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学术力影响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与优化策略
2018-04-03薛佩伟
薛佩伟
关键词:文献;学术力影响;图书馆;馆藏资源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图书馆文献学术力影响评价现状,分析了图书馆馆藏文献学术力影响的相关因素,研究了图书馆馆藏文献学术力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基于文献学术力影响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与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3-0132-03
1我国图书馆文献学术力影响评价的研究现状
1.1学术力影响的含义
学术力影响是判断文献使用价值的重要指标,包含创新性、理论影响、社会应用价值等内容。它通过文献引用频率、下载次数等数据,体现该文献在某个时期或者在某个学科研究领域的影响程度。一篇文献的学术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应期刊的学术水平,也是期刊运营者关注的重点[1]。当前,期刊种类的增多以及电子期刊的迅速发展,使学术力影响评价标准更为复杂,也增加了许多新的评价指标。研究学术文献的学术力影响,必然涉及创新研究、科学技术、项目成果等内容。探索网络环境下与学术文献相适应的评价模式,对其学术力影响进行客观评价,是促进学术成果转化,拓展科研管理范围的必要途径。
1.2学术力影响的评价工具
馆藏文献学术力影响的深度与广度与其内容是否被读者认可,是否被多次引用,是否能够产生社会价值有关。同行评议、科学引文等方式,都可以表达对学术文献的认可,并且促使该文献在科学评价活动中被广泛传播。但是,由于受到评议人员自身学术倾向、学术素养与知识结构的限制,很难保障同行评议的公正公平性。这就需要应用引文分析工具,将科学计量理论引入图书馆文献学术力影响评价中,对文献的质量进行定量评议,保障可操作性与客观性。引文分析工具融合了归纳、演绎、对比等逻辑方法,基于不同文献的相互引证关系,将论文、作者等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其引用数据,进而揭示数据的内在规律,属于可靠的文献评价方法。
1.3图书馆文献学术力影响评价现状
对图书馆文献学术力影响进行评价,就是采用特定的方法或标准,对馆藏文献引用情况、内在规律与学科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分析。研究表明,被引用频次高的文献,直接反映了期刊的学术竞争力[2]。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对于文献影响力评价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期刊论文,对于其他类型文献的相关研究较少,不同图书馆高引用文献的数量差异也较大。随着近年来图书馆界对馆藏文献学术影响关注度的提高,逐渐拓展了文献评价的范围,也产生了不少基于客观数据的学术力影响评价成果[3],例如读秀科技发布的各类图书被引用情况报告。
2图书馆馆藏文献学术力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
文献学术力影响评价是以期刊为基础,它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不仅需要分析其下载次数、引用频率、影响因子等指标,还需要综合分析期刊的影响力。
2.1质量评价
对图书馆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若想深入研究文献学术力影响评价工作,就需要掌握文献内容质量的评价方法。了解与文献内容相关的因素,如文献质量控制方法、传播途径、研究资助基金等级等,可以保障获取数据的权威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对于文献内容的评议,可以将其定义为质量评价,需要分析内容的时效、客观、准确性,分析其研究方向是否具有新颖性,分析读者的研究角度是否独特等,进而判断其社会应用价值。具体包括:①时效性。限定文献出版的周期,要求不出现发表迟滞等问题。②准确性。要求文獻数据来源真实,内容评价客观有深度,不掺杂个人情感因素。③权威性。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其引文来源正规可靠等。
2.2期刊影响因子
期刊影响因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献的学术力影响,也直接反映了文献的引文关系,该因素在期刊综合评价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权重。它属于宏观评价指标,能够从侧面反映期刊质量,但无法完全代替文献质量评价方法,更无法代替对文献学术力影响的评价[4]。期刊影响因子受到学科类别、统计方法、源数据库等差异的影响,而编辑加工与引用行为的不当,也会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由于文献学术力影响评价本身复杂而烦琐,目前图书馆界还缺乏完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很难对不同类型的学术文献进行综合评价。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相对准确的结果,不仅需要借助期刊影响因子、下载率等指标,也需要考虑基金论文比、年化指标等因素,并依靠社会评价进行检验。
2.3下载引用频次
馆藏文献的下载次数越多,表明其关注人数越多,其传播范围更广,也反映了其学术力影响越大[5]。当前电子期刊迅速增多,与传统期刊相比其质量评价方法更加复杂,不仅需要分析被借阅次数,更需要统计在线浏览量、下载率等数据,才能准确掌握其学术力影响价值。文献的被引用频次也是定量评价指标,能够反映文献的被关注程度,体现文献在学术交流中的利用价值,进而体现其学术力影响。对于一篇文献而言,其较高的下载、引用频次,体现了文献较高的影响力,也反映了期刊的综合质量。一般而言,被引用较多的文献多为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或者其内容具有前瞻性,具有极高的科研参考价值。相反,若某文献的引用频次较低,则表明其对应期刊的学术水平不高,或缺乏学术力影响。
3图书馆馆藏文献学术力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图书馆对馆藏文献进行学术力影响评价,要结合馆藏建设实际,依据不同文献类型的差异,选择能够进行量化的多个互为补充的评价指标,构建多层次的学术力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为馆藏资源建设提供指导。
3.1数据获取方法
准确的数据来源是对文献学术力影响进行研究的前提。数据的获取途径包括问卷调查、系统监测、人工统计等,图书馆获取数据后应借助各类数据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图书馆应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图书馆学科建设目标,选择合适的数据获取渠道对学科文献数据进行搜集整合。图书馆可以选择开放存取网站,如读秀知识库、中国引文数据库等,从中直接查询所需的数据进行计算,也可以从图书馆编目数据中获取固有字段,然后借助对应的数据统计工具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学术力影响评估模型,对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文献进行影响力排序。
3.2基本评价原则
图书馆不同类型与学科的文献资源具有各自的特点,难以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价分析[6]。为此,图书馆在学术力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该结合不同学科特色,采用分类、分学科的评价方法,对馆藏文献进行科学评价。由于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数字化资源迅速增多,因此对馆藏文献的统计分析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借阅量,而要结合文献资源的数据特征以及数字出版趋势,设计全新的学术评价模式。对文献学术力的评价应该客观,尽量选择定量评价指标。而在评价指标选择方面,图书馆应该注重多维性,即从多个侧面进行学术力分析,并集成多维度评价结果,保障结果的精确性。
3.3评价指标体系
图书馆可以将评价指标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类,从文献学术质量、学术水平、发表影响力三个维度,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的属性以及不同维度数据来源的差异可以提炼出9个重点评价指标,包括内容质量、被引次数等,进而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文献的学术影响(见图1)。对于文献学术力影响的评价,需以客观数据的定量分析为基准,将部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然后考虑不同指标的可操作性、易用与适用性,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保障不同指标的可比性,明确相应的权值,以实现对文献质量的科学评价。
4基于文献学术力影响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与优化策略
4.1在网页上设置导航标签
用户对文献的引用情况与用户的情感认知和信息需求有关,也与文献、信息环境等客体因素有关,图2是用户文献下载决策模型。根据该模型,图书馆需要从宏观环境、资源质量等方面进行优化,以引导用户行为,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7]。对于已经具备一定存储规模的图书馆而言,要想提高馆藏学术力影响,还需要加强OPAC中对文献的揭示与网页导航,让用户在快速获取信息中强化感知体验。如:在官方网站上根据文献分类标准,设计对应的学科、主题、数据库导航标签,方便用户获取期刊链接,进而揭示与期刊对应的文献信息。随着网络数据库的普及,很多数据库都具备了期刊揭示功能,如:CSA数据库中设置了对应的源文件链接,方便图书馆对数字化资源进行二次揭示,以促进文献的广泛传播。读者在获取相关文献摘要后,只需要在线点击对应的链接,就可以进入图书馆OPAC中获取详细信息,进而提高文献的被引率。
4.2获取更多学科前沿文献
在不改变图书馆馆藏结构的基础上,提高馆藏文献学术力影响的有效方法就是结合学科建设目标,围绕优势学科精心规划,获取更多前沿学科文献,体现馆藏资源特色。图书馆员可以通过整合互联网资源或者充分利用各类学术数据库,分析馆藏资源覆盖的学科领域,围绕学科服务目标筛选反映前沿学科趋势或热点内容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馆藏建设方案,通过合理的文献筛选计划,优先选择高质量的期刊或图书,并通过官方网站、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广大读者宣传推广这些信息资源,吸引更多用户进行检索和利用。目前,我国大型数据库正在探索全新的数字出版模式,如:中国知网客户端推出的文献定制、行业情报推送等功能,为图书馆员获取学科前沿信息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提高馆藏资源建设效率。
4.3建立特色機构知识库
从我国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情况来看,大多是独立制定规划,或者仅在官方网站设置资源获取链接,还无法真正实现开放共享,也没有结合自身特色建设开放存取数据库。这不仅降低了图书馆资源的流通率,也使很多学术成果无法得到高效利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8]。因此,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建立开放存取机构知识库,在整合本馆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文献进行综合评价,如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明确这些资源的学术力影响,进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不同类型机构知识库的互通共享,不仅发挥了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功能,还可以促进馆藏资源的补充与更新,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学术力影响。
5结语
在数字化资源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无论文献出版形态如何变化,图书馆都需要重视对文献学术力影响的评价。这不仅是提升其学术影响力,促进数字环境下有效学术交流的要求,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研成果应用情况。为此,图书馆需要建立完善的学术力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不断优化馆藏资源建设流程,更好地发挥馆藏资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温丽君.论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建设[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6):27-29.
[2]刘慧.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评估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26-31.
[3]韩小亚,王黎,徐变云.图书馆资源建设学科化实施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2):40-43.
[4]陈慧香,邵波,张译文.国内外机构知识库联盟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16):11-16.
[5]冯丽.“五大发展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9):122-123.
[6]陈婷婷.高校图书馆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实现途径[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8):115-116.
[7]隆毅.高校图书馆虚拟社区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的构筑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5):89-92.
[8]赵晓瑞,王焕景.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27-29.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