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希霍芬的蜀道考察述略

2018-04-03

关键词:霍芬李希栈道

梁 中 效

(陕西理工大学 秦蜀古道文化研究中心, 陕西 汉中723000)

李希霍芬(1833-1905)是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近代早期中国地理学研究专家。他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第一卷中,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这一术语后来被广泛采纳,让李希霍芬在中国声名鹊起,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李希霍芬对蜀道的考察研究。

李希霍芬于1872年 1月3日至 1872年2月18日,从西安到宝鸡,经连云栈道向汉中,越五丁关后入四川,经绵阳抵达成都,完成了对秦蜀古道的考察。这是近代世界最著名的地理学家对中国蜀道的考察,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 李希霍芬对西安至宝鸡段的考察

李希霍芬的北京——太原——西安——汉中——成都考察路线,深受马可·波罗的影响。1872年1月3日,李希霍芬一行到了西安府。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距离这座城市的最后一段路了。从太原府到西安府长1445里。我们用了19天,其中4天每天只走半天,夏天用十四五天就能走完。马可·波罗用了21天。”[1]205李希霍芬对西安城墙与市面的繁华印象深刻,“西安府是我在中国见到的仅次于北京的最雄伟的城市。城墙长40里,墙体与北京一样高,保持得很好;城东门与潼关的一样漂亮,比北京的任何一座城门都大”。李希霍芬考察了西安的市容市貌,格外注意店面的商品产地与交通的关系,“街道笔直,热闹非凡,商店云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大量的野鸡、锦鸡、野鸭、兔子、上好的蔬菜和水果﹙汉中府的橘子﹚、甜点和极好的糕饼,这些东西令刚离开被盘剥一空之地到这里的旅人感到很有诱惑力”[1]206。“也有来自十分富饶的汉中府和来自四川的商品,然后从这里把商品运往陕西和整个西部各地,因此这个城市才如此繁荣”[1]207。“平原从潼关绵延到凤翔府,800里,尽管向北不远处便被山隔断,可丰产的土地却并未因此受阻,而是在山区继续延伸了好几百里——因为北山是土山,南山是石山”。他观察到北山上的土地都被种植,因此农民生活富足。西安作为中国的故都,对李希霍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通过考察进一步深化了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

1872年1月16日,李希霍芬一行准备离开西安,开启前往成都府的蜀道之旅。“我租骡子租到了成都府,四川省的治所,共24站,每站租金为17两,预付三分之一”[1]618。1872年1月20日,李希霍芬一行完成了从西安到宝鸡的关中之旅。所经驿站,按照明代《士商类要》的记载,分别是京兆驿,五十里至咸阳县、渭水驿、白渠驿、长宁驿、邰城驿、凤泉驿、岐周驿、第五村、岐阳驿、宝鸡县、益门镇,进连云栈,三十里至北新店儿,二十里至东河桥[2]346。商人的行踪可能与官府驿站稍有差别,但路线基本一致。按照《钦定大清会典则例》的记载,与明代驿站大体一致[3]。清代驿站里程稍长,但与李希霍芬的行踪大体吻合。

李希霍芬对西安及关中的考察,不仅收集了丝路沿线的重要信息,而且通过对关中山川形势的考察,发现了民族融合与丝路盛衰的关系,为他命名“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

二、 李希霍芬对宝鸡至汉中段的考察

明清宝鸡县是入川驿路与去陇右驿道的枢纽,清代王士禛《蜀道驿程记》说宝鸡城南,渡渭水,“又二三里,过清涧河,水特澄碧。栈中煎茶坪以东诸涧水汇为此河,东下入渭。溯清涧而上,过益门镇。入栈之始,车怠马烦”[4]2542。李希霍芬作为世界著名地理学家,他的栈道之旅与王士禛的感受截然不同。

1872年1月21日,李希霍芬一行离开了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地带,进入秦岭山地和长江流域,踏上了艰难而又迷人的连云栈道旅程。“第一天我就越过了主山口,由此我也离开了黄河盆地,峡谷夹在陡峭的花岗岩壁之间。这是一座格外峥嵘的山,排排齿状岩石依次延伸到最高的山脊上。这个山口,煎茶岭,位于平原山最后一个地方上方约1100米处,海拔约1800米”[1]623。“我对黄河盆地依依不舍,因为这里的好多东西我不得不交给我的那些研究中国的后继者去研究。这道分水岭所做的分割是多么的剧烈啊!但其实两边的人们却是融为一体的”[1]623。在峡谷中有谷底盆地与小村庄,“漫长的山间峡谷在此汇聚成东河。人们在这个山谷中种植土豆、玉米和荞麦,农田延伸到山坡上的350米高处。这些山坡上覆盖着厚厚的黏土,而不再是黄土”[1]623。东河是嘉陵江的上源,河道呈宽谷、狭谷相间结构,发育有草凉驿、龙口、凤州、双石铺等曲流阶地。东河桥村隶属于凤县黄牛铺镇,明清在此设有东河驿。李希霍芬初步感受到栈道与石砌的碥路,“有的地方路是凿山而成,砌上护墙并用柱子支撑。路也建得宽阔,尽管保存下来的路并非处处宽阔。唯一还能让人看出这是一条古老的人造大道的地方是它的取线和它是用石块铺设的”“路上交通繁忙,产自山里的木材和木炭向下运到渭河,还有远道而来的、一般都由人背来的大米、糖和其他产自四川的商品”[1]624。李希霍芬看到了连云栈道的路况和交通的繁忙。1月22日,漫天乌云,小雪飞舞,冰冷刺骨,零下8度,李希霍芬一行到了草凉驿停下休息,“今天的路程是沿着东河往下向西南方走。跟此前在山口那边一样,道路都保持在河的一侧,以避免建桥。于是人们必须沿着陡峭凸起的岩石,有时还要越过这些凸起的岩石建路。大段的路都是在坚硬的角闪石里凿出来的,这可是费劲活儿——你想啊,那时又没有火药,尽管比之于建造现代山路的难度那是微不足道”[1]624。李希霍芬作为来自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大国的德国地理学家,仍对栈道的开凿惊叹不已。1月23日,他们离开草凉驿向凤县进发,“凤县是个围墙围起的小城,是这里蓬勃的地方小生意的驻地,这里的人极为和善”。这是李希霍芬在栈道上经过的第一个县城,他还在这里看到了典型的栈道:“城南隔着一段山麓再次隆起了较高的山。路一直追随着左岸,所以难免在山峡中有些犯难。河边有横冲着岩石夹层的高高的断崖,这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在有的地方沿着这样一道岩壁的道路几乎只能架在桩柱上。这大概能激起马可·波罗的赞叹,因为那时欧洲几乎看不到类似的东西。而旧的那条路并非都保存了下来,它遭受了山体滑坡、冲蚀和使用的磨难,如今只是勉强维持,以便交通不止于中断。为了使之与它作为交通大道的目的相称,需要对它进行大规模的改造。”[1]625

1872年1月24日,李希霍芬一行由凤县梁山驿,向三岔驿进发;1月25日,由三岔驿到南星;1月26日,由南星到留坝,感受到南方亚热带景观的美丽。山上的植被越来越多,南坡多栎树,但没有出现常绿的阔叶林,“今天在紫柏山上,我见到了第一丛野生的竹子,它们是唯一鲜绿的植物”“今天,在南星附近,有几棵桑树,带着被采过的痕迹”“榆林铺上方的山谷已是植被众多,格外美丽,紫柏山岩间的峡谷也长满了植物。农耕一直延伸到很高的地方”[1]626。同时,李希霍芬发现,栈道上的运输工具出现了变化。负重的牲口里自然已经完全看不到骆驼,驴子也见不到了,蒙古马也看不到了,只有广受欢迎的四川小马。“这段路上的骡子都是良种,它们大多来自陕西和宁夏。但这里的主要负重者是人。人们一般将货物放背上背着,而且最多能背约80斤。在这段从汉中府到虢镇的路上,重要的货物运输几乎都用这种方式解决”[1]626-627。1月26日,李希霍芬一行穿越在群山之中,河流绕行于峻岭之间,这里是一片山的海洋,山谷中唯一的宽阔处便是留坝厅。在美丽的城墙内,“只有几座简陋的房屋,不大的郊城里有几家杂货铺和客栈。尽管如此,城门还是夜夜关闭”[1]627。在这样壮美的花岗岩盆地里,他见到了第一拨常绿灌木和乔木,如棕榈,但与欧洲同类型花岗岩山区相比,缺少针叶林。

1872年1月27日,李希霍芬一行离开留坝厅,向南奔赴的目的地是马道。道路在褒河的右岸行进,河流在狭窄、险峻的岩石峡谷中流动、下行,“道路从一条小支流的索桥上经过,这是我在这里见到的第一个索桥。6条15米长的锁链,相互的间距很小,紧绷着,上面铺着板子。桥晃晃悠悠,对于牲口而言不无危险”[1]628。马道“是个客栈和小商店林立的集镇”。1月28日,李希霍芬一行离开马道继续向南,行进褒河河谷之中,这段路途景色最美、道路最艰难。“这里的道路实际上如同马可·波罗所言,是贴着岩壁筑起的,局部用桩柱撑着,最古老的路段在糟糕的地方还可看见有他所描述的1英尺高的护墙。这些路段是最好的路段。可是尽管道路受到了精心的修扩而保存至今,但路况极差”[1]628。“在青桥铺以下15里处河流蜿蜒穿过一个壮丽粗犷的岩石峡谷。坚硬的片麻岩山壁,深处的河流和沿着山岩蜿蜒而去的富有生机的道路,一幅壮丽的景象”。“河流的旁边仍旧是高大粗犷的山峰,峡谷难以通行,这从道路要越过一个山口才能到达褒城可以看出”[1]629。他们可能在马道与褒城之间的青桥驿休息,“我歇息的地方只有一小片房子,有四家客栈,都是最小的那种。店主和他老婆为了给我腾地只得离开了他们的房间,这间房透风透得像身处旷野一样”[1]629。李希霍芬在这里听到了一个山西人刘韩信力大无穷,修建北栈道的故事,这是中国地方文献未曾记载的故事。1月29日,李希霍芬翻过鸡头关到了褒城。“这条路直到最后一寸都是真正的山路,止于全程中最险的通道之一”“峡谷里有几条独特的通道,但石英岩构成的峡谷里是不可能铺路的。道路于是离开了河流,沿着山坡向上蜿蜒了大约300米到了鸡头关。这是一段古时候就有的路,2.5-3米宽,建成阶梯,围着护栏”[1]630。站在鸡头关上,美丽的汉中盆地尽收眼底,“褒城是个小县,恰好位于平原边上,颇为秀美”[1]630。褒河由山间湍急的溪流到褒城变成了宽阔的河流,流向汉江。进入汉中盆地后,下榻沔县﹙今汉中市勉县,译者误为“渑县”﹚黄沙镇。李希霍芬总结了北栈道的交通货运。“这里把这条路称作北大路。从西安府到汉中府还有一条行程短4天的小路,但这条路冬天因为多冰,牲口不能走。此外,还有个别步行的小路越过大山,但路上没有投宿的地方”[1]630。由此看来,李希霍芬对西安至汉中的傥骆道、子午道等古道进行了研究,因此他选择了当时的官驿大道——连云栈道来汉中。作为近代著名地理学家,他格外注意连云栈道上的交通与商品流通,“在翻越大山的货物中,大米、糖、丝绸和药占据了首位,都是从南往北运的,此外往同一方向运的还有纸、木工胶、细面条等。绝大多数的货物都靠人背。一个人背着货物,大约80-100斤,从汉中府到虢镇﹙600里﹚是3-4吊。按80斤3吊算,这样的陆上运输的正常价钱是100斤每里6文钱。骡子每天大约1吊。按骡子负重200斤日行80里算,两种情况下价钱一样。陕西运往四川的有毛皮、羊毛和棉花”[1]630。汉中“城南约150里处产条钢,大量地运往陕西”[1]630。由川、陕间商品流通可以看出,四川盆地与汉中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关中,输往北方的商品中条钢、糖、丝绸和药、纸、木工胶、细面条等,都是手工业制成品,而且品种多,北方输向南方的毛皮、羊毛和棉花都是原料,且品种稀少。

李希霍芬一行于1872年1月21日至29日,由宝鸡到汉中,不仅践行了著名的连云栈道,而且认真考察了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大秦岭的地质、地貌、河流、植被与土地、村庄、物产、交通等地理景观。连云栈道之旅不但完成了李希霍芬对“向往已久的山间大道”的考察,而且深化了他对中国南北差异的地理、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三、 李希霍芬对汉中至成都段的考察

李希霍芬虽然从汉中盆地边缘匆匆而过,但对汉中的印象颇为深刻。汉中盆地土地肥美,河渠纵横,一派迷人的亚热带风光。“水稻、小麦、棉花、鸦片、烟叶、荚果是汉中府平原种植的主要作物中的几种。橘子长势良好,这里还有很好的小柑橘”。李希霍芬对汉江水运颇感兴趣,“汉江的河床大约有1000米宽,眼下有些湍流,但仍行船,船目前装载15担,夏季装载30-40担,货船下行700里远”[1]630。1872年1月29日,李希霍芬在汉中勉县境内的黄沙镇投宿,住进一家极为简陋的客栈。1月30日早上,李希霍芬离开黄沙镇,走上了穿越巴山的金牛道。汉中盆地西端菜园子一带,土地肥沃。“两山之间的一片90里长的平地,平地上有汉江的沙质河床、一片肥沃的冲积地、一个覆盖着黏土的碎石梯地和一个黏土慢坡。路上行人穿梭,尤其是菜园子附近,这是一条三里长的热闹的街市,一串张灯结彩的杂货铺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正在开门迎客,人们举止十分有礼”[1]632。菜园子向西进入汉江峡谷,道路沿着左侧的山坡向上,并经过河床积水、柔软的地方。“这条路之前很可能已经破旧不堪,所以才刚刚修过。这是我在中国见到的唯一一条新修的路,是汉中府知府的业绩,使得他备受爱戴”[1]632。李希霍芬了解到汉中的铁炉庄等地产钢铁,胶与钢铁是汉中输往秦岭以北的主要手工业产品。1月31日,李希霍芬一行沿汉江行进,经过新铺湾、大安驿﹙译本误为“太安驿”﹚,道路追随着山沟的方向越过了好几个山口和种着稻田的峡谷的上端。这一段是穿越高山所经过的山谷中最美的直线道路之一。“大安驿是个热闹的集市,而且还驻扎着8个营,也就是大约4000士兵的坚固的兵站,都是湖南和四川的军队。道路上的人熙熙攘攘,在一个大露天市场上更是像一团蚂蚁,大约4000人,挤作一团,忙于买卖”[1]633。大安镇是西到阳平关与南到宽川铺道路的交会处。过了大安之后,向南进入峡谷,20里到达宽川铺,两边山地都种了水稻,“在这里还见到众多水磨,人们都很穷”[1]633。

1872年2月1日,李希霍芬到选将坪,“这个村庄是位于狭窄的峡谷中的一小片房屋构成的,从这里开始了到五丁关山口的上山路,该山口比村子高300米,之后便进入一个幽深的峡谷”[1]633。峡谷即五丁峡。在五丁峡口遇到了去向皇帝进贡的西藏使团,穿黄袍的首领被用圆顶轿子抬着,有20多名身着红袍的喇嘛和30多名随从,有的骑马有的步行。“150多匹骡子,每匹负重20-220斤,驮着仔细縫在皮袋里的东西,很可能都是给皇帝的礼物。重要的私人行李基本都由苦力们抬轿一样的抬着。行李上插着红旗”。这个使团受到沿途地方官府的高度重视,勉县修路与此有关。

1872年2月2日,李希霍芬走进了四川省,道路仍然追随着河流前进。“从五丁关开始的路段糟糕透顶,远不及秦岭山里修得仔细”[1]635。扶老携幼逃荒的人群,前往汉中谋生。2月5日,李希霍芬一行选择了嘉陵江水路,沿江向南顺流而下,翻过朝天关所在的大山,就到了川北门户广元县。“在城墙和江之间绵延着一条热闹的商业街,商铺林立,人群拥挤,但我没有看到特别吸引人的商品”[1]637。2月7日,李希霍芬一行继续顺着嘉陵江向南,到了昭化。2月8日到了距昭化40里的地方,“在陡峭山坡的怀抱中和更为陡峭的岩壁上方有个村子叫‘大木树’,它实际由客栈构成,因为这里是主要的站点之一。我们在这个宁静的山中的小地方度过了中国的新年”[1]638。大木树本称达摩戍,是为纪念达摩祖师游历设坛而建达摩寺。2月10日,在距大木树村30里外的志公寺,迎面的悬崖中敞开了一道门,“道路越过令人眼花缭乱的一通岩石阵之后才进入这道门,这里比那村子高出了150米。这道岩石形成的门里还建着一道城门,叫剑关”[1]638。2月12日,向剑州进发,精心修筑的道路用砂岩石板铺成,上坡处修成阶梯,路两旁种着当地的柏树,绝大部分树干都很古老,美丽如画。2月13日在高山山脊上行进30里之后,投宿在梓潼县。“此城看起来很富有,屋檐上很多涡卷形花饰,一条宽阔的石板路横贯市里”[1]641。2月14日,离开梓潼县,山路便结束了。2月15日,进入四川盆地,到了绵州﹙今四川绵阳﹚。“绵州是个充满活力的、洁净的、建设得很好并且看起来十分富裕的城市,是我在中国见过的最美的小城之一”[1]642。天府之国的富饶美丽,深深地吸引着李希霍芬。2月17日,进入了真正的成都平原,“这是中国最兴旺、最富有教养、最文明也最具生产力且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一个巨大的乐园,里面人口密集”[1]644。2月18日,过了新都就看到了成都府,单就郊城之美之大就足以媲美所有的北方城市。“我们骑马经城门进城,这座城门和这里的城墙跟西安府的比虽然没那么大,但进入城里就会发现怎么比都是成都更胜一筹”[1]645。我们“骑马骑了整整40分钟穿过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美丽宽阔的街道。自马可·波罗以来,我们是以这种方式进城的第一批外国人”[1]646。走进成都平原,近一个月的秦巴山地之旅带来的疲倦一扫而空,走进成都府,繁华的大都市更让人兴奋。“成都府绝对是中国最美的城市。街道笔直宽阔,用大块方形砾石铺成,中央凸起。有一条街叫东大街,有1小时的路程那么长,笔直笔直的,格外热闹,到处都美丽如画。所有的街道两旁都挤满了商店,到处人群熙攘”。

李希霍芬一行于1872年1月30日至2月18日,由汉中到成都,主要考察了蜀道咽喉汉中盆地、金牛道穿越的巴山山地和成都平原。从剑州到武连驿,美丽如画的古柏“翠云廊”等,给李希霍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还考察了巴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化石分布、山脉河流,尤其是领略了最具中华风情的春节习俗。

四、 结语

李希霍芬对秦蜀古道的考察,是继马可·波罗之后,外国学者对秦蜀古道的更广泛考察,作为近代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的考察,他让秦蜀古道形象真实而生动地被介绍到西方和世界。李希霍芬虽然是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想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到富饶的云南去,想为西方商人在中国开拓贸易,寻找煤矿和金属矿藏,[5]385但他的考察是全面的,尤其关注到的是川陕的差异。

关中平原,“黄土地上的道路漫长而单调”“只有面粉可食,用它做成十分拙劣的馒头和面条”。渭河南岸的山溪都用于推磨,“这里有最白、最细的面粉和最好的面食”。秦巴山地,“道路本身是以前精心修筑的”“它2.5-3米宽,用砂岩石板铺成,在哪怕是最微小的上坡处都修成阶梯”。绵州的“茶楼或者茶堂轩敞洁净,座无虚席,它们就如同延伸到街上的大咖啡馆一般”。四川人的生活比陕西关中丰富滋润。“进入陕西以来所见到的柿子和枣树根本看不到了,梨子很少,但质量很好,橘子也是如此”“稻田一直延伸到很高的地方,橘子树很多”“四川的居民,即他们中的汉人,都是邻省迁来的,湖北的最多,山西的次之,也有江西、广东和其他各省的”“他们构成了一个比邻省的居民品质更好、更高尚的人群”。

关中平原,“几乎每个村庄都由一群大的四方匣子组成,很可能每一个四方匣子里都锁着一个包含了所有亲戚的家族”。四川盆地,“这里没有封闭的村庄,只有小片的房子和农庄分散在四处,这给人一种祥和的印象”“在这山谷里也很少看到封闭的村庄,几乎都是分散的农庄和小群的房屋,很显眼的是总种着几棵树和几丛竹”。关中举族而居,封闭保守,宗法观念强,重男轻女。四川是五方杂处,开放包容,宗法观念弱,男女平等。“妇女在这里的地位整体比中国其他地方要高,她们在这里不必裹小脚,但做的活很多,也不躲着人,忙生意,常管帐,遇有人说话便大大方方地出来应话。我不曾听到过争吵和口角,四川人有权为本省感到骄傲”。

李希霍芬对秦蜀古道的考察,是他在中国七次大型考察中最愉快、收获最大的一次考察。他感叹道:“我从西安府出发开始的旅行格外舒适而有趣,收获了丰富的地理、地质结果。骑马骑了33天,穿越连绵的山区,先越过高山脉,然后越过柔和的丘陵地。这条道路是连接中国北部和四川省的唯一一条路。不用火药修筑这么一条路,决非小事。”[1]658

[参考文献]

[1]李希霍芬.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杨正泰.明代驿站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钦定大清会典则例[EB/OL].(2016-10-10)[2017-11-19].http://ctext.org/wiki.pl.

[4]王士禛.王士禛全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7.

[5]张寄谦.中德关系史研究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霍芬李希栈道
李希霍芬日记中的晚清四川丝绸探略
中国玻璃栈道
他的行走,命名了“丝绸之路”
玻璃栈道,玩的就是心跳
“我要赢”
遗失的味蕾
大宰相不欺小买主
栈道
还债的顺序
2001年,三峡古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