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口述史数字化模式探究
2018-04-04由婧涵蔡新宇荆丽娜柳鑫苗
由婧涵 蔡新宇 荆丽娜 柳鑫苗 徐 洁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口述资料是一种经过录音或其他手段的资料经过一系列的改进、改编从而得到的资料。[1]口述史真正的现实意义是它的数字化方面的管理,我们对它的真正使用,以及我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出版有机结合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释放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口述文学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技术特性。一是平台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拥有的类型多样,在知识结构上,占据了我国大多数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在形象上代表着我国的文化实力,是我国五千年来悠久历史的沉淀。正因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于很长时间的沉淀形成的,所以在考究上也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在研究体系上也要多位学者相互的指导才能构建出完整地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分析和指导,才能完整地记录下来,并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广阔,在整合的资料中,也很难记录完整,容易存在缺漏。数字化技术在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可以有效、方便的记录下来,同时还能进行相应的归类;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具有特色性,在用数字技术描述和记录特色时非常困难,难以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完整的记录。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类是自然性的,随着时间、天气、温度等变化会发生变化的,所以在数字化描述中很难准确反映出来。我国有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和展示提供了研究分析方法和展示方案,在一定基础上给出了好的建议和自身的看法。还有一类,诸如望奎皮影戏,海伦二人转等这类传统说唱艺术,就很适合用数字化进行保护。
二是数字化技术的选择。随着科技进步,我国研究学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模拟研究方法,主要放在数字化技术运用的不同工具上,依据不同的工具,就会产生出不同的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的方法都是帮助我们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另外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发扬。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以下帮助,一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合,利用数字化方式把我国分散和存在遗漏的遗产进行整合;二是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原,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遭受到了破坏,先进的技术有利于还原遗产的真实面貌,三是依据不同的类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编排,然后依次存入记载,可依据文化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描写,四是加强信息的传递、使用,不同的文化都具有不同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深远的意义,所以对它充分的了解,有助于我国文化涵养更高的提升。
(二)数字出版传播特征分析。数字出版传播主体的突出特征。与传统出版传播相比,数字出版传播改变了传统出版传播的主体组织结构,改变了传统传播受众只能被动接受而没有话语权的现状,打破了传统传播主体如作者、出版者等对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结果的掌控,使传统的传播受众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将出版传播推向了自助出版的时代。数字出版传播媒介的主要特征,与传统媒介不同,数字出版传播媒介以网络和新媒体为平台完成数字传播,传播工具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抛弃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等形式。数字出版主要形式是通过网络、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采用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的方式。这一形式的传播媒介因其方便阅读及携带、传播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已经成为数字出版传播的典型,主要工具是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数字出版传播内容的特征,与传统出版传播内容相比:一方面,数字出版传播内容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趋向多媒体化。传统出版传播的内容是依据文字和图像传递信息,是静态的,而数字出版传播在文字和图片的基础上,可以使用视频、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的方式传递信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在数字化时代,传播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人们没有空闲的时间进行阅读,为了适应当今传播出版的社会现状,数字传播内容追求“快、浅、新”,同时也预示着阅读进入了“浅阅读”时代。“浅阅读”时代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迎合了人们阅读的需求和快速获取知识的目的。相应的,传播内容相对的要比较零碎、精简并不会像传统传播内容“精、专、深”。手机报、微电影、微小说等都可以看到这一特征。由于符合人们的需求,因此业受到大众的喜爱。
(三)超越数字化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根本归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存在的证明,见证了人类的历史,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对于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要分清主次,不能出现过分的看向过去,不考虑现实的发展状况,更加不能轻视文化遗产,塑造成我们生活的调味品。数字化传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出版传播,让我们更快的接受知识,了解世界,但是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一样,是我们失去了自己本身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尤其是网络的社交软件的出现,导致人们整天沉浸在虚拟社交里面,逐渐无法正常的和现实中的人进行交流,许多传统文化逐渐丢失。没有文化,我们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没有存在的根本,我们相当于放弃了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只有重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精神文化上,帮助我们克服数字化时代世界的平面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战胜数字出版传播的弊端,是我们精神上有存在的根本;在生活上,观看文化遗传打开我们的视角,充实我们的生活;在经济生产上,文化遗传为我们提供很好的产品设计灵感,促进经济发展。总之,文化遗产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警醒,时刻提醒我们数字化的危害,不能让其以数字化的形式塑造。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模式探究
(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随着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用以记录和储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技术条件逐渐成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利用AR、VR、三维、四维、大数据等数字媒体技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媒体资源数据库,以图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可以全面、直观地传播非遗文化的艺术特征、技术特点及历史文化,更加便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进行保存、展示和研究。
在资源数据库中可以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库,按照遗产类型和保护级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分类。每个项目都设有项目书,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演变、传承情况等。在每个非遗项目包中还囊括图文、音视频资料等,将传统的民间技艺、口述经验等以图文并茂、声画合一、虚拟仿真的效果展示出来。同时要利用技术手段使非遗资源能通过网络传播方式进行分享,提高信息分享的效率。此外,要建立非遗信息双向交互反馈系统,不断充实和完善非遗数据,提高非遗数据资源库的利用价值,同时注重来访用户的管理和系统的安全维护。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建设中,要重视用户体验的满足,在数据检索、资源展示、用户交互界面等方面满足使用者查阅信息、分享传播的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的传播意义在于通过新兴媒介和数字化手段对非遗资源进行有效传播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激发非遗文化发展的活力,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得以发扬光大。非遗数据资源库的建设可由当地政府、文化宣传部门、博物馆、高校图书馆、民间非遗保护组织通力合作完成,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广。
(二)多个新媒体平台联动传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在展示方法上有不同,传统的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大都是到当地参观体验,直观的感知非遗在你我身边。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途径和传播渠道也丰富起来。许多地方都修建起了数字化网络模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通过数字化模拟,在网络中构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框架,然后详细设立好细节,并且利用投影仪等输出设备投射到实体的空间中,在给予人们相对应的设备,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利用社交网络和媒体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和讲解,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但是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看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多,而且种类单一,这些都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复杂性所造成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尝试着通过建立公众号,定期推送非遗信息。非遗既是我国古老文化的体现,也是现代传承的必要性。例如:黑龙江望奎皮影戏代表性影卷(剧本)都已经超过百年的历史。现在,传承与保护在望奎皮影戏上体现地很直观。有待于用数字化手段和技术进行传承保护。[2]比如可以开发以望奎皮影戏为主题的多媒体产品,如线上小剧场、动画、APP、官方网站等,以多种新媒体形式推动望奎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播。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可以下载望奎皮影戏手工技艺的操作软件,进行学习乃至DIY皮影人物。通过网站还可以将用户的APP发布到应用商店,扩大非遗文化传播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形态传播非遗文化时,要重视整合营销,开展媒体合作,创新推广渠道,线上线下联动,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产业传播。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通过新媒体平台和数字化技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使其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将宝贵的非遗资源转化为现代化的文化成果,甚至形成文化产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一个重要的命题。
当下,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文化因素在经济竞争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产业化发展也更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开发。新媒体时代,将数字媒体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创新路径之一。
对于传统技艺、戏曲、美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数字产业化的大体方向可将开发与销售两个环节融为一体。一方面开发出富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数字文化产品,包括非遗数字工艺品、数字动画、影音游戏等,并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进行营销推广,运用数字出版渠道进行展示,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产业。另一方面成立电商平台,借助新媒体渠道建立非遗艺术品O2O交易平台,销售非遗数字文化产品,扩大受众面,提高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结语
信息化的时代即将来临,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须要经过的一个过程。数字信息化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政府也对此提出了很大的重视。这虽然是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产物,但是对于全国上下去统一实行这项目标还是有很大困难度的。比如我国的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所居住的地方比较落后,可能还做不到信息化的传播,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也要努力的去克服,做好信息化的教育,帮助去更新人民的传统理念,积极的响应政府的工作。跟上先进国家的发展步调,将人民的档案信息和民族的历史信息,都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
参考文献:
[1]张雯.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4(8).
[2]由婧涵、徐洁、荆丽娜、刘海英.民间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研究——以黑龙江望奎皮影艺术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