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以徽文化为例

2018-04-0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徽商徽州中华文化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中国是历史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且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在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下,中国文化的精神感召力和凝聚力已经渗透到中华儿女的思想和头脑中,成为一种日常行为规范,对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经融入到中华文化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在中华文化传播中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1.“徽文化”的概念和内容

关于徽文化,通常的说法是:徽文化,即徽州一府六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一府六县是徽文化的地理区域范围,“一府”指旧徽州府,“六县”指歙县、黟县、婺源(今江西)、休宁、祁门、绩溪[2]。徽州作为一个地名,是从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为起点,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为终点。但徽文化的时间概念通常认为是从北宋宣和三年至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

原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黄山时曾用5个英文字母CBMEA概括表述徽州五要素,即:C,Culture、B,Business、M,Medicine、E,Education、A,Architecture,即指文化、贸易、医学、教育、建筑,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领域。[3]其以徽州宗族为社会基础,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内容涉及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商、徽戏、徽州宗族、徽州教育、徽州村落等方面的地域文化,包括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等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江泽民同志对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赞叹不已,谆谆告诫我们:“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它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2.徽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徽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徽文化内涵丰富,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只占其很小一部分,但有着其自身的特色。

2.1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徽商之所以能够活跃四百年之久,其以儒道为经营活动的职业道德风尚,也是重要条件之一。儒家思想占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行事也多受儒家思想支配[4]。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手书的胡庆余堂“戒欺”匾文:“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余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亦可。”除了“以诚待人”,徽商精神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即“言而有信”。《旌阳程氏宗谱》记载,休宁程家第曾在宁邑河口开铺,以信义为宗旨,但没有赚到钱。有人给他们出主意,说经营要用心计,程家第不以为然,认为“吾敦吾信义而已,赢余之获否,亦听之而已”。后来,程家第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经营理念,在河口做生意始终“信洽遐迩,大焕前猷,丰亨豫大,迥异寻常。”时人也说此乃“信义之报,公平之效,未得于其身,正以取偿于其后”。大学是学生们进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大门槛,他们通过了解徽商职业道德教育,就能更好地知道毕业后该如何面对社会。

2.2 注重实践教育

徽商大多是白手起家,或者从学徒到老板。清代歙县的大盐商鲍志道,年少时家贫如洗,11岁就离家谋生,先后在鄱阳、金华、扬州等地做学徒,从底层慢慢做起,积累了不少从事盐业的经验。“徽骆驼”精神是徽商的共同特征,他们不怕从基层做最苦最累的活,在工作中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最终成为领导者。清代歙商鲍建旌从小本经营起家,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成为当时大贾。《鲍氏诵先录》总结其一生经历“自少至壮,以孑身综练百务,意度深谨,得之史书者半,得之商历者半”,由此可见鲍建旌的经商才能一半是从经商中得到的实践经验。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来自城镇,相对优渥的家庭环境使得很多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他们对于一些理论知识往往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知行相背,流于形式。徽商能吃苦、重实践的精神,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可以用来教育、引导他们,使之将所学更好地运用于生活中。

2.3 注重伦理道德教育

封建伦理纲常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意识核心。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的教育家们就把伦理道德教育摆在教育的首位,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的针对性特别鲜明。徽州以“程朱阙里”自称,“崇文重教”,他在《尤溪县学记》中说道:“立学校以教其民…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敬恭,朝夕修其孝悌忠信而无违也。然后从而教之格物致知以尽其道,使知所以自身及家、自身及国而达之天下者,盖无二理。”虽然这种教育是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以期为国家长治久安培养顺民与重臣,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如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和00后,生活条件优越,市场经济所诱发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他们“熏陶”颇深。凡事向“利”看,缺乏责任意识,对班级、学校乃至国家、社会的事情冷漠,道德滑坡现象备受诟病。

3.徽文化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3.1 将徽文化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每个人对家乡的山水草木、人文景观、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等都有天然的感情,把他们耳熟能详并引以为傲的徽文化融合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看问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人文活力。在思想政治课中要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最终的受众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学习并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和意义。对于文化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重要的是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使之成为自己内在的东西。如果只是口头上说进行文化教育,没有实际行动,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学生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接受时获得的是一种意志力和精神,以安徽大学淮山学院为例,因学院的特点,生源来自周边的学生比较多,他们对家乡比任课老师更有感情,也更熟悉。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掘徽文化在现实中的实用性,充分凋动大学生学习和了解徽文化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徽文化传播中的主导者。

3.2 提升教师文化素质

独立学院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大,除了自身认识问题外,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经过数年来的实践,笔者发现独立学院的学生虽然传统文化基础较差,但接受能力强,也希望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穿插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地方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教养,对任课教师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师的选任上要把好入口关,吸收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丰富繁荣教师充实到教师岗位上,并接受岗前培训。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大多以培养实用性和技能型人才为主,专业设置多以市场为导向,因此,教师的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欠缺。

猜你喜欢

徽商徽州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徽州绿荫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徽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