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公益(总第14期)

2018-04-03宋冰华杨男

北京纪事 2018年4期
关键词:植树科普公益

宋冰华 杨男

李智:

践行“知·行”理念的垃圾分类推广者

李智,1985年出生,北京人,就职于通州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名普通的基层环卫工作者。李智是垃圾分类工作的一线宣讲员,同时又是区级垃圾分类的推动者、执行者,并从自身做起,对各类垃圾实施分類投放。自2011年开始参与垃圾分类减量,至今已经近7年。在工作中,他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精神,将节约资源的习惯融入他的工作和生活中,带动和感染着身边的人,同时这也是他积极推动、践行垃圾分类的源泉。

“请您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分类投放可以兑换积分、厨余垃圾应该投放到绿桶里……”一沓宣传折页、一张微笑的面孔、背着一个公文包,李智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社区广场、学校讲堂甚至你的家门前。“干电池我存了好多该怎么处理?”“垃圾分类了但是环卫车怎么又混着运走了?”“刚分拣好的垃圾,又被拾荒的弄得乱七八糟!”……每天李智都会面临关于垃圾分类的各种询问、疑惑及抱怨。妥善处理好这些,直接关系到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他说:“垃圾分类的工作只靠制定政策,坐在办公室里指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必须深入到基层的工作中,进行宣传、指导、帮助居民进行实际操作,才能取得成效。”

李智宣讲照片

2016年通州区唯一一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达到最大饱和量,部分社会垃圾清运企业无处消纳,造成大量小区生活垃圾不能日产日清,分类垃圾桶里也是堆满混合垃圾,甚至有的小区物业直接将垃圾倾倒在主干街道,垃圾分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李智同志持续1周,每日从6:00就开始蹲守物业,对重点小区逐个协调、化解合同纠纷,引入京环公司实施分类收集、运输减少混合垃圾产生,并重点突破餐饮单位实施干湿分类,同时积极做“绿袖标”指导员思想工作,再难也要坚持宣讲、分类。经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垃圾的有效处理得到缓解,同时实现113个居住小区严格分类运输,400余个餐饮服务单位实施干湿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餐厨(厨余)垃圾集中分类量从原每天5吨增长到25吨,为垃圾减量做出巨大贡献。

深入实际工作,面对居民种种问题,在逐一耐心解决的过程中,李智不断归纳总结,结合现代智能技术的运用,他提出了“智慧”分类的概念——在居住小区向居民发放具有身份识别的二维码及生态积分卡,居民将分类好的再生资源、织物打包好,贴上二维码分类投放至指定设施,便可得到相应积分,使用生态积分卡刷开带锁功能的厨余垃圾设施分类投放,同样会获得积分,并通过微信、APP平台、电话预约等方式实时查询、兑换消费积分。截至目前,在通州区已经实现15个小区采取这种“智慧”分类模式。这一模式实施之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天,指定的设施里都会有居民投放来的再生资源,尤其是织物最多,常常爆仓,如果收得不及时,居民也很有素质,打好包放在柜子旁边。

在生活中,李智也践行着垃圾分类的理念。在他的家里、办公室里没有垃圾桶,而是由一个大大的纸盒子代替,里面打好小隔断,盛着纸张、塑料瓶、易拉罐等。这么多年的工作让李智感触最深的是居民对垃圾分类概念的逐渐提高。尽管,这项工作有很多人并没有践行于实际中,但是和最开始工作时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2011年前,很多人都不知道垃圾分类是做什么的,到今天,你随便问一个,垃圾分类的概念基本上已经被大家了解。这份工作需要的是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

垃圾分类工作,对于城市垃圾处理是必须贯彻的工作,也是当前北京发展迫切需要的工作。但是这份工作同时又是不能急功近利,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不能冒进,不能急躁。李智说:“垃圾分类工作需要耐心,不是追求数字的好看,而是要实打实、由点到面地去做。”

李智一直践行着“知·行”的理念,并做到“知并奉献着,行并思索着”。他常说:“只要坚持,我相信我们的垃圾分类会与发达国家一样好。”正是这种感召,激发着他周围每一位垃圾分类的工作者、志愿者无私地为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为低碳绿色生活的理念贡献着自己应有的力量。(通州区文明办)

刘丽丽:

让社区环保志愿者团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环保

刘丽丽,1982年8月生人,海淀区上地街道北路1号院社区社区工作者,主要负责社区城管消防卫生工作。她以饱满的热情勤奋工作,以良好的品行踏实做人,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以奉献社会为理念,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基层工作和公益服务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工作之余,她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她是北京志愿者协会正式注册会员,组织、参加了多项志愿服务项目, 始终能够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公益服务理念。

刘丽丽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环保的理念,她认为,将环保理念融入到社区工作中,结合社区志愿者队伍,可以将环保理念更好、更广泛、更深入地推广到居民心中,运用到实际生活里。2016年底,刘丽丽利用社区平台,在北路1号院社区成立“风之彩”绿化志愿者团队,该团队不仅将绿色环保宣传和可再生家庭废弃物回收推向常态化、专业化,还发展出一系列环保公益品牌活动,特别是成立社区议事会,把小区居民动员起来,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和社会公益活动,探索出一条社区居民自治的新路。

除了参与策划和管理志愿服务活动之外,刘丽丽还身体力行地在节假日参加各项公益服务活动。2017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主题日,她和社区45名党员、志愿者,来到小区中心花园,从上午8点到12点,进行“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环保公益演出。节目形式多样,有诗歌、小品、歌舞、用可回收环保材料做的服装秀,给居民呈现了一台别开生面的精神文化大餐,让居民在娱乐的同时,感受到了环保的理念。这次活动不仅吸引了过路、逛街观众,还有的商铺店员都跑到现场观看演出,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很多人通过这次演出,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了解到原来低碳生活就在日常生活中,与生活息息相关。

2017年6月12日刘丽丽在北路1号院社区策划了“绿色易站”环保公益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辖区内100余名居民参加。在“绿色易站”里整齐地陈列着百余件物品,都是居民家中闲置不用的玩具、衣物等,现场气氛热烈而秩序井然,人们各取所需、变废为宝,提升了物品的使用率。社区居民特别认可此次活动,他们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用家中闲置不用的物品换到了很多生活的必需品,更用行动实现了环保理念,希望社区今后能多举办类似的活动,让“绿色易站”扎根社区。活动中,刘丽丽还向居民发放了环保传单,并通过展牌的形式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

刘丽丽说:“当环保行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很多居民会有抵触情绪,但当他们看到同在一个社区的人们用实际行动支持环保时,会改变自己的观点,加入到环保行动中去。结合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者的环保宣传,推广‘蓝天行动,组织社区活动,可以带动周围的很多人参与到环保中来。”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刘丽丽积极参与、策划,并融入环保行动,带动周边人群,让环保成为身边人的行为习惯,成为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2013年,刘丽丽被海淀区授予“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先进称号。2015年她被紫竹院街道授予“优秀义工”光荣称号。(海淀区文明办)

朱曼:

12年带领全家义务植树 倡导低碳环保理念

朱曼

朱曼,1972年出生于北京,八寶山街道西里西社区的一名普通住户,但她的低碳环保行为却绝不普通。今年43岁的她已经带动全家植树12年之久。自从2004年她第一次带着父母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开始,就没有停下来。2012年朱曼身为“学榜样做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带领全家同“北京榜样”们一起植树,共同建立起“北京榜样林”。朱曼不仅带领全家和周围的亲朋好友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她还在社区中宣传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到“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中来。

自从第一次参加植树活动以来,朱曼对于义务植树活动“情有独钟”。后来有了孩子,全家5口一起参加植树成为每年都要做好几次的“家庭作业”。她们先后去过房山、延庆、门头沟、怀柔、密云等地参加义务植树,至今已种植200多株树木。她参加了众多的植树活动,其中有些植树活动,众人植树过后就没有了后续的报道,并不知道那些树木是否存活。她希望所有的植树活动都不要流于形式,都能在活动之后有后续的报道关注,真正让种植下的树木成林。

2012年,与“北京榜样”们一起植树,共同建立起“北京榜样林”的活动让朱曼印象深刻。活动当天,78岁的“绿化卫士”卫桂英和89岁的“北京愚公”于清的事迹让他们全家非常感动。两位老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克服种种困难,在荒山的石头缝中艰难种植树木,几十年如一日植树造林,让首都几千亩荒山披上了绿装。朱曼说,对比这样的榜样来说,自己一家做得还不够。当天,在两位老人的现场指导下,聆听种树、护苗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后,朱曼全家一起动手忙碌起来:挖土、扶苗、填土、浇水……用实际行动向榜样学习,为密云古北口荒山绿化行动再添新绿。

朱曼不仅带领全家和周围的亲朋好友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她还在社区中宣传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给邻里普及植树的好处。她说:“ 树木能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一亩树林放出的氧气够65人呼吸一辈子;树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能吸收各种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树林能减少噪声污染,40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声音10~15分贝,噪声的污染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说是人们的‘敌人,因此我们更要重视植树造林;树木的分泌物能杀死细菌,空地每立方米空气中有三四万个细菌,森林里只有300~400个。植树造林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国家还专门规定了在3月12日这天为植树节。植树造林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树可以减低温度和提高湿度。30度气温可以降到二十几度。植树造林的好处说不完,我们一定要积极投身到造林大军中去,给孩子留下绿色的财产。”

平时,朱曼会通过网上的教学视频,学习绿色生活的小窍门,将家中油烟机内残留的废油做成各种可爱造型的手工肥皂,她将自己做的环保产品分给大家,与邻里一同分享制作经验,教会了很多邻居亲手制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她把“汇聚公益爱心,传递榜样力量”的口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真正正地做一名绿色公益好市民。(石景山区文明办)

郭志慧:

致力于科普宣传、环保公益之旅

郭志慧,1946年出生于北京,从2000年开始参与环保事业,至今已有18年之久。她先后主编3本图文并茂的科普书籍,总计34万余字。主编28个PPT环保科普投影课件,部分讲座在全国得到推广。她还主编了5篇科普宣传文字讲稿、10篇儿童教育文字讲稿,并到社区开展讲座。

“我一开始参与环保科普,是受我老伴的影响。”郭老师兴致勃勃地介绍她与科普的缘起。原来,郭老师的爱人是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地质工作者,把毕生的精力和热血献给了祖国的资源勘探事业。爱人退休之后,把一生所学写成《探识地球》《关爱地球母亲》等书,但因为是手写稿,需要编辑成电子稿才能出版,老人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帮手,犯了愁。这时,郭志慧挺身而出。她从零基础开始学习使用和操作计算机,学打字、学上网、学制作插图,一点点突破。万事开头难,郭志慧不仅负责将手写稿敲成电子稿,还负责为书稿配插图。配插图的时候,可是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呢。由于事先对出版要求的图片规格不清楚,郭老师为书配的插图尺寸太小,不能出版,老人的热情再一次受到打击。郭老师的爱人也看着郭老师太辛苦,跟她商量,要不就算了吧。郭老师可不愿意了,一来,这是爱人的心愿,“万里长征”就差这一步了,二来,郭老师骨子里可是浸满了执着,不实现目标绝不放弃的精神劲。“不怕,我慢慢地重新找配图好了。”于是,郭老师把原来配的图一张一张全部替换了。直到出版社验收无误,确保可以出版了,老人终于放心地舒了一口气。终于,郭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她主编的第一本书《探索地球》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很快就脱销了。郭老师又精心地改善排版等,再版了几次,这本书也荣获了2013年全国科普优秀书籍的荣誉。

从此,郭老师就开始了自己的科普宣传之旅、环保公益之旅。除了主编科普图书之外,她还和爱人投入到保护水资源、提倡低碳生活、地震来了如何应对、我国的能源开发前景、关爱祖国海疆等系列环保公益活动中去,举办了多场公益讲座。由于很多社区没有黑板,不具备写板书的条件,她就把讲座的主要内容写在大白纸上,随身携带。为了丰富讲座的形式,她和爱人将大白纸进一步改善,用彩纸剪贴了很多生动形象的剪贴画贴在大白纸上。除了制作白纸,还制作了118张科普展板、《节约能源资源》科普挂图8张、主编《气象灾害及防御》科普挂图12张、《地球物理与可持续发展》科普挂图47张、《把好食品安全关健康快乐人人欢》科普挂图15张、《倡导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科普挂图18张、《海洋科普挂图》18张,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了科普、环保的公益之中。

每到“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日子,是郭老师最忙碌的时候,她总是在节日到来前很久就着手准备课件、展板、讲稿等素材,为节日的宣传尽量做最充实的准备。“说不累是假的,畢竟到一定岁数了,但是,我心里有劲啊!因为对科普、环保公益的热爱,我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这件事意义非凡,需要大家的投入和坚守,我能做的也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但还是不够啊!”

郭志慧的付出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她先后获得20多个奖项,如北京市第二届环保明星、西城区最美教师志愿者、全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学院路地区道德模范”“西城区优秀巾帼志愿者”、社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西城区文明办)

焦同生:

热心绿色公益事业的“花爷爷”

焦同生,1952年出生于北京。焦同生从2011年开始参与环保,于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退休后,更加热衷于社区绿色公益事业。

焦同生所住的小区丽泽雅园小区,到处是嫩绿的草坪,玫瑰、月季、凌霄花等多种植物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化带里,整个小区生机勃勃,十分靓丽。丽泽雅园小区能呈现这番美景,焦同生可是下了不少功夫。“2011年初,小区部分绿化带草木枯黄,5号楼的焦大爷看了很是心疼,于是义务当起了小区园丁,现在环境好多了,我们住在这里非常高兴。”老住户王阿姨说。

“我们小区的孩子啊,都叫我‘花爷爷。”焦同生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说道,“我喜欢侍弄小区里的花花草草,有时候也带着小区里的孩子一块儿干。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大家的力量是无限的。小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区的环境是大家的,我出一点点力,环境变好了,大家舒心,我更舒心!”自退休以后,焦同生积极和社区、小区物业协商,实施美化小区的计划。他买来花籽和种花工具,在小区居委会的支持下,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在小区的花园内栽种了各种花木。每天在小区花园晨练的时候,他把拾捡到的宠物粪便放在花园里当肥料用,浇花的水也是他平时洗菜、淘米后积攒下来,用买来的大红桶装满后,浇灌到小区花园内。每次看到焦同生提着大红桶浇花,很多人都忍不住问他:“您这样日复一日的,不觉得累吗?”“不累。我出门浇花也是一种锻炼,和每天跑步、健步走的人们一样,不就图活动活动筋骨嘛。”看着焦同生忙碌的身影,小区的居民说不出地感动。在他的带领下,一些退休老人主动帮焦大爷侍弄花木,做些修修枝、松松土等力所能及的活儿。很多小朋友也渐渐成了“护花使者”。小朋友发现有摘花的、破坏植被的现象,都会主动向焦大爷汇报。焦大爷则给这些对花花草草特别有爱心的小朋友封了“护花大队长”“护花小队长”等一系列的光荣称号,激发他们看花、护花的积极性。焦同生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自愿报名的小朋友干些锄草、松土等简单的活儿,在实践中让孩子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也把对花草树木的热爱与守护传承给他们。

除了侍弄花草,焦同生也致力于社区的文化公益事业等活动。他想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同时培养社区孩子学习书法的兴趣爱好,于是他免费给孩子们教授国画及书法课程,每周五定期为社区居民和孩子们免费教授山水画、花鸟画以及书法技法。他在教授孩子们书画技艺的同时,也向孩子们传授环保知识,比如:花鸟虽美,但要有适宜的生长环境;山水有灵,更需要人们细心呵护。此外,焦大爷还担任了“治安志愿者”,经常在执勤的街头维护交通秩序,搀扶一些腿脚不方便的人过马路,劝解制止打架斗殴等等,为维护社会治安环境贡献一份力量。他也是所在小区的“四风监督员”,对小区里的安全隐患向上反映,对领导作风实施监督等等,老人常常忙得不亦乐乎,更是乐在其中。

退休前,焦同生工作努力,兢兢业业;退休后,他热心绿色公益和文化公益事业,既扮靓了家园,还丰富了自身乃至整个小区的文化活动,居民们爱戴、尊敬他,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来。(丰台区文明办)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植树科普公益
植树
公益
公益
科普达人养成记
公益
植树鸟的来信
公益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