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力量与民族精神的表达
2018-04-03陈田雨
陈田雨
【摘 要】作为一部国产军事题材电影,《战狼2》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取得的票房成绩,也在于其对国家力量与民族精神的表达。本文基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观点,通过解析电影《战狼2》故事的情节、人物、环境三大要素的建构过程,探索其对国家力量与民族精神的表达路径。
【关键词】《战狼2》;国家力量;民族精神;故事结构
2017年建军节前夕,电影《战狼2》上映,短短24天便突破50亿元票房大关。作为一部国产军事题材电影,《战狼2》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影片对于国家力量与民族精神这一意涵的有效传递即为例证。那么这一意涵在影片中是如何表达的?
毋庸置疑,电影的核心是故事,任何电影对于意识形态的传递必须建立在“讲故事”的基础之上,《战狼2》也同样如此。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观点认为,故事是作为一种“结构”而存在的。基于此,我们不妨透过影片故事结构中的各独立元素——情节、人物、环境——来审视《战狼2》对国家力量与民族精神的表达。
情节:多重“功能”中的表达
情节是故事结构主干。按照华中师范大学胡亚敏教授的观点,情节是事件的形式系列或语义系列,是人物与环境的支撑点。而功能是构成情节的基础,俄国民俗学家普洛普认为,功能是故事的基本单位,多种不同意义的功能的组合排列就形成了故事。其中,功能又可以划分为核心功能和附属功能,核心功能是情节中的既定部分,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而附属功能的功能性较弱,扮演修饰或渲染核心功能的角色。
(一)核心功能:“救援”,具体为“撤侨”
《战狼2》情节的核心功能是“救援”。事实上,“救援”这一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国产电影。但“救援”在《战狼2》中的特殊意义在于影片将核心功能“救援”具化为“撤侨”,整部影片围绕主人公冷锋撤离驻非同胞这一救援行动展开。
传统国产军事题材电影多注重表现为国为民的牺牲奉献行为,重点表达“人人为国家”的意义,例如《英雄儿女》《张思德》均未脱离这一范畴。而“撤侨”则表达了“国家为人人”的意义。“撤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事件,不仅彰显着人道主义精神,本身也极具彰显国家力量的作用。难以想象一个弱小的国家有能力在异国的突发事件中实施撤侨行动。而《战狼2》正是通过“撤侨”这一核心功能实现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传递。影片结尾那句“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你记住,你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更是对于国家力量进行了明示,掀起了影片的高潮。
(二)附属功能:以“撤退”、“让行”为例
情节中不仅包含核心功能,同时也包含多重附属功能,尽管附属功能对于情节的发展不具备抉择性意义,但是對于修饰核心功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战狼2》中,以“撤侨”这一核心功能为主线,交织了许多附属功能,例如,“撤退”、“让行”,这些附属功能对传播上述内涵也发挥着作用。
以“撤退”为例,影片中段在冷锋受重伤即将受到雇佣军攻击之际,奥杜将军下达紧急命令令雇佣军“撤退”。在这里,奥杜将军表述了“撤退”原因,即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重要的政治地位,不可以轻易冒犯。影片以“撤退”这一功能明示了国家力量的强大,通过这种影像书写,影片呈现了不同于以往西方影片表述中的中国形象。
以“让行”为例,在冷锋带领工人队伍向安全区撤离中遇到交火线时,冷锋拿出五星红旗作为通行证展示,此时交战双方统一临时停战,为队伍“让行”。在这里,“五星红旗”作为彰显身份的符号,极易激发华人观众的爱国情怀,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在这些符号的交织下得到迸发,通过展现“五星红旗”这一常规象征符号的力量,影片对于国家力量进行了明确的表达。
人物:中国式英雄中的表达
美国叙事学家查特曼认为人物是由特性构成的,这里的“特性”不是一个时间链,而是一种整体共存,是一个框架。英国作家福斯特依据人物的特性,将人物划分为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前者指具备一种或者少数特性的角色;后者则具备多种特性甚至几种相互矛盾的特性。
为了塑造我军英勇之师、威武之师的集体形象,长期以来,国产军事题材影片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常常架构于“集体主义”之上,其人物特性多与“高、大、全”相关联。与扁形人物不同,《战狼2》则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丰满的“冷锋”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冷锋勇敢、义气,但时而鲁莽、激进,其既认真、钟情,又幽默、滑头。这些都是电影赋予的标签。影片尝试凸显冷锋作为一个中国式超级英雄的个性化色彩,集中凸显人物的“个性”——即“冷锋”这一独立的个体,而非“中国军人”这一集体概念。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影片这种好莱坞式的人物塑造并非完全建立在消费主义话语之上,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主流话语的介入。
一方面,有国家力量在人物塑造中的呈现。尽管冷锋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孤胆英雄的形象,但是该角色并不是万能的。在好莱坞英雄形象的塑造中,英雄是万能的,是摧毁敌对势力、拯救世界的主要力量,而政府、国家在面对这些敌对势力时往往无能为力。但是在《战狼2》中,尽管冷锋对于整个救援行动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整个救援行动起到关键作用的依旧是中国官方,特别是影片后期的导弹发射更是体现了这一特征。
另一方面,也有民族精神在人物塑造中的呈现。尽管影片借鉴了好莱坞式的叙事模式,但是在人物内核中,展现的仍然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我们可以看到,冷锋的整个人物形象融入了中国武术与军旅文化,在几个打斗场面中,冷锋正是依靠中国武术制敌,中国武术成为冷锋的一个标签。不仅如此,冷锋的人物形象也集中展现了“中国军人”这一集体概念,其个人品格、行动路径都带有军旅文化的印记。
环境:异域场景中的表达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客体和关系,它对故事氛围的烘托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国产军事题材电影的创作基本沿着现实主义路径,以真实历史事件作为故事背景,较少涉及虚拟场景。而《战狼2》则尝试构建一个虚拟的异域场景——故事空间架构在非洲。既然涉及到异域场景,也必然涉及到中非文化的交流碰撞,同时也涉及到中国国家力量、民族精神在国际关系中的展现。
(一)异域场景中国家力量的表达
环境即信息。《战狼2》将故事背景设置在非洲,这本身就带有彰显国家力量的隐喻。主要体现在:
其一,反衬。电影中我们既可以领略到非洲大陆草原、山川、野兽等较为原始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可以窥探到战争、瘟疫、贫穷等社会环境。这些环境本身就在传达一定的信息,即这里是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客观上衬托了中国整体国家环境的和平与安逸。
其二,隐喻。影片充斥着丰富的中国符号,既包括军舰、导弹等中国军事力量的符号,也包括茅台、东风汽车等中国文化力量的符号,同时还包括华资工厂、陈博士、国旗等中国国家力量符号。特别是“让行”片段中“五星红旗”这一符号更是国家力量的隐喻。
(二)异域场景中民族精神的表达
既然涉及到异域场景,就必然会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影片主要呈现了中国同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些关系的呈现过程中,影片完成了民族精神的表达,特别是呈现了一个具有人道主义、负责任的、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
以华资工厂的撤离場景为例,当工厂负责人不允许非洲人同华侨一起撤离时,冷锋站出来表示,一定会同非洲伙伴共同撤离。再如,在疫情区面对受染患者的注视,男女主人公冷锋及蕾切尔将车内的所有食物贡献出来予以帮助。这些场景均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与责任担当。此外,影片也进行着中国“爱好和平”的自我表述。例如,海军舰长直接表述,“没有联合国的允许,我方作战人员禁止进入交战区”,体现了中国维护和平、遵守规定的坚决立场;而影片后段,即便海军舰长深陷矛盾心理,也必须在接到上级命令后再下令“开火”,体现了中国担负国际任务时的国家立场。
最后我们应该需要注意的是,《战狼2》对于国家力量与民族精神的表达并非尽善尽美,部分片段在关于这一内涵的表述中显得过于直接,不够隐蔽,而这样的表达方式显然无益于影片在国际市场的传播,这也一方面说明了《战狼2》在海外市场遇冷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虞晓.冠军启示录——《战狼2》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电影,2017(10).
[3]朱旭辉.《战狼2》:媒介文化的价值引领与空间场域的形象表达 [J].电影艺术,2017(05).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