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对妇女工作的理论贡献

2018-04-03李岁月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妇女特色时代

李岁月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性别平等理论研究·

论习近平对妇女工作的理论贡献

李岁月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结合新时代特征,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妇女的新思想和新论断,不断丰富妇女事业的时代内涵。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充分发挥妇联的积极作用,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鼓励增强妇女主体意识,发挥妇女在家庭文明等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习近平对妇女工作的理论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对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妇女;理论贡献;男女平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妇女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作出一些理性思考。他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在积极扬弃以往传统妇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关于妇女的新思想和新论断,形成了具有“习式”特色的妇女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对于更好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具有指导意义。习近平的妇女理论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对时代课题的解答,但它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

一、确立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时代主题是在准确把握历史方位的基础上依据现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而确立的。2013年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上强调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重视妇女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妇女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高举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实现男女平等的大旗,无论是革命的成功还是建设的成就都离不开广大妇女的贡献,她们为我们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推动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妇女力量这“半边天”。妇女占人口大多数,能否做好妇女工作,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的进程,也关系到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凝聚民心,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绘制共产主义的美好蓝图,更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妇女的进步和解放,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解放。

习近平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指出这是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并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新时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与伟大奋斗目标,努力将妇女事业置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视域下,既要有全局的高度,又要有历史的“长度”,即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长远着眼和思考妇女运动的发展,紧密联系国际国内格局变化,特别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紧密结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因此,必须做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努力将“四个意识”融入妇女工作进程中,即坚持“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这既是政治原则,也是政治方向;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选择,也是一种现实性选择,脱离了这一重心和前提,就会失去工作前进的方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始终坚持绝不动摇。这也是核心意识的表现,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真正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妇女解放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以及党的建设。其次,将妇女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地服从于国家整体规划布局发展,正确处理妇女工作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工作的关系,协同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自觉向党中央政策看齐并靠拢,积极配合中央的综合规划部署,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看齐,保持一致。不断将妇女事业与新的时代特征、中国特殊国情及其妇女事业发展的特点、规律等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历程同促进男女平等发展的历程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1],在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新的时代内涵的同时,也使占人口半数的女性意识到自己的使命,自觉担当起肩负的历史重任。

中国梦与妇女解放乃至全人类的解放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每个妇女都享有出彩的机会,每个妇女也都平等地享受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成果。所以,要坚持道路自信,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总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妇女事业不仅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将其提高到国家布局的战略高度,而且实践中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妇女工作中的突出难题,为维护妇女权益而持续不断地努力。

二、发挥妇联积极作用,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

纵观历史,从世界第一份妇女权利宣言的诞生,到国际“三八”妇女节的设立等等,都表明了全人类为实现男女平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艰辛历程,妇女解放事业关系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因此,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特别是群团组织的力量共同推动妇女运动的不断前进,道路虽曲折而漫长,但坚信妇女事业的前途是光明的。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条件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对新时代的妇女问题作出深刻思考和理论应答,不仅表明了党对妇女的亲切关怀和对妇女工作的高度重视,而且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妇女运动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习近平尤其重视群团组织的力量,其中妇联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群众组织之一,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其根本任务是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妇女解放事业离不开妇联这一“娘家人”的强大后盾和支持。

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强调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其中政治性是灵魂,是第一位的,先进性是重要着力点,而群众性则是关键,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群工作新局面。同样,对于新形势下的妇女工作,首先,妇联的政治性就体现在“听党话、跟党走”,始终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无论从思想还是行动上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贯彻党的思想,积极落实党的妇女相关理论、方针和政策,将广大妇女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妇女事业的建设。其次,妇联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即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妇联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高瞻远瞩,有大局观念,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同时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自觉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积极教育并引导和提高广大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推动文明进步与发展。最后,增强妇联的群众性主要是强调妇联组织的立场,即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习近平认为新形势下的妇女工作的重点是基层,因此,他要求妇联干部要能够“沉下身子接地气”“用自己的眼睛看最真实的情况,用自己的耳朵听最真实的声音”,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妇女服务,并鼓励和要求妇联组织“争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实践行者、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2]。除此之外,妇女干部还要严格要求自身,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广大妇女树立先进模范,发挥榜样的力量,积极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伟大事业中去。

习近平在全球妇女峰会上指出:“妇女权益是基本人权,我们要把保障妇女权益系统纳入法律法规,上升为国家意志,内化为社会行为规范。”[3]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把维护妇女权益纳入法律法规,并且需要不断完善关于妇女的法律法规,这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了高度契合。此外,恩格斯强调“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中去”[4]。习近平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鼓励并支持妇女走出家庭,不断走向社会,为妇女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平等地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去。从母系社会到父权社会转变的历史表明,掌握生产资料、实现经济独立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特别是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的诞生制约并影响妇女的地位,从母系社会高度受尊敬到父权制下女性成为丈夫的附庸和生孩子的工具,这是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在资本主义时期发展到顶峰。可以说,妇女解放运动也是一个不断超越资本逻辑的进程,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仍需要持续不断地发展生产,建立健全社会政策、体制保障,破除阻碍妇女彻底解放的思想体制障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为妇女解放事业保驾护航。

妇女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依赖并相互影响。中国妇女工作的一小步乃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改善的一大步,中国的妇女事业是全球妇女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中国也在不断积极努力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可以更有效并积极参与到社会生产活动中,习近平也多次强调要“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3],毕竟妇女占了人口总数将近一半的比例。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目标,推进妇联改革向纵深发展,包括工作方式改革,如打造“网上妇联”等,在初步构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妇联基层组织新格局的同时,努力保持并不断增强妇联自身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前,妇联在维护和保障妇女权益方面作出了一些努力并初显成效。如《全国妇联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的制定推动了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的开通以及妇联信访窗口等为妇女维权提供了通道等,不仅从法律法规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切实维护和保障了妇女的基本权益。

三、增强妇女主体意识,发挥妇女的独特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关注妇女发展,增强妇女自身主体意识,努力发挥妇女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妇女主体意识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妇女对自身在外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价值的自觉认知,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满足自身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确证自己的本质。正确理解和把握妇女主体意识的内涵对于构建和谐两性关系,推动妇女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妇女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结果,一方面要打破以往传统保守落后思想,诸如“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等藩篱的束缚,以及男权逻辑即父权制社会条件下女人是男人的附庸等思维。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矫枉过正”,激进女权主义就是很好的例证,“女权至上”,贬低男性,这是对自身主体意识的肤浅理解,是一种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扭曲,逐渐走上与主张男女平等相背离的道路。因此,必须积极正确地引导妇女对于自身在家庭、社会乃至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习近平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强调的,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妇女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对妇女地位给予高度评价。

首先,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建设关系到社会的整体稳定和谐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习近平十分重视家庭建设,具有一种家国情怀,强调家国密不可分,将家庭同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是家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并且将家庭建设提高到国家治理的新高度,相比较男性,作为“半边天”的妇女是家庭建设的核心力量与主力军,家庭成为妇女工作的主阵地。习近平指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1],而“独特”一词恰好是“习式”特色之处,体现了一种辩证思维,表明妇女要充分发挥自身女性优势,同时也不忽略男性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作用,并强调广大妇女不仅“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而且“要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追求积极向上、文明高尚的生活,促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1]。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宝贵资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关乎青少年儿童的未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连结人类文明的进步,从长远看,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和文明素养,牢牢抓“两手”,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妇女要积极配合妇联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家庭文明建设为载体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诸如“五好文明家庭”“书香家庭”“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以这种 “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感受良好家风、家教、家训的魅力,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其次,注重关怀农村妇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扶贫开发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农村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基点,而农村妇女既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对象,也是参与扶贫开发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农村妇女结构及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习近平在2015年全球妇女峰会上就曾强调要对农村妇女给予特别关注。近些年由于外出打工、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都是当前扶贫开发进程中需要克服和解决的。贫困妇女问题的解决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和“三农问题”,以及留守儿童健康和教育问题等。习近平强调要关心农村妇女、流动妇女、残疾妇女等的健康问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这一思想,妇联与卫计委配合为贫困患病妇女进行免费年度“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培养新型女农民,不断鼓励和支持妇女积极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推动生态特色农业,鼓励农村妇女创业,并在政策、资金、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支持,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中维护妇女土地权益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惠及更多妇女。国务院扶贫办出台了《关于在脱贫攻坚战中大力推进小额贷款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妇女脱贫致富的通知》等,积极为改善妇女的现状而努力,不断鼓励并为妇女提供更多便利和保障措施,这无疑为妇女能力的展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四、结语

综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妇女事业与战略全局有机结合,结合新的时代形势,深化妇联改革,不断为妇女事业提供坚实后盾和保障,与此同时,妇女自身独特作用和潜能的发挥也是关键,鼓励妇女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相结合,增强主体意识,自觉践行党关于妇女的思想、方针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更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因此,新的历史方位下,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加强对妇女地位的多元探讨和研究,不断丰富妇女运动的时代内涵,开拓妇女工作的新局面,推动妇女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妇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新征程”中“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共建共享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1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

[ 2 ] 习近平.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N].人民日报,2013-11-01.

[ 3 ] 习近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15-09-28.

[ 4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7.

[ 5 ] 世界卫生组织.妇女和健康:当今的证据 未来的议程[EB/OL].http://www.who.int/dg/speeches/2009/women_health_report_20091109/zh/,2009-11-09.

XiJinping’sTheoreticalContributiontotheIssueofWomen

LI Suiyu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Since the 18th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i Jinping who is guided by Marxist view of women 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Marxist methodology,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ideas, opinions and claims about wome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theme of the Chinese women’s movement is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encouraging the Women’s federation to play a full positive role, and ensuring the basic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me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ural women,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women’s self-consciousness. Besides that, Xi Jinping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civiliz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of women’s working methods. Xi Jinping’s contribution to the issue of women opens up a new realm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theory of wome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out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unswervingly follow the women’s development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i Jinping; women;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913.68

A

1008-6838(2018)01-0018-05

2017-10-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项目编号:16JFZX0067)

李岁月(1989—),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鲁玉玲)

猜你喜欢

妇女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HANDS OFF THE WHEEL
当代妇女的工作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