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语言生活
——凭祥市、东兴市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

2018-04-03康军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东兴市京族越南语

康军帅

(新乡学院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越边境,中越语言文化接触频繁。广西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全自治区聚居壮、汉、苗、瑶、侗、毛南、仡佬、回、京、水、彝等民族。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8月5日,课题组一行奔赴我国西南边陲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语言态度及跨境语言文化调研,研究中越边境地区的语言文化接触情况及其影响。此次调查选取凭祥市和东兴市两地,调查对象选取有商户、村民、公务员等。

一、凭祥市语言文字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

(一)浦寨边境互市点:国家通用语的力量

凭祥市地处中国南疆,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西南两面与越南接壤,凭祥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中越“两廊一圈”、 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处,是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南(宁)崇(左)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1]。

凭祥市有两个著名的中越互市点:浦寨和弄怀。这里以经营红木家具为主,东区有一百多家商户;西区有三百多家商户。越南商户约占30%,本地商户约占40%,此外还有福建、浙江等地的商人。

了解了这里的经营及人员构成情况后,我们开始了独立的调查。方法上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观察法和访谈法为辅。做完五份调查问卷,我们会合,登记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国籍、民族、性别、年龄段等,如果缺少哪类人,我们会留意找这类人做补充调查。以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课题组把做完的问卷全部核对了一遍,得出了两点认识:

(1)关于民族通婚。商户的经营者中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既有中国人也有越南人。通婚现象相当普遍。调查对象中,约有三分之一与其他民族通婚;三分之一的亲属与不同民族成员通婚;另外有三分之一夫妻双方是同一个民族。

(2)关于语言态度。浦寨的受访者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多是小学或初中毕业,但对普通话的认同程度很高。问及普通话、汉字的有用程度及发展前景,他们都明确表示“肯定很有用”,“希望有很大发展”,可见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的影响之大。受访者认同度较高的外语是越南语和英语,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越南语对做生意有帮助,因此大多数人希望其在一定范围发展。英语是一门“世界语言,孩子从小要学的”。对于有些广播电视剧、电视节目常常夹杂英语词,他们一般都表示赞成,并进一步解释说:“对小孩学英语有用。”但问及壮语和白话(粤语)的发展前景,他们一般选择任其自然发展。可见,壮语和白话在这些生意人的心目中,地位不如普通话和英语。

(二)咘沙和浦寨:生活环境对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的影响

咘沙的村民主要是壮族,受家人影响自然学会壮语和白话,上学后学会普通话。他们普遍认为,普通话和越语比较重要,对壮语之外的其他民族语言,则感到茫然。因为他们只在本地生活,主要使用壮语和白话,很少接触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正如一些被试所说 “我们本地用不到,随便它”。谈到学习外语(含跨境语言)是否有用时,一些村民回答:“学什么都有用,对你们大学生有用,对我们做生意的也有用,不做生意就没有用。”

我们在这里访问了两位越南人,他们的普通话听说能力都不错,交流没有什么困难,调查也进展得非常顺利。

一位受访者(女,24岁)来自越南河内,和丈夫来广西做了四年生意,生意忙时在中国,闲时回越南。她会说普通话和越南话,不会壮语和白话。谈到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她微笑而有些激动的告诉我:“很爱,很喜欢,从小。”她希望越南语有很大发展,问及英语发展前景时,她表示无法回答。另外一位受访者(女,35岁)来自越南胡志明市,来浦寨村已十年,会说越语、普通话和白话。她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他们来我这里买东西,我三四个月就学会白话了。”她在家里跟丈夫、孩子都说白话,认为普通话和白话比较重要,希望孩子将来上普通话授课的小学。可能是因为在中国生活长达十年,她感到越南语已经没有普通话和白话重要了。

因在中国居住时间长短不同,这两位越南女性对中越两国的感情也有差别。在中国居住时间越长,对汉语及当地方言的依赖性也越强。这种语言态度还影响了她们的语言行为。

(三)弄怀互市点:语言环境对语言习得的帮助

8月9日下午,我们在弄怀边贸互市点做调查。这里中国顾客很少,多是越南人过来批发中国服装。店铺的老板大多来自南部各省市,也有少数凭祥本地人。

胡维芬,来自江苏常州,在弄怀做了一年服装生意。她不会越南语,和越南人做生意需要请翻译。我问她请越语翻译多少费用,“一月至少一千”,她强调:“最好都讲我们中国话!”一位来自广东汕头的女性,在弄怀经商电器配件四年,能用越南语跟越南人讲价钱,不需要翻译。她认为学壮语、白话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都没有用,“卖东西会讲普通话和越南话就行”。李飞(38岁,来自湖南),在弄怀经营服装生意已有18年。因为是老店铺,他的生意要比别人的好些。他会说白话和普通话,越南语能听懂约三分之一,会讲“生意话”。他希望壮语自然发展,“壮族主要是广西,整体要讲普通话”,希望白话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因为广西、广东、香港都讲白话”。郑艳芳(来自福建泉州,在弄怀从事箱包生意一年)从小习得的闽南话,也需要请越语翻译。她认为壮语在一定范围内有用,因为“越南人也有讲壮话的”;英语也很有用,“越南人也有懂英语的”。谈到越南话的发展前景,她的回答很有趣:“如果生意发展得好,希望越语有很大的发展;如果生意不好,希望在一定范围发展。”淑娟来自广东潮州,来弄怀做服装生意一年。她认为白话没有用,认为壮语有一点用,希望任其自然发展。欧月芳(40岁,壮族,本地人)的丈夫是汉族,她有好几个兄弟姐妹与汉族通婚。她认为不同民族通婚“有好处,应当提倡”。她小时候最先学会壮语,现在能熟练掌握壮语、白话、普通话和越南语,但她不会写越南文。她认为学什么语言都很有用,希望英语和越南语都有很大发展。当问及希望子女上什么语言授课的小学,她很严肃地告诉我:“肯定先上国语哦,连国语都学不会,学什么外语。”

从访谈中可以看出,生活地点和语言环境对语言习得和语言态度有重要影响。

(1)在凭祥,外地人一般只会说普通话和出生地的方言,而本地人多会壮语、白话、普通话,有的人还习得了越语。这种会说多语而且听说双项都达到85%以上的语言能力,更多是受客观语言环境的影响。

(2)弄怀互市点虽然距离弄尧村非常近,但两地的受访者对白话的态度截然不同。因为白话在弄尧村的语言生活里占很大比重,而在弄怀互市点则不太需要白话(顾客大多是越南人),更需要的是越南语。

(四)凭祥市公务员:“一般开口都是普通话”

8月10日,我们来到凭祥市政府办公大楼调查公务员的语言使用、语言态度情况。我们在安监局办、文明办、纪委党风廉政办、科技局办及科协五个单位做了问卷及访谈。受访者除一名是汉族外,都是壮族,学历自报以本科居多,也有大专。有一半的访谈对象本人或家庭成员中有民族通婚现象,多是壮族与汉族通婚。

问到对民族通婚的看法时,纪委党风廉政办的一位公务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婚姻不应受民族限制,也不应有民族歧视。”从语言掌握情况来看,访谈对象多掌握壮语、白话和普通话,年轻的公务员尤其是本科生还会说英语。在语言使用方面,他们跟父母说壮语或白话,但是跟妻子和孩子特别是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说普通话,在单位开会发言、念文件、接待民族群众也都用普通话。一位公务员这样总结了他们的语言生活:“用普通话交流占到百分之八十,上街买东西也说普通话,我们一般都说普通话,别人听不懂才换其他话。”

问到是否赞成广播电视剧、电视节目使用汉语方言,文明办的一位公务员说:“我觉得有必要保留地方方言,应该发扬。像深圳就保留粤语新闻,很有效。” 关于白话的发展前景,安监局一位公务员说:“希望白话有提高,更好点,向港台靠拢点,这里的白话难听、土。”谈到语言的发展前景,他们大多希望普通话和英语有很大发展,希望越南语在一定范围发展,因为“这里与越南交界”,“边贸有用”;而“英语整个世界都需要,和国外人交流适用广”;“普通话全国通用”。多数公务员赞成广播影视剧、电视节目夹杂英语单词,科技局办公室的一位公务员这样表态:“这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肯定赞成。”

对比凭祥市互市点经营者、村民、公务员的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状况,可得出以下结论:

(1)就对外语的语言态度而言,互市点经营者对越南语的认同度最高,其次是村民,而公务员作为知识分子和管理阶层对英语的认同度最高。

(2)就语言能力而言,互市点会说越南语(或部分越南语)的人相对较多,其次个别村民也会说越南语,公务员中没有人会说越南语,会说英语的比较多。

(3)无论是互市点经营者、村民还是公务员,都会说普通话,对普通话的认同度很高。

二、东兴市语言文字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

(一)东兴市公务员:工作中讲普通话多,生活中用白话多

8月11日,我们抵达防城港市,下午与防城港市实验高中校长座谈。校长介绍这里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到30%~40%,以瑶族、京族居多。很多民族学生对少语、小语种特别感兴趣,对民族专业也很喜欢,特别喜欢中央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学校。

东兴,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东南濒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是我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边境口岸城市,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多区域[2]。

8月12日下午,我们赴东兴市进行公务员、商业经营者、村民的问卷调查。在东兴市政府的办公大楼对外事侨务办、安监局、市政府办档案室、政协办、东兴市申报“中国长寿之乡”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五个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

一位公务员访谈对象出生在湖南(23岁,女,汉族),大专学历,会说普通话和湖南话。她认为,京语在一定范围内有用,因为“实用性不大”;白话“在这个地方有用”;地方电视台可以用汉语方言,而卫视台用汉语方言不太好。其他受访的公务员都是防城当地人,会说白话和普通话,“一般和家人、熟人讲白话,在单位讲普通话”。在接待本民族群众时, “一般讲白话,因为说普通话群众不太搭理。”可见,语言可以拉近身份距离。

东兴市是京族的聚居地,京语在公务员系统里有较高的语言地位。他们都觉得京语在一定范围内有用,希望其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市政府办档案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我:“京语做经贸很有用,越南人讲京语,很多人晚上去学一点。但京族语言的使用有局限性,全国就东兴有京语,京族只有两万多人。应该学好普通话,民族语局限性太大,去外面别人听不懂,交流很不方便。”问及广播影视剧、电视节目夹杂英语单词的现象,有一半受访者赞成,认为“用一点也好,起码认识点英语”;有一部分受访者不赞成;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无所谓。

东兴市政府办公大楼的问卷调查及访谈使我们有了以下认识:

第一,公务员对京语的认识较理性、客观;第二,白话和普通话依然是工作和生活的主要用语;第三,赞成广播影视剧、电视节目夹杂英语单词的人普遍对英语认同度较高,不赞成的人对英语的认同度不高。

(二)三岛调查:对本族语情有独钟的京族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性少数民族,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越族”,主要聚居在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山心、澫尾)。京族三岛总面积20.8平方公里,总人口0.77万人[3]76。京族使用的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自创的文字“喃字”也是特有的文化瑰宝。

8月13日上午,我们先到京族三岛的澫尾村。在这里,偶遇了独弦琴的代表性传承人——苏春发先生(55岁,京族,哈亭亭长)。他曾在世博会中和女儿共同演奏了新制的五米长的独弦琴。苏先生受家人影响最先学会京语和白话,后来学会了普通话和壮语。“我个人很喜欢语言,东兴很少有人说壮语,但我遇到壮族就跟他们学,如今壮语也能讲百分之五十左右”。苏先生的哥哥是京族、嫂子是汉族。谈到民族通婚,他说:“民族的区分不重要。汉族可以,壮族也可以。我们京族人都很大方,解放前情况不同,京族很穷,我们打鱼为生,汉族不愿意和京族结婚。现在没有了”。

苏先生挚爱着自己民族的语言——京语,“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有用。我们民族虽小,但有本民族语言文字(指喃字),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语言关心,所以我们又发扬光大了。我们京族有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哈节和京族独弦琴。一定要会讲京语,会写京族文字,要全面发展。”

苏先生认为各民族有各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化都要发展。“我们广西有十几个(数字不准确)少数民族。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但壮文发展得不快,我们京族的文字这三五年发展得很快。”他希望白话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因为“白话是我们的地方方言”。同时他希望其他方言在一定范围发展,“有时间有机会多学一点,很多地方我都走过,希望语言相同更好。”提到外语,他说:“希望英语有很大发展。英语从小就开始学了,是主要课程,很好。现在学校有方案,把京语(其实是越语南)也列入教学方案。”问及希望子女上什么语言授课的小学,他回答:“学校有英语、普通话、白话、京语最好。”可见,苏先生十分钟爱语言。

8月13日下午,我们来到山心村做调研。调查对象中京族占绝大多数,他们都会讲京语、越语、白话和普通话四种语言(含方言)。这里京汉通婚现象非常普遍,他们一致认为民族通婚好。在山心村明显感受到,京族人的语言态度极为一致,同质性高。他们对京语、越语、白话、普通话的认同度都很高。他们都十分希望京语和越南语有很大的发展,希望子女上越南语、英语、普通话三语授课的学校,一位受访者说:“越语从小就会说哦,小学不学英语,初中赶不上去了。普通话当然也要学啊。”

8月14日上午,我们来到巫头村做调研。巫头村汉族、瑶族、京族、越南人都有。瑶京、京汉、瑶汉通婚较为普遍。这里与澫尾村和山心村类似,对京语的认同度很高。一位29岁瑶族小伙子说:“经常要与越南人接触,学京语很有用,我希望孩子选择越南语授课的小学”。一位在华侨大学读书的20岁京族姑娘认为学习普通话的“翘舌音难”,因为“受京语影响”。

(三)东兴市商业街: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经商者,在这里都讲普通话

8月14日下午,我们在东兴市商业街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这里从商人员的社会成分比较复杂,籍贯主要集中在两广和江浙地区,有京族、汉族,也有瑶族。他们使用的语言主要有白话、客家话、普通话和越南语。 谈到希望子女上什么语言授课的小学,一位当地女老板(28岁,汉族)告诉我们:“这里上英语的比较多。” 谈到广播影视剧、电视节目使用汉语方言的现象,一位湖南籍的老板(男,43岁,汉族)回答说:“本土方言相声有味道,新闻还是普通话吧。”一位越南女老板(28岁,出生在越南芒街)五岁来到东兴,最先学会越南语,在东兴上的小学和初中,现在会说京语、普通话、白话和越南语。她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因为“受越南语的影响不好改口音”。

从访谈中可以看出:第一,京族三岛的村民对京语的认同度极高,其次是商业街经营人员,最低的是公务员,公务员大多认为全国说京语的人少,希望其在一定范围内发展。第二,东兴市村民和商业街经营人员会说的语言或方言较多,普遍会说白话、京语、普通话和越南语,会说京语和越南语的公务员不多。第三,所有受访者都会说普通话,对普通话的认同度最高。

三、调查小结:多样的语言态度,一样的爱国情怀

凭祥与东兴都是广西的边境城市,凭祥的少数民族以壮族为主,东兴的少数民族以京族为主。对比凭祥市和东兴市,凭祥弄怀互市点和浦寨互市点的中越贸易频繁,商户普遍认为越南语很有用。而东兴市商业街中国顾客较多,对越南语的认同度要比浦寨和弄怀低。就村民而言,东兴的京族大多非常希望京语有很大的发展,对京语的认同度非常高。相比之下,凭祥市的壮族村民对壮语的认同度并不高。两地公务员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对英语的认同度远远高于越南语。而在互市点、商业街及村民聚居地,对越南语的认同度远远高于英语。可见,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对语言态度有直接影响。但是,无论在凭祥还是东兴,所有受访者都认为普通话是对自己最重要的语言。

[1] 佚 名.走进凭祥[EB/OL].[2017-10-15].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pxwz/gk.htm.

[2] 佚 名. 印象东兴[EB/OL].[2017-10-15].http://www.dxzf.gov.cn/yxdx/.

[3] 刘莉芳.语言环境对青少年语言态度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猜你喜欢

东兴市京族越南语
现代越南语程度副词研究述评
东兴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重走东兴汇路——东兴市政协赴粤闽考察侨批文化纪实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中越边境跨界京族民间信仰与旅游开发——以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为例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及其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存在句否定形式与情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