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十大”评选:透过新闻看检察

2018-04-04郭洪平

法治新闻传播 2018年6期
关键词:检察工作检察条目

■郭洪平

“双十大”评选活动通过几年摸索,一年比一年丰富,一年比一年规范,产生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简称“双十大”)评选,现在已是检察日报社的一个品牌。这项活动最早开始于2013年底至2014年1月。第一次评选时还不叫“双十大”,那次评选只评了“2013年度十大检察新闻”。从2015年起,报社在评选“年度十大检察新闻”的基础上,增加评选“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至今,这项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五年,受到各方面关注,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评选的目的是宣传检察工作

2013年下半年,检察日报社党委和编委会根据当时社会群众对检察机关一些重点工作比较关注的实际情况,认为有必要借鉴中央其他媒体以往的做法,对一年来检察工作新进展、新成效进行梳理,举办“年度十大检察新闻”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更好地展示检察工作成效,让社会对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当年底,报社把拟举办“年度十大检察新闻”评选的设想,给最高检呈送了一份报告。报告阐明了举办“年度十大检察新闻”评选活动的主要目的,即为了“增进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并明确提出要把评选的过程“作为宣传检察工作、推进检务公开、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评选及宣传推介,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检察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这份报告很快得到了最高检领导的批复,相关的准备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报社成立了评选活动组委会,组委会主任、副主任由报社社长、总编辑担任,分管新闻中心工作的副总编牵头负责,编委委员担任成员,评选的具体工作由报社新闻中心承担。由此,第一次评选工作按照方案设计,于2013年12月初正式启动。2014年1月,评选出了“2013年度十大检察新闻”。

第二年,根据检察机关办理重大案件多、社会关注的情况,又决定增加“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的评选。评选报告得到最高检领导签批后,报社于2015年1月,评选出“2014年度十大检察新闻”“2014年十大法律监督案例”。此后,“双十大”评选,作为报社一项重要工作,一年举办一次。

结果产生要经历初评、复评、定评三个环节

说完由来,再说流程。从第一次评选开始,每年的“双十大”评选,都要经历初评、复评、定评三个环节紧张的工作。

初评环节的主要工作是,每年12月上中旬,由报社新闻中心(现全媒体采编中心),从一年来《检察日报》和其他主流媒体公开发表的与检察机关、检察工作有关的新闻和案例报道中,分别整理筛选出25条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初选条目、20条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初选条目。

复评环节的主要工作是,组委会对“双十大”初选条目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后,于次年元旦后,用一周左右时间,在正义网开设专题进行网络投票。投票结束后,组委会再根据投票结果,经统筹考虑,最后确定20条为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定评候选条目,确定15条为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定评候选条目。

定评环节的主要工作是,每年1月,在全国检察长会议召开前,完成“双十大”评选工作。在定评环节,主要由评委分别对两个候选条目进行无记名差额投票,以得票多少评选出“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定评评委一般由15人至20人组成,主要包括最高检新闻办负责人,最高检政治部主管宣传负责人,中央政法委宣教局负责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负责人、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负责人,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负责人以及政法媒体主要负责人,国内重点新闻网站负责人等。整个定评环节,一般持续一个半小时左右,要经过条目介绍、分别投票、分别计票等多个程序,最终产生评选结果。

两个特点,两条体会

回想五年参与“双十大”评选工作的经历,可以总结出两个特点、两条体会。

一个特点是,领导特别重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从最高检层面来说,每年举办“双十大”评选,报社的报告报上去得快,最高检领导批示得也快。而且,每年“双十大”定评时,一般都在春节前,这个时间段,正是一年中工作最忙、机关会议室使用最多的时候,尽管这样,最高检机关每年都会想方设法腾出检委会会议室供定评活动使用。除此外,最高检领导对“双十大”评选的重视、支持,也都是实实在在的。几乎每年的定评活动结束后,最高检主要领导都要会见参加定评会的评委,并和评委一起座谈交流,共话做好检察宣传工作的大计。另一个是,从报社层面来说,不论社长、总编辑,还是分管社领导,对评选活动每个环节的工作都特别重视,对进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及时指导,提出要求,给予支持,确保评选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项工作都能按时按质准备到位。

再一个特点是,部门全员上阵。从2014年第一次评选开始,“双十大”评选绝大部分的准备工作主要由报社新闻中心(现全媒体采编中心)承担。这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筛选条目、拟报院里的报告、制定方案、起草与评选有关的大部分文字材料。五年来,大家共同的感受是,一说“双十大”评选,新闻中心一定是全员上阵、一个不落。

最开始时,“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的备选条目都是部门主任王治国一人在找,由于工作量太大,从第二年起,部门人员全部加入到找条目当中。找条目比较繁琐,需要一天挨一天找,一个网页接一个网页翻,不能跳、不能漏。有时,仅一个备选条目找出来的资料就有一两万字,20多个条目要找的资料就是几十万字,而每个条目最后整理出来的基本文字不过数百字而已,可以想见中间的繁琐度有多大。

由于新闻中心本身有大量的采访任务,一到年底写稿的任务更重,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完成大量的采访工作,又要抽出时间从报纸网络上一点一点找出相应的备选条目、梳理成相对完整的文字,困难很大,有时感到确实分身乏术,但大家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做到两头兼顾。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大家一边写稿,一边见缝插针找资料,加班加点,非常辛苦,牺牲休息日基本是家常便饭。同时,每年在联系评委、发函邀请、送件预览、制作文件等各个环节,部门每个人也都是尽心尽力、不辞辛苦,个人困难服从工作需要。

说完特点,再说体会。一条体会是,没有协作就没有高质量的评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双十大”举办以来,会务组织工作多次受到最高检领导和机关的表扬,相关工作也得到评委的认可,这充分反映了各部门互相协作在一项大型会务活动中的作用。

另一条体会是,工作想得越细事情才能做得越实。“双十大”评选,说起来就是一个活动,没什么特别的,好像按照程序做就行了。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涉及到报社内部多个部门和报社以外多个单位的大型会务活动,中间要走的程序、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也非常杂,这就要求,会务工作从设计到落实各个环节、各个部分必须细致、细致、再细致。

举一个例子:为了把方案中原则性的要求细化为可操作的内容,我们根据方案精神,对初评、复评、定评等工作环节所涉及的事务逐条进行细化,制作了评选操作手册供大家使用。比如,把初评环节要做的工作细化为4个步骤8件事情,把定评环节要做的工作细化为12个步骤20件事情,把会场环节要做的工作细化为4个步骤9件事情,这样,通过步步细化,把各个环节要做的工作由原来的原则性的要求变成了具体的内容,大家落实起来就有了非常好的抓手。

以定评环节评委接待工作为例,通过流程细化后,工作步骤清晰明了——评委从进最高检机关大门、到停车场停车,从经过办公楼大厅、到达会场签到、落座等,每一步都安排专人导引服务,连楼内拐弯的地方都会放一块明确的指示标牌进行导引,确保评委从进门到步入会场的整个过程,顺畅、省时、不费周折。

总的来说,“双十大”评选活动通过几年摸索,大家的办会经验一年比一年丰富,相关的准备接待工作也一年比一年规范。特别是,“双十大”评选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五年来,通过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社会群众从“检察官张飚历经5年多不懈努力终使张高平、张辉叔侄冤案得以纠正”“全国检察机关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察活动”“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划检察院在上海成立”“最高检挂牌督办96起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药安全重大案件”“最高检就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向最高法提出抗诉”“山东省庆云县检察院提起全国首例行政公益诉讼”“刘汉刘维等36人特大涉黑案被湖北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等一批“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中,进一步了解了检察工作,有力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司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猜你喜欢

检察工作检察条目
努力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跨越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以文化建设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对基层检察工作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