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学校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创新分析
2018-04-03王艳
王 艳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0)
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当今职业学校学生的内在成长需求。职业学校通过对各学科的不断创新,显著增强了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但是要实现学生从能力和心理上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必须通过在真实社会环境下的实践锻炼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这一层面的成长。社区志愿服务是职业学校与社会之间展开的无偿义务性服务活动,通过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组织发起,鼓励学生通过自身能力奉献与社会,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实现自身专业知识的实践锻炼和对社会的适应性了解。
一、职业学校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
(一)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社区志愿服务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广阔而重要的社会实践机会,这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提供了的可以实践应用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适应社会机会。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各学科的教学或活动当中均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改革,创新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法并增加了实践教学部分的课时。但是缺少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来真正锻炼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学校的核心教育途径,而且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化和理论化。通过学生进入社区展开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使学生充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与社会实际相衔接,并在现实环境的切实体验中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践意义。
社区是社会当中的基层单位,在社区环境中不仅能够真实而具体的反映出社会现状,而且社区环境具有丰富的现实生活意义。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来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不仅能够锻炼其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增长学生生活阅历。这些重要的实践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身心迅速成长。
(二)辐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
职业学校在社区展开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既是职业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业务合作形式,也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向社会延伸,发挥职业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的机会。职业学校通过学生在社区环境中的实践行为,不仅从实际角度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更从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向社会传递了知识文化,使社会基层感受到了知识创新与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领先思想观念落实到社会基层的要求。同时职业院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个人行为也感染者社区居民,使社区居民能够感受到时代的精神风尚。通过职业学校学生在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使职业学校与社区之间、学生与居民之间实现了多方受益。尤其是学生群体不仅能够活动专业知识实践锻炼的机会,更丰富了社会阅历、加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二、职业学校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志愿服务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社区志愿服务是职业学校学生的特定社会行为,然而这种特定化的社会行为并没有相应的政府出台的政策或制度对其进行规范。进而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规划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展开,所有法律责任与义务都不能得到明确的规范和界定。这使得参与志愿活动的学生对其社会行为责任和义务不能产生充分的认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层面和范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另外,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展开虽然是本着“奉献、互助、团结”的志愿精神来鼓励学生参与的,同时学生在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当中以及活动结束之后都是不计报酬的义务奉献活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奖励制度保障,对社区志愿活动的长期发展还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社区志愿服务缺少完善的组织体系
虽然职业学校志愿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在显著增加,但是职业学校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组织体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体系不仅需要完成在校期间对学生的活动发起工作,同时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管理,并对活动实践过程进行一定的监督。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产生的矛盾问题需要进行协调,并负责帮助学生进行维权。
由于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并不完善,使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过程难以产生理想的效率。同时我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社会组织的推动,只是由学校单方面进行牵头组织,这对于活动性质和活动范围都产生较大的局限性。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开展之前的组织工作缺乏针对性,对活动展开的社区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调研,使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缺乏掌握。进而导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难以最大化的对社区产生服务效应。由于对社区情况了解的不透彻,多数社区志愿服务停留在助弱、扶残等传统活动形式当中。不能针对社区更为迫切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要求来展开根据时代性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三)社区志愿服务缺少有力的执行措施
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展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质量决定着最终的社区志愿服务效果。学生在实际参与活动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很多学生都不能把社区志愿服务的要求进行完整实现,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甚至在服务态度上都存在具体的问题。这种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执行效率,不仅难以取得实际要求的效果,甚至可能产生负面效果对职业学校的声誉产生影响。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工作在前期宣传和后期执行当中的工作效率,影响着学生完成社区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以及执行效率。进而在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不健全的前提下,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进行过程自然难以保证效率。同时,由于激励政策或措施的缺乏,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普遍性的难以提高,进而使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难以主动性的发挥其自身能力。
三、职业学校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创新路径
(一)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相关制度
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展开,首先基于对社区志愿服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政府或教育部门应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教育价值以及社会意义给予充分的认知,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或制度在宏观上对相关法律责任与义务进行界定,并建立相应的鼓励性政策。推动社会组织以及相关单位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给予支持,使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能够最大化的呈现,在服务社区、奉献社会的同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实际效益。社区志愿服务相关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引导职业院校更好的展开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活动,而且能够对学生群体给予完善的保护。进而使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同时能够创造更多、更有实际价值的社会效益。
(二)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机制的建设与运行
社区志愿服务是一项具有内涵价值的集体性活动,必须建立起具有强大组织功能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来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筹划、宣传、运行以及监督工作来进行科学化管理,使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过程能够高效展开并将其教育意义与社会价值实现最大化放大。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机制的构建,应从职业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牵头,由学生会成员、团干部以及具有优秀活动能力的学生来共同组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内部应根据个人能力进行合理的工作职能分配,进而能够最大化保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机制的组织功能发挥。
首先,在社区志愿服务开始之前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员应对社区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调研工作,对社区的文化特点、经济特点、地理结构、特殊人群以及社区近期动态进行充分掌握,并进行科学而相近的活动规划。第二,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指定后应展开对学生群体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的目的使在校学生都能够了解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展开目的、展开时间、参与方式以及相应活动规范。社区志愿服务宣传途径不仅包含传统的传单以及学生干部对学生口口相传形式,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网络沟通渠道,尽量使宣传范围更广、使学生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理解更为透彻。进而能够保证有需要的学生能够获知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消息并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参与活动的动机,进而使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更具有效率的完成活动内容。第三,在对报名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统计与记录之后,对学生进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含:一、掌握活动目的的意义以及活动过程中的个人责任与义务。二、了解社区具体情况。三、强调活动的规范性与纪律性。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工作人员应对活动的具体执行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活动要求,并对学生行为进行监督与保护,保证活动进程的顺利展开。
(三)健全社区志愿服务激励制度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无偿性的服务活动,这是社区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社区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并非是为了通过活动的进行而使院校或学生获得物质利益。而是通过一定的非物质性激励来鼓励学生的行为驱动力。并使学生从社会活动的参与中建立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自信心。职业学校的社区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酌情设定,如学分奖励、档案记录、校园网表彰以及纪念奖章等具有意义性的奖励。进而发挥奖励制度的引导功能。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奉献精神和互助精神,加强学生在社会环境下展示自身能力的自信心。进而通过激励制度将社区志愿服务的教育意义进一步放大。
结语
通过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并对职业院校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进而从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相关制度、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机制的建设与运行以及健全社区志愿服务激励制度三个层面提出了职业学校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创新路径。
[1]徐祖荣.论社会资本的资源整合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开展——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01):25-28.
[2]赵俊韬.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初探——以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四点半学校”为例[J].轻工科技,2015,(12):32-34.
[3]陈丽平,罗明星.论美国大学教学体系中的志愿服务课程[J].现代大学教育,2016,(0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