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2018-04-03田云飞
田云飞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引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供给质量,以改革促发展,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调整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的过程中,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实行〈体育经营许可证〉制度的规定》、《关于体育无形资产的管理办法》、《体育市场管理法》、《社会赞助体育事业的管理办法》、《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管理办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管理办法》、《关于体育彩票发行的管理办法》等支持性文件。然而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尚有不足之处,为了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本文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供给侧改革发展规划与方向概述
(一)供给方式的转换
供给侧改革是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转换,也就是完善生产、输出、执行、修正、调整的产业结构优化配置导向,旨在提高产业结构与市场化发展的适应度,进而充分调集市场配置资源的合理化。简而言之,供给侧改革是依据市场发展角度而制定的长远发展规划,也是基于市场资源中心而设计的全新发展战略。全国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因此,我国供给侧的改革方向与供给方式主要呈现在针对供给质量的优化中,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
(二)供给结构的革新
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统产业供给结构对于人们实际的物质需求完成了最为基本的供应量,但是并未在产业结构中凸显出优化配置的结构优势。为此,实施供给侧改革,也是强调存量调整,优化配置生产结构、投资结构,通过开源疏流的方式深度发掘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市场发展环境,实现产品升级提高生活品质。
二、我国体育产业在新时代面临的矛盾点
2014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等主推体育产业调整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同时2016年之后我国31省份均出台了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与扶持政策,预计到2025年实现27个省份达到体育产业整体规模7万亿元的目标。但是在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重新界定了我国当前的主要社会矛盾,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从体育产业结构来看,这种产业化发展的不充分与不平衡现象依然较为突出。由于供需结构匹配度低,从而抑制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体育项目的消费需求,也是当前体育产业结构的严重制约,无疑遏制了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会最终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的部分动力。
三、发展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现实困境
(一)宏观政策落实于体育产业较弱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对较晚且起点低,尤其在初步发展阶段并未得到有力的支持,导致后期产业链结构出现部分问题。虽然在全民健身的号召下,体育产业的政策倾斜十分明显,但是我国体育产业的终端市场拓展维度有限,简单的盈利点也不足以支撑企业运营的实际需求。竞技体育在获取财政支持中高出大众体育事业6倍,其大众健身的热潮并未转化为实体消费,其消费动机和驱动力明显较为薄弱。而针对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虽然皆已到位,但是在部分细节中并未提出具体的支持标准和评估方法,导致扶持政策很难落实到地方体育产业中,因此并未形成推动力较强的体育产业发展优势。
(二)高质量体育产品市场消费低迷
目前我国民间出售中的体育用品90%以上来自国产品牌,但是这些品牌的突出特点趋于雷同,其品牌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其品牌辨识度过低,导致体育用品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这样的情况主要体现为小企业模仿大企业,品牌产品沦为市场优化设计的输出符号。一度火热的“New Balance”品牌,在我国遭遇商标侵权诉讼,而同时模仿品牌 “纽巴伦”、“新安伦”、“新伯伦”等跟风式大规模生产,也造成了体育商品的集中化。这样的产业结构是我国体育产业的弊病,虽然无法在短期内遏制,但是也需要在终端市场予以控制,否则只能更加影响我国体育产业的良性运行。除此之外,国产高质量体育产品市场消费低迷也是当前无法回避的客观问题。相对国际知名品牌“PUMA”、“CONVERSE”、“adidas”、“Nike”、“VANS”等,我国的体育品牌明显处于中低端消费市场。虽然虽然 “李宁”、“安踏”、“361度”、“双星”等国产企业都在竭力开发高端产品,但是实际的市场保有量十分有限,其品牌优势并未得到高端消费群体认可。这样的情况严重制约了本土体育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其技术、设计、文化等品牌优势趋于弱化。
(三)体育产业结构单一缺乏跨行业操作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得到了地方支持和保护政策,其本行业内的发展优势极为突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数企业以产业链结构的环节定位自身的发展战略,对于跨行业操作涉及甚少。从社会角度分析,体育产业与医疗、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交叉合作较少,同时在食品、器械、健身、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产业结构关联度极低。如果单凭体育用品的营销策略,也并不足以支撑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因此,企业发展的渠道固化,反而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配置的源头。国务院出台的4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应当促进体育产业跨行业融合。然而现实状况不容乐观,体育用品企业对于未知领域的体育产业十分保守,在拓展销售渠道的过程中,也在刻意规避跨行业操作的业务往来。进而导致督促企业融合发展的文件较难落实,而体育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放缓。
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创新途径
(一)转换政策导向的支持维度
虽然我国政府对于体育产业的支持从未间断,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其各地方企业的包容度过于盲目。如果在支持国产品牌的道路上,仅以庇护、庇佑等形式扶持体育商品企业发展,最终也会降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与竞争意识。同时政策导向应对发挥出较为明显的引导力量,而并非单纯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根本在于,以政府简政放权的形式,释放体育产业的市场活力,由市场主导企业的未来发展,才能对其产生较为强烈的危机意识。也只有在这种危机意识下,企业自身的市场拼搏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才能树立。为此,政府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扶持者,而应当扮演好“监护人”的角色。在督促、检查、引导、指挥的过程中,逐步落实配套政策,细化市场环节,才能真正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以及相应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形成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二)增强品牌意识,强化技术含量
国际体育品牌在我国占有的高端市场并非完全稳定,而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并非完全匮乏。在与国际品牌的博弈中,国产品牌应当重新定位市场竞争力的表现形式与输出方式,盲目采取价格战的攻坚策略和倾销策略,只能无形中降低了品牌形象。因此国产企业应当将发展技术作为重点,着力于开发品牌核心技术,在体育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中树立品牌形象。同时以创新设计、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营销手段的方式,提高体育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我国政府也应对重新调整政策扶持的基础,贸然模仿新技术、新品牌、新形象的体育企业应当从扶持名单中剥离。重点扶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体育品牌企业,才是体育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的根本与基础。打下国有品牌的形象基础,并予以政策保护,才能引导更多企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创新化的品牌发展战略,进而形成以品牌优势占据中高低终端市场的发展趋势。
(三)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多元融合
体育消费时代的到来,决定了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定位,现代体育服务型企业应当向生产企业看齐,而生产企业也应对逐步扩张到服务型结构。进而推动体育产业升级,融合高科技多样化的装备、新兴健身房、体育IP投资、运动社交产品、女性运动资源、以及体育市场中新兴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等,都是当前体育用品企业应当着力开发与多元化融合的切入点。而体育服务型企业应当聚集信息、人力、资金物资等有形和无形资源,摒除传统的体育项目理念,从创新技术的层面升级产业模式。进而增强高效的供给模式,例如降低运营成本、聚集产业资源、调整商品价格等方面,从而以高质量和高技术的服务项目优化体育商品供给方式。根据体育用品市场的供给需求,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借助社会和政府的力量,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业态融合,形成新的体育产业增长点。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现实困境主要为:宏观政策落实于体育产业较弱,高质量体育产品市场消费低迷,体育产业结构单一缺乏跨行业操作。为了解决以上产业结构不充分与不平衡的发展缺失,本文提出三项发展途径:转换政策导向的支持维度,增强品牌意识和强化技术含量,以及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多元融合。
[1]刘亮,付志华,黎桂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及动力培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01):8-12.
[2]石继章,邵凯.冲突理论视角下中国职业篮球供给侧改革——以2015—2016赛季CBA总决赛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06):86-91+98.
[3]侯高璐.供给侧改革的体育产业政策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