于循序渐进模式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5(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