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管理》课程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2018-04-03

关键词:案例课程课堂

陈 颂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厦门 363105

一、引言

21世纪是“创新时代”也是“创业时代”,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然而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一种就业教育,只停留在对就业政策及形势等的分析,或是仅针对少数对创业有热情的学生进行的指导。这种教育往往是统一授课,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背景不相关,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不会真正起到作用。

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类资源,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在客观上要求跨国经营管理者要具有全球化的战略思维与视野、多元文化沟通与团队协作的技巧以及创造性地应对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国国际经贸及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素质和技能不够高,缺少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并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因此,针对国际经贸及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成为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而要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对学生起到作用,必须以专业教育作为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际管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企业跨国经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了解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学会运用相应的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日后从事企业跨国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本文将对目前《国际管理》课程教学过程及实践环节中存在的制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和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调整充实教学内容、优化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拓展实践资源等方面提出对课程进行全方位改革的建议,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内容新颖前沿、手段丰富活泼、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课程特色。

二、具体改革措施

(一)调整充实教学内容

1.教材及讲义。目前《国际管理》课程所使用的国内外主流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集中表现为:一是,西方高校的主流教材中的案例和数据大都是基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很少有对近年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和案例的介绍。这种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核心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不利于增进学生对我国企业海外经营实践的了解,也不利于调动学生阅读和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应用,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部分,案例和相关资料也比较陈旧,不能及时反映国际企业管理理论的前沿及经营实践的最新进展。因此,重新思考选择一套比较合适的教材,同时不断充实调整课程讲义,使课程内容活泼、结构清晰、题材丰富有趣,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2.参考资料。由于《国际管理》这门课程主要是研究国际化环境中管理基本原理的运用及变化,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不仅大幅度地提高,而且日新月异地变化。因此,任何一本教材也无法容纳如此大量而且时时更新的信息。为了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性视野和前瞻性思维,把握国际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沿动向,就必须加强引导学生课外大量收集、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使其逐渐学会自觉地跟踪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

例如:可以采用在每一章结束后,布置一次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调研作业的方法。调研作业分为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题目去相关国际企业或机构的官方网站搜集信息、阅读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发表的文献、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在课堂上将他们的观点或问题的解决方案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国外高质量的教材一般都会在章节末尾列明大量参考文献及互联网资源的索引来指导学生做课外延伸阅读,可以充分借鉴这种做法,在给学生布置调研作业时,给出要求他们阅读的文献及网络资源的目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拓宽视野、启迪思维、也能深入地理解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体会到分析、解决问题的乐趣。

3.双语教学。一般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都在外语水平和能力上具有优势,而且不乏具有多年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人员,因此应该逐渐探索尝试开展双语教学。同时,也应该不断加大引导学生更多地使用英语进行课程学习和课外阅读。例如:在课后调研作业中尽量布置学生到国际企业的网页上去浏览查找英文的资料;推荐他们阅读英文原版的教材和相关书籍;尝试撰写英文的课程报告;尝试用英文进行课堂发言和讨论,等等。

(二)优化创新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管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显然是最重要的方法。然而,目前的案例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案例内容的设计普遍比较陈旧。没有关注到当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的独特管理理念和模式。同时,对于东方文化背景下跨国经营比较成功的日、韩企业的介绍较少,尤其是对近年中国的一些知名企业和有实力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案例有待进一步地挖掘。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专门组织收集、编写课程的案例集。案例的选取在兼顾典型性和新颖性的同时,还应该尽量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能亲身感受到身边的一些中小企业在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研究相应的解决对策,而这些企业有可能就是他们未来就业创业的公司,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增强。同时,案例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和调整,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动态。很多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管理类课程都会专门组织相关人员编写反映热点的最新案例,甚至对其享有专利,我们也应借鉴这一方法。

二是,案例教学的组织是以老师而非学生为主体。目前案例教学的组织仍然未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由教师完整地进行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只是一味地聆听,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和掌握状况关注不够,未能实现教与学的良好结合。

针对这一问题,在组织案例教学中重点应该是转变教师的职能与角色,要把学生放到主角的位置上,教师仅仅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判断和决策,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氛围。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清楚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或者让学生听故事,而应该是通过讨论甚至争论,使学生建立起一套逻辑思维方法,帮助其提高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加大案例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比重的同时,还应提升每一个案例的深度和难度,重视组织学生探索和辩论,并将其表现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部分。

2.分享式教学法。应该努力营造一种互动式学习的课堂氛围。针对每章学习的重点内容适当给学生布置访谈作业,要求学生课外实地采访一些相关机构组织中的人员、跨国企业中的管理者或员工、具有跨文化背景的老师同学等。通过此类访谈作业,使学生在获得大量重要信息的同时,也间接地获得了企业管理者在跨文化背景下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宝贵经验和心得。还可以布置一两次咨询作业,让学生到周边一些有国际业务的中小企业中去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或询问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讨论,形成一份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书提供给企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感受到理论对于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而且也体会到参与企业运作的成就感。

然后安排完成作业出色的小组或个人在课堂上展示其成果,分享他们的心得,与其他同学充分地交流互动。其他学生也可以针对他们的研究进行提问,并展开讨论,从而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应变能力。教师可以对大家的讨论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弥补性和提高性讲解,这就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3.体验式教学法。很多学生在课堂内是能够很认真地学习并很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由于经历以及参与实践的机会有限,往往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无法灵活地对知识进行运用了。为此,应该设计更多的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练习,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国际企业管理的一线,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国际管理中的政治环境风险时,要求学生扮演国际咨询公司;在学习跨文化沟通和谈判的章节之后,组织一次模拟跨文化商务谈判,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扮演谈判中的双方代表,在谈判过程中体会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作用等。

4.游戏教学法。根据国外心理专家的分析,游戏是最能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方式。而《国际管理》这门课程的内容决定了我们可以大量地引入游戏教学法,将枯燥的管理理念蕴于游戏活动当中,寓教于乐。尤其是对于文化差异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更是可以利用“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设计采用一些心理游戏。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了真实、深刻地认知和体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沟通技巧、组织能力、合作意识。

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及参与课堂讨论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觉得枯燥、没有兴趣,因而不认真对待,这往往就使得教师花费心思设计出来的互动式教学方法难以在课堂上真正有效实施。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将游戏教学思路引入其中,让学生从原来单调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转变为以小组辩论或竞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按双方胜负进行评分,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游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游戏内容和程序的设计。为此应组织相关授课教师团队专门进行针对课程内容的游戏设计。

(三)拓展实践教学环节

《国际管理》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对于适合应用实践教学的内容应该选择恰当的实践教学方式。

1.ERP管理系统。可以将ERP管理系统引入国际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利用ERP管理软件模拟体验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制定过程和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管理一线的实际操作流程。

2.组织社会教学。组织学生到从事国际商务相关业务的机构和企业中参观、见习,“将课堂搬进企业”,在企业运营现场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学生相当于走进了立体三维的课堂,使他们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过程有直观的认知,并在其中消化、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开展“教师走进企业”的培训项目,让那些只关注于课堂理论教学的教师能深入到国际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线,熟悉企业运营的流程和方法,与企业管理者进行交流沟通。还可以直接聘请企业中有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或者实践基地的技术骨干来为学生进行指导讲解。

3.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应寻找、接洽专业针对性强、规模大、效益好、实践条件充分、合作意愿强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找准双方共同的需求点,推动双方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合作关系;组织起机构健全、管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成员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合作机构。

教学中安排一定的学时或者在专门的实践教学周中让学生到这些基地进行实习,在实习中寻找、发现企业跨国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提高绩效的可行方法,再把这些带回到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将企业带回课堂”,从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互动,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关于如何改革理论教学和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开辟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

4.多方面为学生创造其他实践机会。首先,通过国际互联网信息为学生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创造条件。一是,利用本校与国外高校建立的留学交流项目,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合适的项目;二是,通过互联网及时跟踪、获取一些国外优质高校举办的国际大学生夏令营等活动的信息,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三是,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密切关注一些国际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招聘、培训、实习等信息,对于其中一些比较好的项目要帮助学生去尝试申请,使他们获得亲身到跨国企业中去体会、实践所学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自身创新思维和实战能力的机会。通过参加这些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异质文化群体充分地互动,体会文化差异在社会交往与人际沟通中的深刻作用,并锻炼在跨文化背景中与人相处、沟通协调及解决冲突等方面的能力。其次,邀请一些该领域内的专家和资深国际企业管理者来为学生做讲座。通过向学生们介绍理论的研究前沿和最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与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与互动,分享跨国管理活动中的经验。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弥补感性知识的不足。讲座可根据国际管理课程的进度来进行选题。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国际管理教学强调的是灵活性和创新性,注重培养的是学生跨国经营的理念和思维,因此应侧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仅凭一张试卷,而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

对于平时成绩的考核,可以采用课堂发言、案例讨论、个人作业、小组作业、课堂情境模拟及游戏环节的表现等形式。而对于期末的考核,建议采用综合课程报告形式,或者闭卷笔试与综合课程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例如,给定某个虚拟的公司准备在某一特定国家开展国际化经营,要求学生(或小组)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分析讨论,提交一份该公司海外拓展的详细项目计划书。而如果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也应该尽量减少依赖死记硬背的客观题,加大综合分析、情境讨论等试题的比重,检验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强国之策,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则是高等教育进入新世纪的时代命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开放度的提高,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客观条件逐渐成熟,社会对跨国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其能力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如何改进对国际商务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如何在专业理论教育中更好地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就成为现阶段国际商贸类专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对目前《国际管理》课程教学过程及实践环节中存在的制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充实教学内容、优化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拓展实践资源、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改革建议。

猜你喜欢

案例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