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制度研究
2018-04-04胡剑
胡 剑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道路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3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确立并得到广大民众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顺利展开且成效卓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面临着新局面、新任务。
一、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现状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硕果累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逐步推进并巩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传播受众、传播媒介、效果扩散、外部环境等方面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众类型增多,但新受众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有待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类型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日趋多样,我国的社会阶层趋于多样化。新技术的发展,新的消费理念、工作理念的形成,不仅使得一些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也使得传统的社会阶层内出现了更细的职业类型划分。在我国,各种不同社会阶层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各社会阶层的根本利益并无冲突。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群体受国内外不良思潮影响较大,对本国的国情缺乏深入了解,对本国基本制度的认同感不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赞同程度、拥护程度有待提高。
(二)网络传播新媒介数量极大增加,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宣传的实效仍需加强
社会开放和技术革新带来了网络和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这些新兴媒体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加了信息源向受众传播的途径,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为人与人之间更加便捷的沟通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新兴媒体的出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积极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渠道更多、传播速率更快、受众范围更广。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新兴媒体中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息源相对较少。如在排名靠前的微信公众号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关键词的微信公众号为数寥寥,包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字句的微信公众号内容多在研究者、学者范围内传播,尚待在更大范围内唤起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普遍共鸣。一些大型网站本应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面起到模范表率作用,但实际状况却不理想。一些大型网站出于吸引点击量之目的,放任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发表,任由一些包含性暗示、暴力、违背伦理的信息在新兴媒体上传播,甚至任由一些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和观点在网络上发酵,对广大民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造成不利影响。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一些网站的应变能力不强,应对措施有限,这些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三)新时代信息联动效果明显,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配套的相关制度需完善
在新时代,一个现象的扩散和传播效用是惊人的。现代媒体、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使一个消息、一个现象、一个事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人们视听成为可能。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好的事件、好的现象会迅速给人以好的影响,不良思想、不良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可能呈现快速扩散趋势。例如,现实存在的极小一部分腐化分子的腐败行为有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反响,以至于在《人民论坛》杂志公布的“未来10年十大挑战”调查报告中,82.3%的受访者选择了“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3]。
(四)西方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仍然存在,且在渗透内容渗透形式上有所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西方社会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一直存在。在冷战时期,西方社会发动的意识形态攻势达到顶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西方社会对原有的意识形态战略进行了调整。当今,西方社会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以往不同。西方社会当前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内容主要为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从表面上看,这些理论似乎并不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气息。这一理论外衣确实迷惑了一些国人,甚至连一些不辨事理的学者也加入到为西方意识形态鼓与呼的行列。但剥去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的理论外衣可见其意识形态本质。新自由主义主张市场万能,强调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这些主张在政治实践上的反映即是西方社会在全球范围内否定社会主义、取消国家干预、抵制公有制度。[4]基于新自由主义基础形成的“华盛顿共识”已在全球铺展开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对他国内部事务进行广泛干预。这是以经济模式不同之名行意识形态干涉之实。消费主义相对于新自由主义更具迷惑性。消费主义鼓吹享乐至上。在现今我国经济普遍发展、人民群众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这一消费主义思想在我国有一定市场。消费主义看似中性,其本质却在于削弱、诋毁吃苦耐劳、勤劳奉献等共产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西方社会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冷战时期,西方社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采取公然抨击的方式,公开诋毁我国各项基本制度。在现今开放格局下,西方社会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转变,由说教向示范转变。西方社会在各种场合通过身体力行示范、鼓吹其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之“优越”。
二、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制度的原则
(一)交流互动原则
新时代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交往日益稠密,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强调不同主体的交流沟通,强调以运动的眼光看待各事物和事物的各个方面,摒弃一切静止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思路和观念。“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同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样不可思议的事情。”[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系统理念均揭示不同方面、元素、层面普遍联系、交流互动的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是一定范围内一定群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包含观念和价值的认可、接受、赞同。思想、观念、价值具有传播特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激荡中形成。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要正视社会不同个体、不同阶层在思想文化观念上的不同,要加强社会不同个体、不同阶层在思想文化领域上的交流与互动。
(二)协同共进原则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协同共进、紧密联系的整体,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强调统筹各方面的因素形成推动合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各事物和事物的各个方面在相互联系中协同发展是各事物发展的实际状态。“同一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6]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是孤立的、单方面的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仅需要重视文化系统内部的统筹协调,而且需要重视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的配合和协调。只有社会其他方面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制度建设协同共进,形成合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增强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三)强度适当原则
十九大报告指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1]34在新时代,既要坚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又要坚持思想大开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共处,重视不同事物之间的合作共赢,也要杜绝以绝对的、非此即彼的眼光和思路看待和思考问题,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把握意识形态之于社会生活的度。当然,强度适当原则绝不意味着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立国之本。在当今西方社会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大背景下,任何不注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都是错误的,任何主动放弃、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行为都应避免。历史经验也反复证明,放弃、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就是自毁长城,严重时会导致国家分崩离析,政权倒帜垮台。[7]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权导致国家分裂、政党下台、经济凋敝的前车之签不可不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维护我国长治久安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和观念体系,一定要旗帜鲜明地拥护。但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以非此即彼的斗争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不恰当。
(四)润物渐进原则
新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时要遵循润物渐进原则。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表现为一个国家对本国国体政体的确认,表现为一个国家对本国各项基本制度的制定,表现为一个国家对各种意图颠覆本国政府的行为及思想进行坚决反对和绝对压制。对于意图颠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行为和思想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所述的润物渐进原则是指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应采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以细致入微的态度和渐进不断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通过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自然渐进的方式树立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自有其内在规律,不能只以急火快攻的方式进行,更要注重以细致入微、渐进不断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开展。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体制度建构
我国目前需从以下两方面健全社会新阶层新群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制度:其一,建立健全社会新阶层新群体思想动态定期调查制度及舆情收集制度。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主要局限于学术圈。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学术研究单位可与具体单位形成联动机制,加大对社会新阶层新群体经济来源、政治倾向、思想文化认同等问题的研究力度,增强对社会新阶层思想动态、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掌握程度,健全社会新阶层新群体思想动态定期调查制度及舆情收集制度。其二,健全社会新阶层新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制度。在文化领域,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8]20—2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在现阶段,社会新阶层新群体从业人员应加强价值观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新阶层新群体从业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制度。社会新阶层新群体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工作结合的具体做法,制定认同践行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体细化到具体行业规范、行动准则、工作规程中去。社会新阶层新群体可以根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提炼、制定本行业、本单位、本群体的正确价值观,以提高社会新阶层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二)健全新兴媒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建设常态机制
新兴媒体人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影响着新兴媒体内容的择取,影响着新兴媒体受众接受的能量的正负。现阶段,可从以下两方面健全新兴媒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建设常态机制:其一,健全新兴媒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栏目常态化制度。新兴媒体应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应切实承担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责任。各新兴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应主要落实于对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宣传,各新兴媒体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立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栏目和窗口,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建立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其二,健全新兴媒体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直接负责制。十九大报告指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1]34新兴媒体不仅应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宣传方面配置相应人员,还要健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直接负责制。新兴媒体负责人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直接领导,推动本单位的队伍建设,提高分管责任人和相应从业人员的政治意识,强化新兴媒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工作。
(三)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快速反馈制度
针对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可组织相关部门建立以下制度,增强对网络言论的快速反应能力:其一,建立网上信息危害等级快速分级制度。鉴别、识别、标示有害网络信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危害程度,区分一般性的、表达正常意愿的言论和恶意的、持续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言论。既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言论自由权,又对恶意持续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害网络信息进行限制。其二,建立轻度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言论快速提醒制度。对一些轻度、非恶意的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言论,加强快速处理能力,建立快速提醒制度。对于一些轻度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言论和行为采取提醒、劝诫、警告、罚款等措施。建立快速处置措施实施制度,能采取较低级别处罚措施解决的,不用较高级别处罚措施对待。快速提醒制度既能起到对轻度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行为人的教育劝诫功效,又能起到对严重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行为人的警示惩戒作用,并能将一些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不良影响扩散效应的形成。当然,应将惩治处罚制度与教育疏导制度相结合,以使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行为人主动放弃、去除错误认识。
(四)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灌输教育制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保障,也是抵御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有力武器。对于社会成员,其正确价值观的建立需要一定程度的灌输教育。“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并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产生出来的东西。”[10]在新时代,各行各业可根据本单位特点有针对性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特别是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形成长效学习灌输制度,以切实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灌输形式上可以借鉴西方社会的一些做法。当前西方社会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主要采取隐性方式,且通过身体力行予以示范传播。当然,因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内容本身有害,这种身体力行示范法已在西方社会产生其始料不及的恶果。一些西方国家的消费主义思想泛滥导致超出国家和社会承受能力的高福利,这些高福利一旦形成又呈现不可逆的态势,这是席卷西方社会的金融危机的成因之一。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实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制度时采取一些灵活、隐性的方式。
(五)完善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符号宣扬输出实效制度
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不能仅着眼于守势,更重要的在于主动宣传、宣扬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塑造大国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8]42—43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文化走出去战略,一些中华文化传播的载体如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据统计,我国已经在世界上140个国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11]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文化走出去工程在规模上、影响力上仍需增强,在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基本制度的认同上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为应对西方社会意识形态渗透新形势,我国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加大对本国价值观的宣传,并完善、健全中华文化宣传输出制度。我国可在孔子学院中建立健全课程设置科学性评估制度、课程价值观落实评估制度,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今主流价值观结合起来,将历史文化精髓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当今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民族发展大计、国家发展战略与人民福祉建设上的体现,对国内建设和对外宣传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12]在宣扬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时注意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将中国梦宣扬的正能量传递给世界各国人民,将社会主义优越性展示给世界各国人民。当然,在传播和宣扬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应把握适度原则,应采取强度适中、隐性持续的方式进行,应注意避免剧烈的文化碰撞,以实现不同文明的和谐共进。
可是她一点都没有理直气壮,我就对她说:“萍萍,当你说这样的话时,一定要说得响亮,我觉得你太软弱,平日里林孟当着我们伤害你时,你只会轻声说‘你别说了’,你应该站起来大声指责他……”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 高源,马静.未来10年十大挑战调查报告[J].人民论坛,2009,(24).
[4] 王永贵.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J].社会科学研究,2007,(1).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6]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 (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 胡剑.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及其启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
[9]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胜利闭幕[EB/OL]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6-12/11/content_668002.htm.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