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船精神:文化自信培育的当代价值

2018-04-04姚婷婷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红船革命中国共产党

张 纯 姚婷婷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不会有国家的繁荣昌盛,就不会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来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船精神作为革命文化的一部分,对其弘扬与传承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一、红船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200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1]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以陈独秀、李大钊、陈望道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发展的思想先锋。《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播撒下了革命思想火种,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开创性地在中国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组织。除了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外,还创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组织。陈独秀负责上海的党的筹备工作,李大钊负责北京的党的筹备工作。在上海和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的先进分子以及旅日、旅法华人中的先进分子在各地纷纷建立了共产党组织,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此外,中国早期共产党人还开创性地把青年组织起来,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1925年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早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和决议中,确定了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党的一大纲领和决议的通过,表明在指导思想上,开创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先河;在奋斗目标上,首次明确提出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在政治上,明确宣布是代表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在建党方式上,开创了中国政党的“民主建党”先例;在革命方式上,以革命武装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在领导力量上,形成了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核心力量。中共二大第一次制定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中也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创立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总机关,掀起党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发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运动——浙江萧山衙前农民运动;提出通过彻底的土地革命来解决农民问题的伟大革命;发动海陆丰农民运动,建立并巩固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创办第一个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推动湖南农民运动,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表现为在不屈的探索中坚定信仰。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拼命搜寻着当时社会上能够看到的各种进步书刊。同时,也注重实践,甚至远渡重洋赴法兰西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得在迷茫中探索的先进中国人看到了希望,并促使他们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分子在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深入中国社会,深入底层民众,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近代中国大地上传递着马克思主义信仰。蔡和森就靠着“猛看猛译”的精神在法国译出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主义“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章节。回国后,蔡和森不顾体弱多病,继续阅读与写作,负责编辑中央机关报《先驱》《向导》,撰写了许多重要文献,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另外,中国早期先进分子通过创办进步报刊,建设进步书社等,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中国先进分子还深入底层民众之中,利用各种通俗、形象的接地气的语言和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传播到民众的心田里。中国先进分子建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之后,在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进步分子的白色恐怖中,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以生命誓死捍卫革命信仰。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不顾个人安危,有着“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的精神。贺龙、徐特立都是在革命最低潮的时候入党,始终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不惧革命进程中的暂时曲折和黑暗。夏明翰、李大钊、蔡和森、向警予、赵世炎、瞿秋白、田波扬和陈昌甫等为捍卫主义而光荣牺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理想坚贞不屈的奋斗精神。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中突出的方面,也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党的根本宗旨。”[2](P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统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3](P115)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并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中共早期党员特别是革命领袖不论家庭出身如何,他们大多热爱工农群众,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献身于革命事业。1920年10月,李大钊领导创建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活动,扩大宣传,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从1922年8月到1924年1月,李大钊为了扩大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和促成国共合作,不辞辛劳奔走于大江南北。1927年4月,李大钊被捕,敌人用尽了各种酷刑,李大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敌人试图收买李大钊,也被他严词拒绝,最后被敌人杀害。瞿秋白是中共早期著名理论家,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很多著作,比较全面系统地向中国人民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1935年2月,年仅36岁的瞿秋白被敌人残忍杀害,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一生,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真理英勇奋斗的一生。陈延年是中共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的长子,从小父亲就对他非常严格,让他们独立、劳动、吃苦。陈延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笃信马克思主义,1923年转为中共党员,决心一生追求真理,改变旧社会。他坚定地依靠工农,在推动工人运动的同时,也很关注农民运动。1927年6月陈延年被捕,由于叛徒指正,身份暴露,敌人为了从他嘴里得到口供,对其施以重刑。陈延年只字不吐,毫不妥协,敌人无计可施,最后只得下令将陈延年秘密处决,牺牲时年仅29岁。邓中夏是五四运动的主要组织者,他还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协助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建党后投身工人运动,1933年不幸被捕,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出了年仅39岁的生命。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文化自信:红船精神的当代价值

红船精神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在、属于未来。红船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引我们推进党的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思想武器。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对实现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红船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4]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为这个梦想付出了巨大努力,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红船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精神动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弘扬红船精神有助于坚持中国道路、彰显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自从南湖红船扬帆起航,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红船精神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新的内容,焕发着新的活力。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凝聚中国力量就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要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

(二)红船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资源。红船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相通性。马克思主义是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基础,才有了中国共产党,并铸就了红船精神。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基础和价值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文化根源。红船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丰厚的文化和历史沃土之中,带有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印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评价标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与价值追求,最终目的也是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红船精神是具体的、历史的,也是发展的,只有把红船精神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之中,才能体现更大的时代价值。国家的富强、民主、和谐需要首创精神,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需要奋斗精神、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需要奉献精神。

(三)红船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新要求。红船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有利于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重视制度建设、善于从制度上治党、管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为了积极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党中央根据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和肩负的使命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实践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没有崇高的信仰,道路就会失去方向,终难走出光明的天地。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建设。早在1927年,毛泽东在领导党和红军进行土地革命战争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从思想建党的重要理论和根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感召力进一步加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就通过自己的纲领,公开表明自己的主张。中共一大纲领明确指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使生产资料“归社会共有”[5](P3)。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6](P90)这些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为了部分人的私利,而是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我们党始终重视作风建设的光荣传统,对新形势下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我们应该继续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弘扬红船精神:培育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

红船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革命文化,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础,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弘扬红船精神。

(一)塑造红船文化红色品牌效应。红船精神的弘扬需要借助物质载体。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效应,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带动红船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整合红船文化资源,形成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物质文化。纪念馆就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政府要充分重视革命纪念馆的建设,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在旅游景点建设与红船精神相关的建筑,重点保护革命时期的旧址。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立,南湖烟雨楼上陈列的革命史料,仿制南湖会议纪念船,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武汉的利群书社旧址,李大钊故居,王尽美纪念馆等,都是传播红船精神的重要载体,当地政府应充分利用革命时期留下的红船文化宣传红船精神,形成红色品牌效应,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

(二)借助科技手段和传播载体展示红船精神。红船精神的弘扬离不开科技手段和传播载体,弘扬红船精神,一要充分利用网络,利用微博微信等,以最接近人民群众的方式传播。使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要编写关于红船文化的读物,主要以中共早期共产党人为内容,介绍形成红船精神期间发生的事迹,编写适合青少年的读本,使红船精神进课堂,进党支部和团组织;三要展开文艺创作,创作反应红船精神的影视剧、小说、诗歌等多种题材的文艺作品。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正确引导人民,使人们正确认识各种意识形态,要让全国各族人民充分了解红船文化,弘扬红船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红船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红船
雕红船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