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标识在中国原创歌剧中的应用

2018-04-0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原创歌剧舞台

0.引言

所谓标识,若从美学角度上看,其指的是符号,我国传统文化作为特殊化的符号语言,在中国原创歌剧的众多作品中,充分满足了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及文化归属感,进一步推动了歌剧的发展,让这种来源于西方国家的舞台艺术在我国找到了特色的发展之路。纵观我国原创歌剧发展历程中所出现的两次鼎盛时期,传统文化标识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当首次以中国传统歌剧为代表的发展高潮期,传统文化标识的大量应用让歌剧这种舞台艺术彻底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在第二次引进西方歌剧创作技巧的原创歌剧高潮期当中,具有传统文化标识的歌剧作品题材选择、民族音乐元素使用等方面也同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在当前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中,体现出原创歌剧的民族性及传统性,如何彰显当代原创歌剧的特色魅力,体现传统文化标识的重要作用及价值,是目前摆在中国原创歌剧眼前的主要问题,对原创歌剧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关键性的现实意义。

1.一度创作中贯彻民族思想

在一度创作中对传统文化标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剧目创作及作曲方面,也是一度创作的基本构成要素,首先是题材的选择上,题材自身是否蕴藏着传统文化标识关键就在于想整部歌剧选材是否成功。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的国度赋予了中华民族儿女独特的精神面貌、审美情趣及价值观念,这些也是积淀了传统民族文化的基因,并利用各民族的代代相传,将其保留至今。虽然走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历经了无数次改变,不仅见证了民族结合及文化碰撞,也经历了国家政策及制度的变革,但传统文化基因却从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而是源源不断在延续着。其中文化基因直接性的表达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传统文化标识。标识也许是一段历史、某个人物、具体传说故事等,而作为普通中国人来说,只要与这些传统文化标识产生接触,便能够产生强烈的理念认同、文化归属感以及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传统文化标识同样也是中国原创歌剧题材选择的重要来源,这类题材能够拉近广大观众与歌剧之间的距离,也能让原创者的表达及大众的内心接受在无形中达成共识。比如原创歌剧《楚庄王》在选材上,就体现出这一特点,其作为传统文化标识之一,充分展现出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当中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再比如原创歌剧《大汉苏武》的题材选自于历史人物苏武,这位出使匈奴经历种种坎坷却不忘初心、不是英雄风度的性格本身有着显著的传统文化标识,他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只要提及便能够让人瞬间对他产生敬佩之意,对其的解读容不得任何失误。上述两个题材被选为原创歌剧,都会直接让观众欣赏接受,并产生较高的期待。在实际表演当中,大多数观众并不是歌剧的忠实观众,甚至对其了解的不多,但凭借题材中的人物、历史特征也依旧会走进剧场。

其次,在歌剧创作及台词创编上,创作者应高度重视传统文学在不断发展中所积攒下来诸多宝贵文化标识。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都有着相对应的文学形式,比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不同的文学形态在兴起、发展及转变过程中,都相互影响、不断拓展、相互融合,有着鲜明的继承性。这种继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是故事情节的编写有着丰富的种类,可以构成并凝练出众多原型挂失。其二则是我国传统汉字发明及演变有着自身的音韵规律,借鉴及应用这些传统文化标识,中国原创歌剧进行了深入性的探析及实践。比如在原创歌剧《红河谷》当中,在整个作品的结构方面,就积极借鉴了我国传统戏剧当中较为常见的史诗性结构。作品中的关键人物的情感变化线路与外部粗犷的叙事框架所构成的关系,就受到了传统戏剧《桃花扇》的深刻影响。而在台词创作上,也努力做到结构上的统一和谐,内容尽量选择传统诗词,并且句与句之间也相互押韵,进而显现出我国歌剧艺术震撼效果。

最后则是在作曲上,我国传统音乐要素在歌剧原创作品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的原创歌剧,即便运用西方歌剧的创作形式,追求西方歌剧的规范性,也要注重对我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借鉴及应用,这其中并不矛盾,反而将传统音乐要素合理应用到原创歌剧中,将会产僧奇妙的视听效果,增强艺术性,更能被广大观众认可与接受。比如在原创歌剧《大汉苏武》中,作曲家充分运用了经典的西方歌剧创作方法,但同时又在其中融入了诸多我国陕西当地传统的特色音乐元素,这一创作实践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也印证了,对传统音乐艺术元素的运用既不会削减传统歌剧音乐效果,同时还能极大程度的增强整体的艺术感染力,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2.舞台呈现中彰显文化自觉

在中国原创歌剧的形式上,最重要的文化自觉应是文化的归属感,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我国歌剧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窘境,但在过去发展当中也到达过无法超越的艺术鼎盛期,因此对于原创歌剧中传统民族形式的呈现,应努力复原其鼎盛时期的精神面貌,让出色且带有鲜明传统特色的剧目能够重新为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带来震撼。比如在2009年,在马克先生九十周年纪念会中,就运用了音乐会的形式将沉寂几十年的传统歌剧《小二黑结婚》再次排练,并于次年在中央大剧院中以小剧场的方式展开了全国公演,在其公演的几年时间里,音乐学院的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赋予了这部传统歌剧新的活力与生机。这一版本的完整性主要是因为对原始作品并未进行过多的改编及删减,将据目规定的全编制民族传统音乐融入到其中,这是新时代传统歌剧经典作品经过多年后首次完整的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与热议,取得了理想的演出效果。正是通过这次实践,让中国传统歌剧重新回归到现代人的视野中。

而对于以西方形式及规格展开创作的原创歌剧作品来说,对于舞台的呈现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及经典性特征,在舞美、服饰及现代化的舞台方式使用上,注重传统文化标识的展现,让整个舞台的呈现充分体现出创作者个人的文化自觉,与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跨越时空的互动,展现出我国当代原创歌剧的创新精神及全新的发展方向。比如在原创歌剧《大汉苏武》中的舞台呈现形式上,作者将原始浓厚的陕西秦腔融入到了舞台上,在作品中的专业演员主要是传令者身份,作品功能上充分借鉴了我国传统戏剧中检场人特征,将剧中的人物用正宗的秦腔进行独白。这种直接性的使用传统文化标识,成为了舞台中的一大亮点,相似的应用手法在歌剧《紫檀》的舞台中也曾出现过,作者刻意将其中一段融入了特色化的西河大鼓,不仅有独白,同时还增加了演唱及伴奏部分,突出了作品特色,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赞扬。

3.导演技法中突出时代特性

在歌剧作品结构上及舞台调度方面重视当代思想、当代节奏及当代形式,用世界性的眼光,以人性至的角度去重新构造剧目,充分表达出作品的中心思想,在传统文化标识的应用上突出当代审美情趣及理念,切实满足广大观众的实际需求。比如,在中国原创歌剧《大汉苏武》这一作品中,导演在表演舞台调度的处理方面,采取了舞台中无任何支点的调度方法,在原创歌剧《楚庄王》当中,其导演技法则刻意突破原有时空上的限制,让舞台中的时空要素能够根据舞台不同的调度形式随意切换。而在原创歌剧《锦绣过云楼》当中,在舞台空间上的处理,运用了舞台中的木质结构外框的不同拼装组合,用转台及现代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使其呈现出移步换景的感觉。

4.结语

在中国原创歌剧的创编与实践当中始终追求作品的民族性、时代性及历史性之间的和谐统一,积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其中,形成有机的共同体。这样的尝试与探索是基于历史的层面上,结合了中国原创歌剧诞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是基于其两次发展高峰期所得到的感悟,并通过亲身实践加以印证。这些创作上的大胆尝试与积极探索能够为我国现代原创歌剧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原创歌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吧啦吧啦小舞台
原创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