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
2018-04-04王群
王 群
(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①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是做好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当前,中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几乎进入全民上网的时代。互联网已深度融入人民生活,如何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当前必须高度重视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顶层设计、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方法手段、构建新话语系统,切实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通过创新,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师生便于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提供优质内容,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一、顶层设计:健全规章制度,进行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一)制定规章制度,强化约束监督。网络空间是一个综合的信息平台,高校党委应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作出顶层制度设计,进行全面部署,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网上行为特点,制定学校网络安全、网信服务管理规定、校园网上行为管理办法等,对师生网络生活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制度规范,依法依规加强高校网络建设和师生网上行为法规教育,引导他们遵守法律底线,增强网上自律,保证网上正面宣传,为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发挥作用保驾护航,保障高校互联网健康稳定发展,培育健康文明的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二)完善体制机制,保证运行有序。一是建立领导体制。高校党委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党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的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领,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协调机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能部门宣传部、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等负责,各职能部门要统筹协调、互相配合,制定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规划方案,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做到教育、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全覆盖。三是建立引导机制。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负责全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支持,研究校园网络运行特点,监测网络热点、舆情,及时向学校党委汇报,加以引导和干预网络舆情。强化学校党委在新闻传播和网络育人中担负的责任,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在网络育人中的权威作用,用有说服力的理论、案例引领学生,把握动态,引导舆论,解决问题,传播正能量。积极培养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从学生党员中培养校园网络骨干,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通过他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三)精选教育内容,确保思想性科学性。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应该坚持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主导性与遵循网络传播规律的科学性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时代主旋律,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信息和科技含量,较好地做到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表现形式多样,不仅有文字、图片还包括各种音视频,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影响力更为直接和深远;教师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把教育内容融会到网络信息当中,通过网络将教育内容灌输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集声、色、觉、画等多种现代化演绎手段,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分表达,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四)推动队伍建设,提供良好服务保障。推选由教学名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秀辅导员,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鼓励班主任、辅导员开辟微信、微博专栏,从学生党员中招募网络文明志愿者,形成全员、全方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保障体系,提高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创新理念:互联网思维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条件下的延伸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焕发新活力的重要生长点。它不仅指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还指网下针对网络影响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指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新时代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抓住了青年学生,就把握了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导权,必须以历史的责任感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情境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其中的互动体验和共建共享,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血脉、彰显于言行。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思维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智能手机井喷般的大规模使用,学生和网络实现了时时捆绑、事事不离,网络育人覆盖到育人全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开始上升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高层次的表现形态。我们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思考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运用综合创新手段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下,“互联”适应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已经改变了个体之间简单的信息交流,重塑青年学生的生活样式,通常以“群联”的形态出现,由此不断制造出特有的语言方式和舆论热点。由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积极培育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要积极有效地融入到师生网络生活中,掌握网络舆情,适时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自由性。网络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平等的互动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和爱好,选择不同网络形式和渠道进行网络实践活动。有些同学喜欢通过网络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进行活动,有的则选择QQ、BBS、E—Mail等方式进行联系,还有些学生喜欢选择网上阅读等等。对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网络信息的选择上,选择什么,接受什么,主动权完全在学生手里,他们在选择学习环境、交流形式、渠道和信息内容的方面,较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大的自由,大大的提高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载体:以平台集成为引领,依托网络思想教育资源网站和新媒体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育活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与学生的共鸣点,需要下一番功夫,因此,我们应当在如何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有效性上下功夫。
(一)建立权威网络思想教育资源网站。学校要建立具有突出权威性、说服性、互动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把思想政治资源、教育教学资源、校园文化资源、生活娱乐资源等有机融入高校其中,丰富和创新网络文化内容,制作适合网络传播的优秀文化作品,采用适合网络传播的灵活多样表达方式,弘扬主流思想舆论。对于网上热点问题,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及时解读发声,多做解惑答疑工作,决不能失语失声。既会“键对键”、又能“面对面”,才能形成合力,把青年学生凝聚到学校党委周围。
(二)加强新媒体建设,建立智能化校园网络社区。建设融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为一体的智慧系统,打造引领性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校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开设校园信息服务、学生管理、教学信息等模块,将学生热衷的微博、微信、圈子及其它社交等功能全部实现,扩大网络思政教育传播的影响力。按照“易班”网络框架,打造E思政教育网站集群,将学生党团建活动、班级活动、个人学习生活纳入校园网络。让学生既能享受信息化优质服务和便利生活,又能和学校党团组织、教师的教育服务密切关联,使网络文化真正与现实生活相互交融,让学生时时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呵护,爱校之情油然而生。
(三)完善网络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机制。
当前,高校网络生态整体向好,但网上舆论环境依然复杂,潜在着很多的危险,许多网络推手制造网络舆情,扰乱网络秩序,蛊惑民众,扭曲民意,破坏社会公信力导致信任危机,网络正能量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委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建立网络防控、舆论引导教育机制,开辟良性互动的网络舆论环境,画出最大同心圆,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通过开展网络教育、宣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和素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升网络舆情的管理能力;建立舆情收集体系,防止流言、谣言或错误信息的发布,通过危机公关及时做好舆情化解。
四、创新话语体系:构建互联网思维,用网络语言表达方式,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故事”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鲜明政治属性。其逻辑建构以习近平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正如毛泽东所说:“当作国民文化的方针来说,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并且我们应当努力在工人阶级中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适当地有步骤地用社会主义教育农民及其他群众。”③同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是一个扬弃和创造的过程。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且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④不是简单地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渠道和呈现方式,“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要审视新时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大学生的实践需要,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规律,因时而变,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用互联网思维,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在新媒体的平台上讲好故事。
(一)创新网络话语表达方式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表达方式以教师灌输式教育为主,客观上呈现出话语权利不平等的现象,这种话语表达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必须打破传统惯性思维,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网络语境下,构建话语双方平等相待的表达方式。学会使用网言网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把我们所要传播的理论和观点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网络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受到冲击,打破传统的话语垄断局面,教育话语权逐渐向学生转移。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必须实现话语权平等,教师要改变高髙在上的姿态和“一人独大”的话语主导权,营造平等的交流模式,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允许学生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发表言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讨论热点问题,正如戴维?伯姆所说:“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⑤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调动起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在话语表达中,改变传统思想政教育呆板的冰冷模式,构建师生交流话语新范式。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在情感、态度以及语言表达上都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民主与沟通,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融入真实情感,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情感人,让学生充分体会被尊重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敞开心灵进行真诚的沟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学生才有可能能认可教师的话语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等交互教育话语的形成,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二)建设网络话语教育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形式单调,在网络背景下,已不适应教育实践的需要。高校应该综合运用网络媒介,把握网络话语使用特点和创造规律,占有网络话语资源,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吸收借鉴适应学生群体需要的话语内容与形式,借助于网络传播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活动中,把系统抽象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教育话语,不断加强话语表达的感染力,建设新时代教育话语内容,深化对学生的话语影响,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同时,设立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室、网络话语交流室等及时与学生思想交流,有效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
网络新媒体平台可以跨越空间、利用碎片的时间来传播知识点。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通俗化、生活化的话语吸纳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中,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能够不局限于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充分的时间,按照由浅入深的发布教学内容,进行纵深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话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学内容,通过提炼、整理,以精美图片的形式更直观的展现出文件的主体、关键词是什么,再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出去,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拉近师生距离,实现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有效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实效性。
(三)创新网络话语语境,拓宽话语领域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当突破原有的政治话语语境,从生活实践中吸取新鲜养料,立足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通俗话语,增强师生网络话语语境成为当前要求。教师只有融入学生生活,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客观分析学生心理变化,全面掌握学生网络话语需求、话语特点,关注校园网络文化变化,找到师生语言交流的契合点,寻找话语素材、提炼出鲜活的话语元素,建构新网络话语语境,有效师生沟通,做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对于传统文化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同时,共同话语场域也是创新话语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如果我们的知识分子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又在同工农群众的接近中,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大家就有了共同的语言,不仅有爱国主义方面的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制度方面的共同语言,而且还可以有共产主义世界观方面的共同语言。”⑥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沟通交流方式,形成共同话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在教育实践中用通俗化、生活化的话语来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效果。
总之,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通过顶层设计、创新理念、创新载体,构建话语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定会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与发展,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向纵深发展。
注释:
①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2018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党章》。
③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⑤[英]戴维·伯姆:《论对话》,王松涛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