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2018-04-03时雪芹
时雪芹
(江苏省沛县湖西中学 221700)
一、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心理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难以克服的科目,但是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数学更是一门难度较大的科目,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概念更加的抽象,数学规律更加的繁琐,应用题更加的难读,几何体更加的难以想象.这些都是高中生直接面临的问题,同时,很多学生在还没有接触过高中数学之前就听到了各种“流言蜚语”,诸如“高中数学难啊”、“想学好高中数学不容易”、“很多学生上了高中数学成绩就会直线下降”等等,这些言论对于学生畏难心理的形成起到了直接推动的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将克服学生畏难心理放在数学教学的首要位置,只有让学生克服了畏难的心理,才能让他们产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我看来,除了课堂上的鼓励和肯定之外,在行动上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更为有效.让部分学生完成难度较小的题目,让成功的喜悦伴随着他们的数学成长.
比如,在掌握了用函数图象来解决函数递增递减问题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较为常规的数学问题:函数f(x)=4x2-mx+5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那么f(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很多学生一看到函数两个字就蒙了,再一看函数中还有一个m就更蒙了,前人的经验告诉他们函数题目难度都非常大,解决起来也非常困难.对于学生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教师要先用语言去教导学生,让学生不要害怕,接着逐步用本节课所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一步一步按照教师的提示来解答,当然在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挑选几名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上台板书,在教师的引导下,当成绩较差的学生都能通过本节课学习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看起来难度非常大的函数问题时,他们的自信心一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当部分学生经过几次练习后逐步克服中等难度数学题目后,他们对数学的态度就会逐步转变,“数学也不过如此嘛!”“看来数学也没有那么难,我也能解答出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目.”这些都是有过成功经历的学生们的心理独白,看来,教师经常给学生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自信心提升的过程.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应用题是考查高中生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最令高中生感到头疼的问题.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会以具体的某一个应用题给学生各种分析,结果是学生会了这道题,再遇到相似的题目之后学生仍旧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有的教师会将应用题的题干分析出来,即将应用题中的每一个量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告知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看到一个问题后总是想着让教师来帮助自己分析,这对于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发展不会有任何的益处.在我看来,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来说非常的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审题.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是死的,但是出题形式却是活的,字数越多的应用题往往越简单,学生在看到一个篇幅较长的应用题时,不要害怕,不要彷徨,大致阅读一遍,舍弃应用题的“帽子”,明确此应用题考查的知识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其次明确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未知的,然后根据各个数量建立数学模型,这才是最关键的.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我国南海的巡逻舰艇在巡逻的时候发现一条不明船只,该船只在我艇北偏东45°距离10 n mile/h的位置,不明船只正沿着75°方向以9n mile/h的速度向我艇行驶,现在我艇准备以13n mile/h的速度沿直线方向去追不明船只,那么我艇应该沿着哪个方向去追才能保证用时最短呢?最短用时是多少?在拿到这个题目后,很显然学生在分析之后可以确定这道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学生需要画出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数量列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就可以解决这道应用题了.可见,使用上述提到的方法来解决应用题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
三、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迁移
高中生在心理上已经接近与成年人的思维,这时候如果还是将数学教学一味地停留在理论教学的阶段,我觉得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同时我也认为单纯的理论教学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数学知识只有放到生活中,用数学手段来解决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数学思维.所以无论是数学新知引入,还是课堂例题讲解,或者是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都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比如,在讲到“不等式”有关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我昨天去一个水果摊买西瓜,牌子上写的是“6斤以下,每斤0.4元;6斤以上9斤以下,每斤0.5元;9斤以上,每斤0.6元.”于是我挑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西瓜,摊主称了一下告诉我:“一共是5.1元,1毛就不要了.”我一听这不对啊,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的直觉告诉我,他骗了我.同学们,我想你们也好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们谁能说说摊主是怎么坑我的呢?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以老师自己的经历为例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被教师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引出来了.
可见,生活处处是数学的缩影,生活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推动剂”,除了上述提到的案例之外,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表现也是极为的密切.在作业布置中,教师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实用性的生活题目,如“按揭贷款购房方式研究”、“家庭理财研究”等等都是一些比较好的数学实践题目.这些题目不仅可以巩固数学知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关系到数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里程.数学教学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数学教师仍旧要不怕辛苦,积极优化教学策略,从而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实用性的综合性人才.