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汤格上学记
——项目习作之『故事创编』

2018-04-04设计执教韩梅波评析汪燕宏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变异上学蚂蚁

◇设计、执教/韩梅波 评析/汪燕宏

项目习作是基于儿童立场,从真实的问题情境出发,开发并实施的习作课程。《鲁汤格上学记》是一次基于群读的项目习作,习作类型是“故事创编”。根据创编的实际需求,笔者安排了两次群读:第一次是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是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可以通过“状况+应对”的方式来构成一个个情节,一个个情节串联起来就是“记”,即一段较为丰富的经历。第二次是阅读《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部分,主要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家在表现 “大人国”之“大”和“小人国”之“小”时,紧紧抓住了人物与环境的相对性。当然,在群读的过程中,三位主人公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会逐渐丰满起来。有了指向写作的阅读准备,就可以尝试创编传奇故事了。

一、回顾前期学习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创编《鲁汤格上学记》。(出示《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三本书的封面)这三本书你们寒假里就阅读过了,开学后又一次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你们做了什么?

(出示“阅读单”)

生:我们每个同学做了两份“阅读单”,分别写了“发生的状况”和“如何应对”。

生:接着,我们全班分成了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对这两份“阅读单”进行了整合。

师:是的,这就是你们当时整合的结果。(出示学生整合后的学习成果)随后你们又一次阅读了《格列佛游记》。你们做了什么?

(出示“阅读单”)

生:我们把全班分成了左阵营和右阵营,分别寻找在“小人国”中作者是如何体现“小”的,在“大人国”中作者是如何体现“大”的。

生:接着左阵营和右阵营分别将各自的“阅读单”进行了整合,并进行了交流。

师:是的。看,这就是你们当时整合的阅读成果。(出示阅读成果)这三本书讲的都是主人公不同寻常的经历。(课件出示三本书的题目,点红“鲁滨孙”“汤姆·索亚”“格列佛”)如果我们也想写一写这样的经历,主人公该是谁呢?就叫他“鲁汤格”吧。经讨论,确定他是一个学生,而且是六年级的一个男生。作为学生,最寻常的事莫过于上学了。问题是,怎样让“上学”这件平常的事情变得不同寻常呢?你们想到了什么办法?

生:由《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和“大人国”,我们想到了“变异”。但我们不是让环境发生变异,而是让鲁汤格发生变异。

师:是的。这就是故事的开头。

(出示)

4月3日,星期二,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天。鲁汤格___________________。

师:鲁汤格可以变成什么呢?经过同学们的分组讨论,最后结果是这样的。

(出示)

变异情况及组数分布一览表

评析:基于项目的习作根据教学时间的不同可建构三类教学模式:“短期拓展式”“中期铺展式”和“长期延展式”。因此,有的项目往往有较长的周期,本次习作就是一次基于群读书籍的跨学期项目。无论是从家常课上学生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公开教学的角度,安排“回顾前期学习内容”都是有必要的,这是对整个创作信息的勾连和整合。从现场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非常乐意交流,特别是对于自己组想出来的“变异”显得更感兴趣,这有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创作情境。

二、评析故事开头,讨论“变异妙招”

师:所有创编组都完成了故事的开头。韩老师看后觉得个别创编组写得很不错,其他组的开头还需要修改。因此,这节课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修改故事的开头。我们要研究怎样写好开头的“变异”。

先请同学们欣赏“蚂蚁一号组”和“蚂蚁六号组”的开头。请这两个组派代表读给大家听。请你认真听,然后说一说这个开头好在哪里,或者说他们是怎么把“变异”写好的。

(出示“蚂蚁一号组”的开头)

4月3日,星期二,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天。鲁汤格和往常一样,慢慢睁开双眼,准备去上学,但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好像来到了一个巨人国。

他身上盖着的被子就好像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他甚至能清晰地看见被子上那一格格的方块。鲁汤格很吃惊,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本能地朝出口那一抹亮光奔去。过了许久,鲁汤格终于从那庞大的被子里挣扎出来了。气喘吁吁的鲁汤格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他回头一看,发现原先盖着的被子竟像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更让他吃惊的是,原来床离房门只有几步的距离,现在看来就像一条铁路一样长,原来十分拥挤的房间,现在宛若一个体育场那么大。

鲁汤格着急地想要下床。他望了望地板,床与地板的高度就好比是悬崖的高度,跳下去够他死好几回了。他见跳的方法不行,就顺着枕头慢慢往上爬。过了许久,鲁汤格终于爬上了枕头的顶端,他从顶端往下看,看了一圈,没有发现可以下床的方法,只是在床头柜上的水杯里看见了一只蚂蚁。他心想:不对啊,水杯里为什么会有一只蚂蚁呢?枕头比水杯高,那水杯中的倒影就是枕头上的……他突然意识到:我居然变成了蚂蚁!

生:他们是站在鲁汤格的角度来写的,写出了周围事物的大,感觉很真实。

生:其实就是写出了鲁汤格有多么的小,因为是相对的。他们是学习了“大人国”和“小人国”里这种类似于作比较的写法。

生:他们是从鲁汤格“睁开眼”那一刻开始写的,读者就会跟着鲁汤格的视线去观察。鲁汤格是通过水杯里的倒影发现了“我居然变成了蚂蚁”,想象很合理。

(出示“蚂蚁六号组”的开头)

4月3日,星期二,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天。鲁汤格像往常一样,准备起床。他朝四周一看:谁家的绸子啊,到处乱扔!咦,还有些眼熟,在哪儿见过?这样的绿色,这样一条条延伸的纹理……算了,净出怪事……

本打算抹把脸冷静一下,谁知道,这一抹竟让自己浑身起了疙瘩:怎么会有纤毛的感觉?将手挪回来定睛一看:我的胳膊、手掌去哪了!那枝条状的手实在不知如何用言语形容。他慌忙打量自己的全身:自己变成一个三对足,身体只剩下头、胸、腹的小人了!更准确地说,他,鲁汤格——变成一只蚂蚁了!

“完了!”鲁汤格大叫道,心想自己肯定还活在梦里。他疯狂地跺着脚。可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他还能看到门口的那棵杨树和树下摆放的共享单车。不过,它们都好高好大。鲁汤格根本看不到那杨树的顶。他想:去年我还与它比身高呢,可现在……那一辆辆单车,要是像骨牌那样倒下来,得把我压个半死……

他不敢再想下去,又不想听天由命做蚂蚁。不知不觉,就到了朝着学校的大马路前……

生:他们组重点表现了鲁汤格变成蚂蚁后的不适应。

师:是的,他们在写法上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比如,具体描述了鲁汤格在发现自己变异时非常着急、慌张的心理。

生:还有一些细节描写也很不错。比如,写“被子”并没有直接写,而是通过“谁家的绸子”“这样的绿色,这样一条条延伸的纹理”这些细节描写来表现鲁汤格眼里的“被子”。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初步得出了写好“变异”的妙招。还有没有其他的好办法呢?我们继续讨论。阅读下面三个开头,小组讨论:写好“变异”还有哪些妙招?把妙招用简短的词句写在“海报纸”上。

(出示材料内容)

“隐身一号组”的开头

4月3日,星期二,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天。鲁汤格睁开眼睛,从床上起来。穿好了衣服,想看看自己的容貌。让他惊讶的事发生了:镜子里没有他的身影,只有立着的衣服。他想:咦,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镜子里只有衣服,没有我的身体呢?不会是我隐身了吧?不行,我要验证一下!

鲁汤格马上脱了衣服,向邻居家的猫走去。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猛地踢了猫一脚。猫发出凄厉的尖叫声,但它左看看右看看,都没有向鲁汤格发出攻击。鲁汤格意识到,自己的确隐身了。

“隐身二号组”的开头

4月3日,星期二,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天。鲁汤格看到桌上有一个盒子。他好奇心大起,打开一看,里面有一颗灰色药丸。他还发现了一张字条:隐身丸,吃了可隐身。切记,不可吃太寒性食物。鲁汤格觉得这可能是愚人节没送出去的礼物,就毫不在意地把那颗药丸含在了口中。嗯,甜甜的,像巧克力。吃了药丸以后,鲁汤格见没什么反应,便快速地朝学校跑去。

在路上,他见到自己的好朋友杰瑞,便冲上去打招呼。“喂,杰瑞,等等我。”杰瑞回过头,好像没看到鲁汤格似的,又转了回去,继续走着。鲁汤格看着自己:啊,我的身体呢?怎么不见了?难道这隐身丸是真的?

“西瓜虫组”的开头

4月3日,星期二,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天。鲁汤格醒来打了个哈欠,用手揉了揉蒙眬的双眼,突然感觉有一个沉重的东西压着自己。他睁开眼后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陌生了。他艰难地从被窝中爬出,准备下床。“天哪!这么高!”鲁汤格不禁感到头晕。“我怎么下去啊!难不成直接跳下去?不行不行,我肯定会摔死的!”他灵机一动,“对了,我可以顺着床脚滑下去呀!”于是,鲁汤格一缩就变成了一个小圆球,小心翼翼地滚到床脚边,一咕噜滑了下去,安全落地。他伸出手,慢慢往镜子那儿爬去,“哎呀!我怎么变成虫子了!这样我怎么去上学呀?别人踩到我怎么办?难不成……”

一番犹豫下,鲁汤格出了门,变成一个球,向学校滚去……

(各小组讨论并总结“变异妙招”;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将“海报纸”张贴在黑板上;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将细节放大,就是对细节进行细致的描写。

生:变异道具,如“隐身二号组”里的“隐身丸”。

生:通过别人的反应发现自己的变异,如“隐身一号组”里的“镜子”“猫”;“隐身二号组”里的“杰瑞”。

生:作比较,就是通过作比较把变异后的情况写得更具体。

生:动作描写,就是描写鲁汤格变异后的动作,如“西瓜虫组”里生动地描写了鲁汤格变成西瓜虫后的动作。

师:待会儿韩老师会把海报拍下来传到班级QQ群里,每个组可根据这些妙招修改故事的开头。

评析:项目习作是基于儿童立场的,先要做到让儿童有话可说。教师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形象——“鲁汤格”,这一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学生自己或是同学,而主人公上学的经历是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基于儿童立场,还要让儿童说自己的话,但要想达成自如地“我手写我心”,就必须有示范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这一教学过程中,围绕写好“变异”,从集中讨论到小组合作探究,最后以海报的形式呈现“变异”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而习作中的“变异”方法,有的取自学生阅读过的书籍,有的是学生的创造,这让学生找到了习作的乐趣,也发现了表现奇特经历的秘妙。

三、借助“创编贴士”,初写“上学路上”

师:韩老师看了大家的情节提纲,发现很多组都没有把“鲁汤格是怎样去学校的”交代清楚,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怎样写好“鲁汤格去学校”。

(出示“创编贴士”)

(创编小组)讨论:去学校的路上发生了什么状况?他是怎样应对的?

(创编小组)追问:这样的“状况”是由“变异”引起的吗?

(小组成员)创编:确定一种“状况”及“应对方法”写下来。

(小组成员)交流:读给同桌听,并听取意见。

师:以创编小组为单位,借助“创编贴士”先思考和讨论。

(各小组思考讨论约3分钟;师巡视、指导)

师:这个小组已经有想法了,说给大家听一下。

生:变异是“隐身”。我们设想的状况是:上学的路程太远。

师:路程太远与“隐身”的变异特征是否适合?

生:“隐身”意味着鲁汤格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而学校与家的距离也是不变的,因此,把“上学的路程太远”作为“状况”不合适。

生:我想给他们一个建议。“状况”可以是路过集市,因为鲁汤格隐身了,别人看不到他,所以不断地撞到他。

师:鲁汤格就需要对此作出应对,这个建议不错。还有哪些小组愿意说说初步的想法?

生:我们小组想的是小蜘蛛鲁汤格没办法在地上爬,因为会被踩到,他只能沿着路上能爬的地方慢慢爬去。

生:我们小组也是写鲁汤格隐身,但他的书包和衣服是不会隐身的。所以,在上学路上看不到他的身体,但他的书包和衣服一直在移动,移动到校门口。

师:好有想象力!老师建议你们组可以写写路人的反应。好,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写吧。时间15分钟。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生独立创编;师巡视、指导)

师:请大家停笔。韩老师看到,每位同学或多或少都写出一部分了,请超过200字的同学到台上来。(生上台)你们从字数上暂时领先了,现在来看看你们习作的质量。我把评审工作交给在座的同学。评审的标准有两条。

(出示评审标准)

听一听,评一评:

1.写清楚发生的“状况”及“应对方法”了吗?(若是,请举左手)

2.这样的“状况”是由“变异”引起的吗?(若是,请举右手)

(生逐一读,其他学生围绕标准逐一评价)

评析:本次项目习作是基于“奇遇”书籍的群读,学生之所以对这类书籍有极大的兴趣,是因为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了主人公奇幻经历带给他们的前所未有的新鲜和刺激,这归功于作家奇巧的想象。基于群读的习作,其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借鉴名家名作中的表现手法。本节课重点指导学生写好“上学”情节,其核心任务就是解决学生的想象问题,要让学生写出“状况+应对方法”,这是帮助学生确定思路,需要发散性思维,去尽量多、尽量“奇”地想,更要让学生反思“状况”与“变异”的贴合性,这是指导学生注意想象要符合逻辑,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四、布置课后项目学习内容

师:等会儿请这几位习作质量高的同学把原稿拍照上传到班级QQ群里,其他同学可以再去研究他们是怎么把情节写具体、写细致的。我们把“上学路上”这个情节写完后将围绕下面这些问题继续创编《鲁汤格上学记》,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很重要也很难,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明确的回答,作品的质量就会再上一个台阶。

(出示)

在校园的哪些具体地点(时间)发生了什么状况?他是怎么应对的?

如何结尾?

你想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什么?

师:家庭作业有两个,一是根据“变异妙招”修改故事开头,二是把“上学路上”写完整。下一节创编课我们将修改“上学路上”这一情节。

评析:这一教学板块是本节课的总结与延伸,体现了“写—修改—再写—再修改”的创作过程,并为后期创作提供了支架。本节课是项目习作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掠影。只有每一步都走实,项目才能“竣工”。

总评:学生怕写作文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在项目习作的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是因为基于项目的习作以尊重学生真实表达的需要为前提,在习作内容建构、习作过程指导和作品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以学生为本。

习作内容整合了各种资源,能促进学生获取、整理、分析和运用资料。基于群读的项目习作,就整合了课内外的名著阅读,具有挑战性的习作任务能引导学生比较深入地探究,为自己的创作建构言语的途径和方法。

习作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每一次指导都建立在学生先写的基础上,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不仅主动思考和动笔,也能和同学共同创作,积极地参与到论证、演讲、构想、设计、创作等活动中,这更有可能培养学生独立、主动、合作的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其自身的思维和言语发展。

习作评价以“展示性评价”为主,注重的是习作过程的表现,这对参与并完成项目的所有同学都是最大的激励。习作评价既有“个体评价”,也有“团队评价”,特别是要对团队合作效能进行考量。合作效能高的团队往往组织有序、配合默契,个人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发展,这也正是项目习作课程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变异上学蚂蚁
变异危机
变异
上学啦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变异的蚊子
蚂蚁找吃的等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