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就业指导课结合专业特点的模拟实训教学
2018-04-04
(上饶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大学生了解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市场状况、学习求职应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少,无论是对职场的了解,还是对求职技巧的把握,都显得很不够,需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的系统学习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较短时期内得以迅速提升,以实现毕业即就业的近期目标。近年来高校就业指导课课程理论体系日趋完善,理论教学效果较佳,但实践教学仍显不足。大多数学生仍处于掌握理论知识层面,在结合自身特点,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及顺利通过应聘、成功就业等方面仍显能力不足。因此,就业指导课结合专业特点的模拟实训教学势在必行。
一、当前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如今,高校就业指导课教材版本众多,参考书目也有不少,不过内容大多相同或相近。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教材的丰富无疑为上好就业指导课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但关键在于如何组织实施好教学环节。目前就业指导课效果不够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指导较多,模拟实训较少
一方面,由于就业指导课的课时少,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能就理论谈理论。课堂教学只能满足于理论知识的阐述或一些重点案例的讲述,无法拓展到现场模拟。学生也习惯于课堂学习,满足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偶有课堂实训活动也不够主动。课堂实训常因缺乏应有的实训氛围而流于形式,甚至无法展开。另一方面,因没有建立课外实训的相关机制,学校只重视和认可课堂教学环节,对课外实训无规划、无要求、无评价,更无激励措施。任课教师只以完成课堂教学为己任,对课外指导学生实训既无自觉也无兴趣。这样的就业指导课只能让学生懂得一些基本道理,而学生求职应聘的实际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因而对学生的帮助十分有限。
2.一般性指导多,针对性指导少
就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环节受课时所限,教师通常只是传授基本知识,介绍基本技能,很少能够针对学校的定位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指导,致使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不接“地气”,教学目标也难以“落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上的统一性。在同一所学校,由于学生专业不同,个体特征各异,针对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指导课理应更具针对性,既要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又要结合学生个体的身心特征及其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进行差别化指导。教学目标的统一,只能体现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却扼杀了教师实施教学的灵活性,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2)教学内容上的同一性。目前就业指导课远没有像专业课那样受到各方重视,以完成任务为动因的课程教学在其内容方面自然体现不出特色。不同专业、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讲述相同的内容便成为必然。教师讲得简单浅显,学生学得不深不透。在指导学生运用知识、提升能力方面更没有发挥出教师应有的作用。
(3)课表安排上的随机性。就业指导课一般被视为辅助课程。主观上的不够重视体现在课表安排上,就是对就业指导课缺乏科学的考虑和合理的配置,随机性、随意性十分突出,往往是其他课程安排妥当后哪儿有空就插入哪儿。这种见缝插针的做法使就业指导课的模拟实训环节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就业指导课若是安排在其他课程之前,下课铃声一响就得立即终止教学过程,无法延续到随后进行的模拟实训,不能有效地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效果。
(4)师资队伍上的泛化性。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本应该是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经验兼备的,然而,事实上这类“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教师普遍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现实中,承担就业指导课教学的教师有许多既非专业人士,也无实践经验。从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及各自所承担的主课或主岗来看,就业指导课的教师队伍实质上就是一支“杂牌军”。就业指导课已然成了一门人人可以兼、人人都能上的副课。科任教师中有的因主课要求高,有的因主岗任务重,有的因专业跨度大,有的因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教学过程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甚至照本宣科,他们或没有时间、精力去顾及学生的实训,或没有能力去指导学生开展实训活动[1]。
3.被动学习居多,主动求知较少
从总体看,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他们明白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懂得了解就业知识、提升求职应聘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求职和职业发展问题,他们的内心又是复杂的,有的人觉得压力极大,有的人深感困难重重。在压力之下、困难面前,大多数学生能够加强学习,加倍努力,争取在毕业前克服不足,补齐短板,因而希望通过就业指导课了解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趋势,获得求职应聘方面的知识,提高相应的能力。但目前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使他们感到失望,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受挫后学习变得被动起来,这种态度的转变反过来又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导致恶性循环。此外,也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求职困难面前不知所措,在一片茫然中得过且过,无所事事,对就业指导课自然也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从深层次探究,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的根源在于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没能达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未能使学生最初浓厚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师习惯于满堂灌。一方面,因课时少,教师唯有选择“满堂灌”才能在十分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指定的教学内容,课内安排的模拟实训自然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自身阅历浅,经验少,无法对学生的模拟实训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具有真知灼见的点评,因而只能局限于对理论知识作粗浅的讲解和对典型案例做一般性介绍,既做不到深入浅出,也做不到生动活泼。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素然无味的“满堂灌”消磨了学生的学习时光,也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十分被动[2]。
(2)学生实处于盲目学。面向未来,面对职场,大学生们的志向、追求不一样。他们不仅理想各异,而且目标迥然,再加上各自的知识结构不同,因此对就业指导课的期待与诉求也是不一样的。“大众化”的课堂教学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我说你通”式的讲解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甚至是盲目的接受知识状态。面对这样的学习,学生无法回避也无以选择,所学非所需,所需无所求,所求无所果,使学习的主动性受阻,积极性受挫。
(3)教与学分离。由于对就业指导课缺乏有效的督导,一些教师在教学上马马虎虎,课前不作调查研究,不了解学生需求,不广泛搜集参考资料,不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现行政策法规,对于就业市场和职场的熟知程度还不如学生;备课仅凭一本教材,不参考任何资料;教学中停留在对概念的阐释上,课堂上不敢与学生互动,生怕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业指导课的特点之一是答疑解惑,这门课又是面向大学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强自学能力,教材里的理论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得以掌握。然而,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就业的形势与政策不够了解,对职场的认知不甚清晰,对个人的就业取向和职业发展目标也还比较模糊,对求职应聘知之甚少,求职中的礼仪知识、应试能力都亟待提升。这些才是大学生们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
(4)学与用脱节。教与学的分离,直接导致学与用的脱节。教师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帮助不大。学生从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往往在就业过程中用不上。求职中适用的、学生身上欠缺和急需的知识和能力都得不到提升。例如,他们一进入招聘现场就会感到心慌,底气不足;面对考官提出的问题就会思维短路,无以应答。在大学毕业生中,对大学里的就业指导课常有“学到的用不上,想学的学不到”的抱怨。
二、结合专业特点的模拟实训教学是提高就业指导课实效性的客观需要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实用课程。基于目前就业指导课的上述现实,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刻不容缓。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一些以往任何时代所没有的优点和长处,但是在自我认知、关注社会、职业选择与规划、求职信心与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与欠缺,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培训。对此,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模拟实训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其独特功能。
1.有利于大学生确定发展目标
就个体职业发展目标而言,今天的大学生要进行多次选择,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每个学生不可回避的挑战。如果说高考中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还略显被动的话,那么对大学毕业后职业发展目标的确定则完全是可以自主的。然而,不少大学生面对这种自主选择感到的不是由衷的喜悦,也不是完成学业的轻松。由于对自身禀赋、优势难以评估,对职业前景和职场趋势判断不准,因此在选择未来职业发展目标时总是犹豫不决,内心很纠结,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的观点常常会影响自己的判断与决定。这个时候,切合学生实际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为一体的就业指导课便能够给学生以有效的帮助[3]。
2.有助于大学生实现理想就业
尽管就业形势严峻,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因一味追求理想就业而“有业不就”者占有相当的比例。面对复杂多变的职场和各式各样的岗位,大学毕业生既焦虑又茫然,一方面急于寻找岗位以避免出现“毕业即失业”的被动和尴尬;另一方面,又担心因匆忙就业成为“将就就业”而委屈了自己又耽误了青春。结合专业特点运用模拟实训的就业指导课能够让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自己,弄清自己的真正兴趣,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际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连接线和平衡点,从众多的招聘岗位中优选出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实现理想就业。
3.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闯荡职场的时代主题,是大学生理想就业的方式之一。近几年来,在国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引领和帮助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自主创业。结合专业特点、运用模拟实训的就业指导致力于在培护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上下工夫,让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一种时尚,而且是职业生涯的一种理想选择。同时,这样的就业指导课可不失时机地帮助大学生了解相关政策和创业流程,帮助他们选择好创业项目,指导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方案,筹备创业条件,实现创业目标[4]。
三、就业指导课结合专业特点的模拟实训教学的实施
就业指导课包括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训两个环节。因此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不仅要抓好理论教学,还要实施好模拟实训。理论教学要满足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相关知识的需求,模拟实训则重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创业的综合素质,实现求职应聘能力的提升。
(一)结合专业特点的模拟实训教学的目标要求
1.帮助大学生端正态度,明确方向
大学生就业态度不正确、认识存在偏差、方向不明和目标模糊等都是导致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结合专业特点的模拟实训教学应首先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1)帮助大学生在个人奋斗目标上把握方向。大学生在确定个人未来的奋斗目标上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束手无策,一片茫然;一是不切实际,或过于理想,犯了好高骛远的毛病,或缺乏自信,目标定得低,不敢攀高,更不敢超越。出现这两种情况的原因都是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对社会和职场了解不够。就业指导课要通过切合专业特点的模拟实训,帮助大学生克服盲目性,了解社会和职场,了解自身特点,找准个人发展方向,明确奋斗目标。
(2)帮助大学生在未来职业选择上明晰追求。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职业的稳定性受到了挑战,有的前景堪忧。这给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带来了新的困难,甚至蒙上了阴影。如银行业,往日毕业生趋之若鹜,而今让人感到前途渺茫。过去一些大学里的热门专业,今天已变成冷门。面对如此局面,就业指导课要在结合专业特点的课堂分析及课外检验和提升求职能力的实训中,帮助大学生分析利弊,扬长避短,寻找突破口,以发展的眼光来谋划个人的发展,优选自己的职业及其发展路径。
(3)帮助大学生在现实与理想的比较中学会求真务实。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追求上容易出现理想化。一些大学生只看到成功者的成功,却忽视了成功者的奋斗,盲目追随。基于大学生素质特点的理论指导和模拟实训的就业指导课应帮助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将个人的理想目标建立在通过现实努力可能实现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实现理想目标建立正确的认识前提。
(4)帮助大学生在命运与前途的联系中懂得与时俱进。在思考个人发展前途时抱怨自己命运不济的大学生为数不少。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一些大学生过多地考虑自身先天条件、家庭状况和社会背景,总觉得不如他人好,因而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前途,对未来的发展不抱希望。就业指导课一方面要通过活生生的事例让大学生懂得,成功来自于奋斗,抱怨只会使人丧志,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要求人们与时俱进,掌握自己命运和前途的唯一选择是不畏艰辛,奋力前行[5]。另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训,使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后,找到自身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2.帮助大学生认知自我,理想就业
当代大学生因成长环境比较优越,社会实践经历少,尤其当取得成绩或受到赞扬时,自我认知容易失真,职业定位容易出错,“低不成高不就”便成为常态。结合专业特点的模拟实训教学应侧重帮助大学生准确了解自己,主动对接职场,实现理想就业。
(1)帮助大学生在职位选择上知己知彼,克服理想化和盲目性。在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后找准职位即工作岗位也是十分重要的,如何选择职位的问题总是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既担忧职位定得高难以如愿,又担心职位定得低委屈了自己。这种“高就不自信,低就不甘心”的心理缘于职位选择上没有做到知己知彼。就业指导课要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估自身条件的同时,通过模拟实训指导他们搜集相关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职位要求,寻找既与自身条件相匹配,又具有发展空间的职位,克服求职上的理想化和盲目性,实现理想就业。
(2)帮助大学生在匹配评估中明晰差距,及早努力,补齐短板。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中注重人岗匹配,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最佳用人状态。为此,要让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的模拟实训,将自己的理想就业目标与自身现时素质条件进行匹配性评估,找出差距,趁着毕业前的一段时间,针对不足加强学习与训练。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强化学习和训练的方法一般都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这也是就业指导课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模拟实训所应发挥的特殊功能之一。
(3)帮助大学生在职场研判中清晰前景,提前谋划,顺应发展。职场是复杂多变的,从学校到学校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对职场的认识大多是模糊或是片面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的变化日益迅速而深刻。就业指导课要运用模拟实训引导大学生主动面向未来,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站在高位观瞻前景,弄清发展趋势,提前创造条件,以积极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去拥抱未来。
(4)帮助大学生在对标奋进中增强自信,砥励前行,赢得主动。就业指导课结合专业特点的模拟实训除了发挥指导帮助、提升能力的功能外,还应发挥激励作用。在帮助大学生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之后,还要帮助他们在对标奋进中努力克服不足,不忘初心,坚定信心,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提升,增强驰骋于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3.帮助大学生创造条件,自主创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业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一种潮流,许多大学生不甘于毕业后去当一名“打工仔”或“打工妹”,渴望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开辟一片天地,撑起一片蓝天。结合专业特点的模拟实训教学不仅要培育创业意识,激发创业动机,还要帮助大学生创造创业条件,实现创业目标。
(1)在浓厚的创业氛围熏陶下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结合专业特点、运用模拟实训的就业指导要致力于在培护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形成创业氛围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让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一种时尚,而且是职业生涯的一种理想选择。
(2)在成功的创业案例激励下激发大学生创业动机。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能力特点,介绍成功的创业案例是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就业指导课要根据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优选创业案例,让大学生在典型案例中受到启迪,在成功者的创业精神的鼓舞下更新就业观念,并通过模拟创业,提高实操能力,激发创业动机,增强创业勇气,树立创业信心。
(3)在科任教师的精准帮助下优选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创业项目的选择是关键。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因人而异。就业指导课教师要在指导创业时根据创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主客观条件及优劣势,以及各种备选项目的条件要求与发展前景,确定最适宜的创业项目。盲目乐观是选择创业项目的大忌,要通过结合专业特点的模拟实训使大学生知己知彼,更加务实,在科任教师的精准指导下,从小项目做起,稳扎稳打,逐步壮大,避免项目追求上的高大上。
(4)在创业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实现创业目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师也是大学生的创业导师,对创业大学生既要“扶上马”又要“送一程”。在大学生选定创业项目后,就业指导课教师要跟进指导,为他们提供项目运行指导,及时帮助他们破解项目发展中出现的难题,为他们创业成功出谋划策,保驾护航[6]。
(二)结合专业特点的模拟实训教学的实施要点
1.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实训内容
就业指导课效果如何,是否受学生欢迎,首先取决于教学、实训的内容。以学生为本,联系大学生实际,适应大学生特点,满足大学生迫切需求的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就能够得到大学生的支持和认可,教学与实训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收获实效。所以,就业指导课切忌脱离实际的空对空,备课要做足功夫,开课前要深入大学生中了解实情,明确需求,精选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同时,教师还应在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丰富教学内容。
2.根据大学生能力基础优选教学、实训方式
不同的班级因专业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一样,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个体综合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就业指导课在教学、实训的方式方法上也应有所区别。如对理科班级来说,应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前提下侧重于模拟实训,而文科班级理论知识传授并非重点,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自学去掌握,教学的重点应是案例分析,引发思考,实训则侧重于角色体验,提升能力。对于艺术生而言,理论知识的讲解必然是前提和基础,模拟求职应聘是主要形式[7]。
3.依据就业市场现状和趋势确定教学、实训重点
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与大学生专业相关职业要求及入职条件,提升大学生求职应聘能力和择业创业能力。为此科任教师要依据就业市场和职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教学和实训的重点,分清主次,传授最实用的知识,提升最管用的能力。
4.针对大学生个体特征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个别培训
就业指导课要力戒千篇一律“同质”教学,也要避免泛泛而谈的“漂浮”说教,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着他们毕业后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千差万别。鉴于此,就业指导课在进行无差别的教学和实训的同时,还应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针对大学生个体特征及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和培训,切实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5.建立机制,充分调动科任教师组织指导课外实训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就业指导课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大量的课外实训。课外模拟实训效果明显,但指导老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以有效调动科任教师担任课外实训指导及进行课外实训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